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卓勇良

企业且留下

卓勇良 07月09日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企业且留下

卓勇良

    促使企业强化创新驱动,专注于省内集约经营,内涵发展,是当前浙江建设用地短缺常态化下,加快省内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这也对政府提出了以创新驱动发展企业,以创新产业环境留住企业,以创新工作思路重振浙江雄风等一系列要求。

  创新驱动长期是浙江的优势。我们春节前后在温州、衢州、丽水、嘉兴等地调研,觉得企业家们正在从浮燥走向平和,从感性走向理性,各地出现了不少强化创新驱动,集约发展,执着增强本业的状况。需强调的是,提升创新驱动环境的一个最基本要素是尊重所有人,所谓尊重知识和...

.
刘海影

中国金融危局源头在实体

刘海影 07月09日

上海国富投资管理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对于中国经济决策层而言,有两个问题必须予以回答:第一,中国经济结构性问题与金融体系是什么关系?第二,是否可以挤压信贷泡沫而不引致“财务金融危机”?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答案正确与否,可能将决定持续30年的、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经济奇迹是否落幕。

 

新一届政府对于中国经济结构性问题的不可持续性有清晰的认识,不出百天,已经密集出台了多项具有针对性的政策。近期,央行坐视银行间市场出现钱慌,未循惯例予以救援,显示了市场久未经历的强硬。很显然,政府已决心牺牲一定的经济增速,以求抑制乃至逆转加杠...

.
吴裕彬

中国股市的困境和希望

吴裕彬 07月09日

职业投资人

(原文发表于【IT经理世界】杂志7月5日刊)

 

 

对中国股市的投资者而言,过去这一年可谓辛酸苦辣。曾几何时,多少人都认定中国的长线增长潜力可观,可如今的市场却依然深陷泥沼之中。

中国股票的拥泵也许会说,中国股市估值很低,这么便宜的好事不应该错过,此时不入市更待何时?确实MSCI明晟中国指数的市盈率较低,只有区区9.8,虽则理论上看起来很美,但市盈率并不能充当预测后市表现的罗盘。

我在去年10月的专栏文章【中国经济的斯芬克斯之谜】中指出,只有中国经济实现结构性调整和金融体制改革,中国股市才能摆脱困境...


.
张军

“克强经济学”不是通缩经济学

张军 07月08日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在我发表“李克强为什么按兵不动?”一文之后,巴克莱资本用“克强经济学”把新一届政府的政策取向概括为“不刺激、去杠杆和结构改革”三样。但市场依然担心,这样的政策组合会不会给下滑的经济雪上加霜? 短期里当然值得担心。但我认为政府没有理由这么做。如果任凭经济继续下滑,中国岂不很快滑入通缩陷阱。

 

“克强经济学”不是通缩经济学而是结构经济学。但是信贷扩张过快和错配的局面必须有改变,结构改革必须要提速,更重要的是,增长下滑的局面终要扭转才能提振市场和公众信心,将中国经济扳回到较快的增长轨道。根据国际...

.
Dialogue Earth

李毅

05.07.2013

更多信息欢迎访问

 

自缅甸政治转型以来,中资企业在缅屡屡受挫,中缅油气管道项目正面临巨大风险。

中国计划中的新油气管道将减少其对马六甲海峡的海上交通依赖。图为马六甲海峡上的集装箱运输货轮。

图片来源:Blue Ship

 

6月4日,中石油集团在其官网发布消息:中缅天然气管道缅甸段工程建设全面完成,达到投产试运条件;中缅原油管道缅甸段工程完成94%,投产目标可控。

作为中国第四大能源进口战略通道,中缅油气管道缅甸和中国段于2010年开工建设。加上兴建相关设施、维护等费用,项目总成本或...

.
何诚颖

解析“钱荒”(下)

何诚颖 07月08日

国信证券监事会主席

3.“钱荒”事件与A股未来走势

“钱荒”事件本来只是银行系统的一次偶然、可控的流动性危机。但是,分析“钱荒”事件的影响,还必须放到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来考察。这是因为:若大背景有利,钱荒问题在大也不是问题;若大背景不利,即使是小问题也被成倍放大甚至酿成不可控的系统风险。

健康的金融系统是一个国家福祉的依靠。笔者认为,现阶段中国经济如果出问题,一定是银行系统出问题,银行系统出问题一定是四大行出问题(否则就不叫问题),四大行出问题一定反映为呆坏账率飙升。而除非看到3%以上的坏账率,就没有证据说四...

.
黄嵩

PE行业的监管与扶持

黄嵩 07月08日

北京大学金融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

  近日,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私募股权基金管理职责分工的通知》。《通知》明确,证监会负责私募股权基金的监督管理,实行适度监管,保护投资者权益;国家发改委负责组织拟订促进私募股权基金发展的政策措施,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政府对私募股权基金出资的标准和规范;两部门要建立协调配合机制,实现信息共享。

  《通知》理顺了相关部门的职责关系,有利于规范中国PE行业的监管,促进中国PE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从国外实践来看,政府相关部门对PE行业往往有监管和扶持两种职能。在PE发展早期,政策扶持非常...

.
汪丁丁

丁丁看图 ---上次看图是2001年  

汪丁丁 07月07日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和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教授,财新传媒学术顾问

没什么可以说的,上次看图是2001年,预言2008-2012期间是中国经济的世纪拐点,现在看图,只是继续发布长期预言(不是预测)。这张图是上证指数全图,1990-2013的月线图。从2007年顶点向下看,至今只出现了下跌的第三浪。由于矩形是向下倾斜的,可预言将有向上的突破,可能在未来半年发生,但不会很大(香港人称为“死鱼翻身”),例如,在3500点水平以下,然后继续下跌,完成下行的第五浪,大约要在2018年或更晚。技术分析不同于基本面分析,不需要任何新闻的支持。根据艾略特(他从不读报)的见解,在技术分析家指出的拐点处,必会有新闻....
管清友

中国经济的第三次闯关

管清友 07月07日

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

 

 

翻看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史,不禁对改革者们的智慧和勇气肃然起敬。

改革是什么?其根本是利益的调整。根据帕累托改进原则,最理想的改革应该是在不损害部分人利益的前提下,改善其他人的状况。但现实并没有这么完美,改革让部分人获益的同时,往往也会损害另外一部分既得利益者。更让决策者为难的是,如果改革不小心踩到雷区,随之而来的风险可能会同时让大部分人遭受损失,完全违背改革的初衷。因此,面对改革关口上的阻力与风险,逻辑上的论证通常会显得苍白无力,最终促成改革很大程度上要靠领导者闯关的魄力。

自改革...

.
张寅

分析的力量(15)

张寅 07月06日

企业咨询顾问

 

情景假设与兵棋推演

 

推测和演绎是分析技术上一组重要手段,它是分析者心理活动和头脑想象的结合。而“情景假设”与“兵棋推演”则是这种技术具体工具和思考模型。它们来源于军事战争、刑事侦查和自然灾害评估学科,目前开始被利用于经济和金融市场分析。所谓“情景假设”是指分析者对以往发生(也许刚刚发生过或正在发生中)的经济事件或未来可能发生经济事件进行事件重建或模拟。

 

“情景假设”重建类似“围棋”赛后棋手独自或之间“复盘”行为。但是区别是围棋是总结经验,而分析者“复盘”则是发现事件信息中的“不符逻...

.
朱恒鹏

破除以药养医需要医疗体制的根本性改革

朱恒鹏 07月06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当代西方理论经济研究室研究员

 

药价虚高只不过是以药养医体制的外在症状或者说必然结果。以药养医是因,药价虚高是果,只有消除“因”才能消除“果”,希望通过消除“果”来解决“因”,最终什么也解决不了。

换言之,消除了以药养医体制,才能解决药价虚高问题。

 

导致“以药养医”现象的直接原因,是政府人为压低反映医务人员劳动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导致医疗服务收费不足以维持医院运营和医生收入,使其不得不通过药品利润来维持运营。而回扣和(隐形)返利的泛滥,则根源于政府对医院药品购销的加价率管制。

不过,这里有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医...

.
朱恒鹏

破除以药养医需要医疗体制的根本性改革

朱恒鹏 07月06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当代西方理论经济研究室研究员

 

药价虚高只不过是以药养医体制的外在症状或者说必然结果。以药养医是因,药价虚高是果,只有消除“因”才能消除“果”,希望通过消除“果”来解决“因”,最终什么也解决不了。

换言之,消除了以药养医体制,才能解决药价虚高问题。

 

导致“以药养医”现象的直接原因,是政府人为压低反映医务人员劳动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导致医疗服务收费不足以维持医院运营和医生收入,使其不得不通过药品利润来维持运营。而回扣和(隐形)返利的泛滥,则根源于政府对医院药品购销的加价率管制。

不过,这里有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医...

.
朱恒鹏

破除以药养医需要医疗体制的根本性改革

朱恒鹏 07月06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当代西方理论经济研究室研究员

 

药价虚高只不过是以药养医体制的外在症状或者说必然结果。以药养医是因,药价虚高是果,只有消除“因”才能消除“果”,希望通过消除“果”来解决“因”,最终什么也解决不了。

换言之,消除了以药养医体制,才能解决药价虚高问题。

 

导致“以药养医”现象的直接原因,是政府人为压低反映医务人员劳动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导致医疗服务收费不足以维持医院运营和医生收入,使其不得不通过药品利润来维持运营。而回扣和(隐形)返利的泛滥,则根源于政府对医院药品购销的加价率管制。

不过,这里有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医...

.
管清友

金融危机第三波已拉开序幕

管清友 07月06日

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

 

近期,全球金融市场动荡。金融危机扩散至东南亚印度中国等新兴市场,资本流出冲击汇率债券股票市场,人心不稳,预期不明,恐慌出逃,出现踩踏效应。人们纷纷猜测,下一波危机的导火索是哪个国家。印度?印尼?泰国?越南?土耳其?国内来看,外管局严管跨境资本,货币市场利率飙升,央行对资金紧张不加救援,六月流动性骤紧,市场担忧通缩,资产泡沫破灭。我们不禁要问,世界何以至此,又将去向何方?

 

一、Where we are? 危机第三波的酝酿阶段

从历史来看,每一波金融危机的爆发,都与上一波危机埋下的种子密不可分。因此,寻...

.
柯荆民

后监管时代:金融业何去何从

柯荆民 07月05日

北京昌民律师事务所主任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在外滩,参加这次与上海二十多家主要金融机构的见面会。今天要谈的话题是关于后监管时代的金融热点问题。我想以此为角度谈谈我的个人看法。

首先,要理解何为后监管时代。当然,后监管时代是相对前监管时间而言的。后监管时代的基础,是李克强经济学,这是与以前的刺激做法完全不同。有人说,中国以前的经济政策基本上是凯恩斯主义,是一种刺激做法,现在转向了新供应学派。具体是不是,还有待观察,需要时间的考验。

关于这一点,《21世纪经济报道》最近做了一个专题,叫“转型经济学”。具体...

.
吴裕彬

剪不断理还乱的信贷泡沫

吴裕彬 07月05日

职业投资人

投资界传奇,曾和索罗斯一起在1990年代血洗英镑的Stanley Druckenmiller上月接受高盛的专访指出,中国正在为2009年和2011年的大规模经济刺激付出代价──信贷增速远远高于GDP增速,情形类似于2005年的美国。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今年首季信贷增长近18万亿元人民币,但GDP的增长只有区区5万亿。

Stanley Druckenmiller畅言,中国的投资/GDP占比达到了惊人的47%,日本和南韩最高峰时的记录也不过是36--38%,这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产能过剩。

Stanley Druckenmiller认为,中国经济已经严重杠杆化,金融危机风险与日俱增,而新政府则着眼...

.
张明

应该启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吗?

张明 07月05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注:本文是笔者接受中国社科院欧洲所网站的书面访谈笔录,尚未发表,谢绝转载。 

- 2012年2月举行的第十四次中欧领导人会晤联合新闻公报写道:“双方领导人同意,一项内容丰富的中欧投资协定将促进和便利相互投资。该协定谈判将包括双方关注的所有事项,不预判最终结果。双方同意尽早启动谈判进程。”中国与几乎所有欧盟成员国都已签署了投资协定。为什么要达成一项新的“内容丰富”的中欧投资协定?换言之,这一新的协定对欧盟和中国有什么好处?

 

    目前,国际范围内双边投资协定与区域投资协定的发展方兴未艾,犬牙交错,各...

.
Dialogue Earth

 

哈里·费尔赫芬

04.07.2013

 

哈里·费尔赫芬指出,近来埃塞俄比亚与埃及之间的水源争议,表明中国资助的大坝已经改变了尼罗河流域的力量格局。

 图片来源:International Rivers

说起过去十五年中国与非洲不断强化的经济、政治和社会联系,人们经常提到的就是铜的进口、石油美元、罗安达或卢萨卡不断扩大的中国城,以及中非领导人的频繁互访。

尽管很难弄清中非双向贸易的确切数字,但从大体的情况也能看出激增的趋势:2000年中非贸易额还不足100亿美元,2006年就超过500亿,去年很有可能已经超过了1800亿。

铺天盖...



.
柯荆民

银行的表外运作模式及“钱荒”对信托的影响

柯荆民 07月04日

北京昌民律师事务所主任

就商业银行的表外运作模式及钱荒对信托的影响,接受《南方都市报》记者采访。

第一部分:商业银行大量的表外贷和资金错配是如何导致钱荒的?

南方都市报:这次钱荒的本质是商业银行大量的表外贷和资金错配导致流动性紧张,并有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是否能分析下商业银行如何利用发行高收益理财产品,借给信托公司、信托公司再投入一些具体项目,如地产、城投债、及其他高收益项目,及所谓的表外贷款和影子银行的运作过程,并揭示其中的风险,特别是如何导致流动性短缺和兑付风险的(也就是钱慌)。

银行通常是以信托受...

.
吴裕彬

今年最悲催的人物是谁?中国球迷?不,是中国股民。蛇年一抬头,上证指数就连跌三月,终于在5月止跌并创出今年内最大单月升幅(升幅达5.6%),股民还没缓过神来,股市踏入6月便急不可耐的狂跌起来。上天为什么这么折磨中国股民?!天理何在?!首先美联储退市导致全球流动性收紧,亚太股市一同腹泻;另外,中国经济也不争气,6月份公布的各项经济数据显示,经济增速持续放缓、工业产出不振、内需萎靡等等不一而足,这些都使得本有意于中国股票的投资者退避三舍。最后端午节前后的钱荒更是把中国股市推下了悬崖。6月份,“建国底”失守...

.
ok--> 房地产市场 全球气候变化 俄乌冲突 妇女权益保护 超级名家八卦系列 中美贸易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