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显示,2021年10月,A股上市公司共计实施定增30起,实际募资总额475.64亿元,定增实施家数及实际募集资金较上月相比均出现明显下降。同期,A股上市公司定增预案发布数量共计37家,环比下降5家,预计募资规模与上月基本持平。
10月实际募资475.64亿元 环比下降18.66%
根据信披数据,以定增股份上市日统计,2021年10月A股上市公司共计实施定增30起,环比下降20起;实际募集资金合计约475.64亿元,环比减少109.1亿元,降幅达18.66%。与上年同期相比,10月A股上市公司定增实施家数增加4家,但实际募集金额微降3.04%。
图1...
.
斯达半导近日披露的三季报显示,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1.97亿元,归母净利润2.6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9.11%和98.71%。单季度来看,公司第三季度实现营收4.78亿元,归母净利润1.1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9.85%和110.54%,增速相较第二季度的41.41%和47.27%明显加快。不过,业绩较快增长的同时,公司的经营现金流仍有待改善。
图1:斯达半导最近三年前三季度业绩
受良好业绩表现的刺激,斯达半导业绩公告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股价大涨9.26%,市值接近700亿元大关。随着股价上涨以及限售股解禁,公司股东今年以来已多次实施减持,套...
.摘要:还能起飞吗(欢迎关注杠杆游戏)
撰文|张银银
海底捞发了一颗“重磅炸弹”。
11月5日夜晚,其突然发布公告,称将于今年内逐步关停300家左右经营未达预期门店,并表示会“适时收缩业务扩张计划”:若平均翻台率低于4次/天,原则上不会规模化开设新的海底捞餐厅。
几年前,杠杆游戏出差去海底捞起家的四川简阳,在那里感受了一次。当晚就和一些朋友说,海底捞这家公司真不得了。当时,真的是被征服。
根据杠杆游戏这些年在不少城市,去海底捞的体验,虽然各门店服务参差不齐,但总的来说行业最佳是称得上的。把服务当企...
.摘要:春天还会来吗(欢迎关注杠杆游戏)
撰文|杆姐&编辑|雯雯
凛冬已至,房企“暴雷”的导火索,烧到了地方中小房企的身上。那些低调、未上市的也概莫能外。
比如最近疯传“裁员”的云南一哥俊发,以及“被破产”的安徽第一房企恒泰。
这一切,要从两则“谣言”说起。
1、谣言背后
一则是关于俊发。早在十月底,杠杆地产看到凤凰网房产发布的独家新闻,“云南王”俊发全国多地裁员,比例约30%。
后俊发官方微信发布声明,有辟谣的意思,称只是在“有序推进组织和人员调整”。从声明来看,人员调整是有的,但比...
.
在众多房企面临流动性危机的关键时刻,阳光城旗下三只债券获准展期。这为阳光城缓解流动性压力赢得了宝贵时间。
公开信息显示,2021年11月5日,阳光城“18阳光04”2021年第一次债券持有人会议举行,6.37亿元“18阳光04”展期12个月的兑付方案表决通过。
同日,阳光城“20华济建筑ABN001”展期议案获得超90%投资人支持。此前,阳光城还举行了关于购房尾款资产支持专项计划2021年第一次证券持有人会议,宣布12.7亿元购房尾款ABS展期12个月的兑付方案以接近90%支持率获得通过。
阳光城正在经历的流动性困难并不是单家公司的问题,正...
.
10月底,盈趣科技公布了三季报。第三季度,公司的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增速均呈下降趋势。另外,公司还面临着毛利率逐年下滑以及前5大客户集中度过高的风险。
与此同时,2020年公司的收并购项目大多出现业绩承诺不达标的情况,盈趣科技未来的商誉可能存在减值风险。
此外,今年以来,盈趣科技董监高频繁减持且减持金额较大。2021年至今,盈趣科技累计发生30次减持,累计减持金额超1.5亿元。
三季度营收净利润增速放缓 毛利率下滑明显
盈趣科技是一家提供智能控制部件、创新消费电子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并为中小型企业提供智能...
.
10月下旬至月底,在约一周的时间内,共有7家新上市股票首日破发,其中科创板上市的新股4只,创业板上市的新股3只。至11月1日和2日,创业板新股C华兰和N争光又分别破发。相较于2020年全年无A股新股上市首日破发的历史,继2021年9月“询价新规”落地之后,首日破发的发生频次明显上升。
在近期破发的新上市股票中,三家新上市公司属于医药生物行业。其中,成大生物上市首日跌幅最大,为27.27%。研究发现,该公司的发行价格为110元/股,发行市盈率为54.24倍,远高于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发布的行业最近一个月平均静态市盈率。
在11月的首...
.上海立信学院客座教授、西南财大光华赤信研究所主任、财新专栏作家、保理专委会学术委员、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专业委员会顾问等,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原副主任
一、 数据监管和行业监管下的个人征信发展方向是有更多的数据应用和监管从严
(一) 关于会有更多的数据应用
即有更多的非信贷或非信用(交易)的数据(所谓替代数据)应用到个人信用乃至整个信用主体的判断、管理上来。
l 这是必然的,有这个合理需求,也有技术条件。
l 但这也是比较令人担忧的发展方向。我们大家的义务,就是在这个方向趋势下,经过大家的正确努力,把事情办好,让数据造福人民。
l 我反复强调,超出信贷乃至经济信用交易的数据拿来作为判断个人信用状况的补充数据,应当需要法律或监管者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