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文林峰

空置量,说难也易

文林峰 11月23日

住建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副主任

房屋的空置量和空置率指标是从西方国家引进来的,从指标含义来说,空置量是指凡是已建成达到入住标准但超过半年无人居住的房屋都是空置房屋,包括新建未售和已售未住两种情况。其中,新建未售就是国家统计局定期公布的空置总量指标,近五年一直在1-1.5亿平方米间徘徊,当市场不景气时,空置量增加,历史最高峰达到1.5亿平方米,当市场销售火热时,空置量大幅度减少,但一般也在0.8-1亿平方米之间。而已售未住这种情况,复杂多样,统计部门或建设部门一直没有相关准确统计,所以,现在一般说的空置量只是新建未售部分,还有大量建成未住的...

.
文林峰

空置房不是过街老鼠

文林峰 11月23日

住建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副主任

  最近一段时间,相当多的媒体都在高度关注空置房的问题,各界声音一致呼吁要尽快调查空置情况,导致很多房主吓得竟然想出来雇用专门的管家来规避调查,空置房俨然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地步。 投资购房又不是违法行为,房子是产权人的合法财产,受国家法律保护。至于用于自住还是出租、还是空置都是业主个人的决定,既不违法,政府也无权干涉。如果说因为空置量太多,导致社会资源浪费,推高了房价,那也不是投资者的错,是政府的政策缺失造成的。所以,根本不用请空房管家。 空置房应该分开发商空置和存量房空置两个方面。开发商....
文林峰

房产税改革不能只做加法

文林峰 11月23日

住建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副主任

近日,国务院转发了发展改革委《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该《意见》在强调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时提出,要“逐步推进房产税改革”。与此前一些地方“即将开征房产税”、“房产税将先行替代物业税开征”等传言相比,表述更显温和、理性。当前有些媒体评论该《意见》意味着房地产税预期再度升温,明显是部分人士的误读。事实上,房产税改革任重道远,不能急功近利,当前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增加持有环节的税收,同时减少流转环节税收,活跃存量住房交易,把房产税作为地方税收的主要来源,是房地产税收改革的基本方向。不...

.
文林峰

贫富不宜混居

文林峰 11月23日

住建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副主任

随着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住房保障工作,各地在住房保障的实践中,创造出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住房保障方式,其中,贫富混居、在商品房小区中配有一定比例的保障性住房就比较有典型性。比如,北京、兰州、武汉都有过这方面的相关规定。但是,贫富混居效果如何呢?

主张贫富混搭的理由是:首先可以不让保障性住房“边缘化”,利于形成拉、帮、带氛围,让贫困户在富裕邻居的积极影响和帮助下,走上发家致富之路;其次是避免穷人聚集在一起后出现集体不缴水、电、气、取暖费的情况,保障物业公司正常运转;最后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其实,对这...

.
文林峰

应尽快实行按使用面积卖房

文林峰 11月23日

住建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副主任

上海一个朋友,因要经常到北京出差,老板为了留住人才,让他在北京能有家的感觉,鼓动他在北京买了一套82平方米的公寓房。最近要收房,让我帮着去看看,我进门看了第一眼就感觉不像是80多平方米的房子。因为我原来的住房也是86平方米的,但是正规的两室一厅。这个只是一个大开间,开放式厨房,我们现场粗略量了一下大开间的整块面积是36平方米,再加上厨柜,壁柜和卫生间面积。估计也就50多平方米,如此算下来,使用率也就是65%左右。并且,朋友说,收房时还补交了8万元多测出来的面积。当时,朋友说他的感觉就是有冤无处伸,只能任由人家....
叶翔

H股何以走强?

叶翔 11月23日

国元证券(香港)首席经济学家,汇信资本董事总经理

本文来源于《新世纪》周刊 2010年第46期 出版日期2010年11月22日  海外投资者与内地投资者对于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的判断日渐趋同,而香港资金成本偏低的事实将继续推高H股  危机之前,特别是2004年之前,对于内地和香港两地上市的公司,基本上看不到H股高于A股的现象。但危机之后A股高于H股的现象,双方估值的差异却缩小了不少,更有15只-20只较大型股票,H股估值高于A股,特别是金融股。同样的公司,同样的股票,一河之隔,何以会有如此的差异,这种差异又何以会发生如此的变化?未来又会有怎样的演变?

在2004年之前,尽管许多H股公司的...

.
叶翔

美元悖论

叶翔 11月23日

国元证券(香港)首席经济学家,汇信资本董事总经理

本文来源于《新世纪》周刊 2010年第42期 出版日期2010年10月25日 在讨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时,首要的就应是如何降低美元在国际经济中的作用     莫属,它将当前的国际金融形态,简单地概述为各国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竞相贬值本国货币。这种看法虽形象直观,却是倒果为因,据此也难以找到解决之道。当前国际汇率体系的乱象,根本原因是美元的角色正处于双重分裂之中。第一重分裂是,作为美国经济的美元与作为国际经济的美元的分裂;第二重分裂是,美元作为国际货币,其计值、交换中介功能与储备货币的功能的分裂。  作为美国经济的美元,需...

.
黄益平

中国投资环境改变了吗?

黄益平 11月23日

巴克莱资本亚洲市场经济研究部首席经济分析师

外资不但要与国内企业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而且将面对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高的国内企业的竞争。中国政府最好还是真正落实WTO的要求,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 

2010年以来,国际投资界关于中国经济的两个争论一直在持续。第一个争论,是繁荣的中国经济是不是一个即将崩溃的大泡沫;第二个争论的命题,是中国的投资环境是否已经明显恶化。据媒体报道,通用电气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西门子公司首席执行官和巴斯夫公司主席纷纷表示,在中国做生意已经不如以前容易。在华的美国商会和欧洲商会也根据各自会员的感受,从不同角度佐证了这一判断...

.
傅勇

深入理解当前的通胀机理

傅勇 11月23日

经济学博士,从事宏观经济金融领域研究

深入理解当前的通胀机理   傅勇/文    

面对连创新高的物价,消费物价维稳的行政任务正迅速从国务院向国家部委分解。据公开消息,近日已有包括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等在内的多达7个部委,明确表明将出手遏制物价上涨。此前,国务院在17日的常务会议上分析了物价形势,旋即在20日正式发布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出台稳定物价的16项措施,被称为“国16条”。

这些措施主要着力点放在扩大农产品生产,疏通流通环节,保障“米袋子”、“菜篮子”的供应,打击投机炒作和囤货居奇,同时给予低收入家庭发放物...

.
何诚颖

通胀可控 A股中长线仍看好

何诚颖 11月22日

国信证券监事会主席

A股市场上周延续前期下跌走势,但跌幅缩窄且成交量大幅萎缩,紧缩政策推动市场震荡整固。上证综指周跌幅为3.24%,深证成分指数跌幅为3.38%,跌幅均前一周大幅缩窄,创业板、中小板表现强劲,分别逆市上涨6.6%、1.5%。从行业来看,出现普跌,有色、煤炭等资源股领跌,消费、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跌幅较小。从10月份CPI数据出台以来,高通胀成为股市本轮调整的核心词,国务院也宣布将进一步采取措施稳定消费价格,并为低收入群体提供更多支持。A股市场短期内12%的调整是否足够反映对通胀和紧缩的担忧呢?近期A股能否迎来技术性反弹抑或引发趋势...

.
叶翔

卖菜妇(二)

叶翔 11月22日

国元证券(香港)首席经济学家,汇信资本董事总经理

“又来买菜了?”

“是。最近生意不错?”

“比上半年好了很多。上次我提的问题,有没有找到答案?”

“还没有。”我不好意思笑了笑。我看了看她脸上的皱纹,充满了自信。“您觉是什么原因呢?”

“要我看来,那是因为日本、美国的经济是死水一潭,所以放再多的水也涨不起来。”

“哦!那中国呢?”

“中国的经济是活的,不加水,就已经转得挺快了,再放水,那可能就转得更快了。比如,我卖菜,我的本…。”

“您随便给个数。”我知道香港人通常不愿说出自己的钱。

“给你一个数,比如是3000元。我每星期到内地去进货两次,就是说我...

.
曹仁超

暴跌是为未来进一步上升清场

曹仁超 11月22日

香港信报有限公司董事

香港投资评论家曹仁超本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股市急跌是为未来进一步上升清场。由11月12日开始的调整很可能在11月底、12月初完成。未来资金会持续流向高新技术股与消费股。

  前三次加息 对股市影响不大

  记者:市场还会跌多久,在什么位置会有支撑?

曹仁超:上证指数由2010年7月2日2319点上升至11月12日3186点,升幅达37.4%,出现获利回吐十分正常。这次利用央行宣布收紧银根及担心利率上调作为理由,令股市急跌没有什么大不了。我们回顾2008年10月28日上证指数由1664点上升至2009年2月17日2402点,升幅44.3%后...

.
孙立坚

货币政策要化“被动”为“主动”!

孙立坚 11月22日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存款准备金率再上调中国“被动紧缩”特征明显   2010 年11 月22 日 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  

九天之内,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专家表示,我国货币政策“被紧缩”特征明显,依然不排除年底加息的可能性。

被动紧缩

央行上周五宣布,从11月29日起上调大型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调整后,央行可一次性冻结银行体系流动性3000多亿元,存款准备金率高达18%,创历史新高。九天前,央行已经上调了0.5个百分点,这是本月内第二次上次存款准备金率,也是年内的第五次上调。专家分析,近期央行调控政策的频频出台和通货膨胀...

.
孙立坚

“美国逻辑”何时休?

孙立坚 11月21日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美连抛45策再压中国 国会老调重弹,称中国操纵汇率   《国际金融报》记者 付碧莲 发自上海     《国际金融报》( 2010年11月19日 第 01 版)  

美国当地时间11月17日,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SUCC)发布了一份洋洋洒洒长达300页的2010年度报告,向美国国会汇报中美经济、安全领域的最新进展和趋势,指出一些所谓“令人担忧”的现象,并提出45项政策建议。老调重谈再次让世人见识到了美国的“自私”本性。

  再提中国操纵汇率

  SUCC委员会主席斯莱恩(Dan Slane)介绍道,USCC在2000年中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时...

.
孙立坚

银行界朋友告诉我流动性泛滥的理由

孙立坚 11月19日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再论“不加息”的理由  

存款准备金率在不到十天内又再次上调,这表明政府对通胀和流动性泛滥问题的担忧和高度重视,且坚持以数量调整的做法。要知道,在一些成熟市场的国家,存款准备金率是央行货币紧缩政策菜单中最猛的一剂药方,弄得不好,会产生很大的副作用。尽管如此,中国政府坚持选择数量调整的理由我已在这篇博文中做了阐述(请参考:央行上调准备金率而不加息的理由)。今天,我想根据这两天给中信银行、招商银行、交通银行的一些讲座中了解到的银行界人士告诉我的一些内情,再对不加息的理由补充一点说明:首先,通胀的源头在...

.
左小蕾

别太书生气,人民币汇率压力并未解脱

左小蕾 11月19日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首尔峰会有四大“议题”,注意是“议”不是“做”,因为G20是个提“问题”的平台。提出好的问题,就是新发展的开始。那么,首尔峰会提了什么问题呢?

首先是全球货币体系改革。虽然短期内首尔峰会不可能改变6000亿美元购买国债和8月宣布的每月购买350亿美元国债以取代将陆续到期的抵押贷款债权的既定安排,也不可能对1972年以来的实质性的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有任何改变。但首尔峰会内外各种声音已提出了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强烈诉求。各国出手干预汇率,本身就是重新设定汇率之“锚”的行动。

不过,对近期美联储仍然主导弱势美元的形...

.
张寅

房价暂别焦点话题

张寅 11月19日

企业咨询顾问

网络搜索热门词汇中近两周“房价”已经被“农产品价格”取代,政府最新控制商品物价会议中没有顾及和提到“房价”这个词汇,但是领导口头表态,房价压不下来 若真买不到房可先租。控制恶性通货膨胀已经是政府的当务之急,而食品价格则是重中之重。因此房价“幸运”地被阶段性边缘化。根据通货膨胀形势估计到明年3月之前“房价”再次成为舆论焦点都比较难。股市不断重复着暴涨暴跌的循环,频率转换速度也在不断加快,造成“负财富”效应,一次次反馈和强化“房地产”是好资产“共识”。50年期国债利率只有4.4%,意味着间接地告诉一年存款利率即使上升也不能超过这个指标,如果还需要与其保持一定利差,那么资金在银行不可能跑过近期通货膨胀,负利率可能保持一个常态。审计结果让经济适用房资金缺口问题暴露更加鲜明,使得经济适用房建设的可持续性疑问没有解除。土地政策没有实质性的改变,说明房屋基本成本中占比例最大部分“让利”还看不到任何曙光。虽然“房价”短期不在是焦点,但它不意味着之后不在爆发和沉默。

.
石磊

黄金眼中的世界或许更正常

石磊 11月18日

吸引子咨询董事长

美联储已经在两年内将它的资产负债表扩张了2倍,而11月初宣布的量化宽松政策将再让它的印钞规模扩张20%,美元是当前世界经济的名义锚,一旦美元泛滥,经济系统将因会失去名义锚而混乱,我们看到现在股市的恢复上涨、经济的恢复增长可能只是一种货币乱像,在一个基准已被偷换的环境里看世界只不过是刻舟求剑而已。

2008年这次的金融危机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大萧条相比,最不一样的后果就是上世纪大萧条后全球陷入了深度通货紧缩,美国年同比CPI最深跌至-10.6%,而刚刚过去的金融危机后,经过各国中央银行的努力,美国CPI居然还在1%-2%左...



.
朱达志

油荒只是现象,垄断才是问题

朱达志 11月16日

原成都商报评论员

油荒只是现象,垄断才是问题

朱达志

正在多个省市肆虐的“柴油荒”不仅没有缓解的迹象,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经济参考报》记者15日从多家市场机构获悉,柴油批发价格继续维持在8000多元一吨的价位,部分偏僻地区的销售价格甚至接近10000元,批发与零售价格之间的“倒挂”更加恶化。

另有报道披露,截至11月8日,柴油批发均价达7765元/吨,而全国最高零售价均价7480元/吨。这意味着,加油站每卖一吨柴油,平均要亏285元。批零倒挂,越卖越亏,谁还会傻乎乎地卖柴油?没油的加油站当然没的卖,有油的加油站当然只想囤。问题是,为什么...

.
孙驰

又见“流动性过剩”

孙驰 11月16日

观察经济、分享观点

2006年底我刚刚回国的时候, “流动性过剩”作为一个时髦的词在国内方兴未艾。投资过热、经济过热、不断高企的通胀,以及在2007年迅速走高的股票指数,让更多的国人知道了“流动性过剩” 、“外汇占款”、“收回流动性”以及“上调存款准备金”等一些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语言。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最终发展为全球经济危机,并且在短期内扭转了国内的货币环境,“流动性过剩”一词就此从人们的视野里消失了。

时隔两年,“流动性过剩”再次袭扰中国。近两个月加速上升的M2货币供给和不断超预期的银行新增贷款,让我们看到了过剩流动性的影子...

.
ok--> 房地产市场 全球气候变化 俄乌冲突 妇女权益保护 超级名家八卦系列 中美贸易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