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弱水教授曾经谈过蒋勋老师文章的一些硬伤,比如蒋老师说陶渊明没种过田,这不符合史实。我们还是对义理比较感兴趣,下面是对他《孤独六讲》中《孤独与伦理规范》的点评。
一、简单粗暴的点评。
忠、孝究竟是什么?当我们在谈孤独感时,就必须重新思考这些我们以为已经很熟悉的伦理规范。
(现在还有真正的忠、孝吗?有利益就有忠、孝,没有利益,什么也没有。)
文化的成熟,来自多面向的观察,而不是单向的论断;儒家文化有其伟大之处,孔子的哲学也非常了不起,但当一个思想独大之后,缺乏牵制和平衡,就会发生许多问题。...
.吴晓波老师应该挺满意自己的文章《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否则不会把这名字当成他一本散文集的书名。可是细读发现,文章中的凡尔赛太多了。不是说文章不能凡尔赛,要凡尔赛,文章标题也凡尔赛一点。如果文章标题的受众好像是所有阶层的人,大家应该都能从文章中获得一些启示,可是读完之后,大部分人会觉得吴老师所谓美好事物与自己无关,这就不厚道了。下面是具体点评。
每个父亲,在女儿18岁的时候,都有为她写一本书的冲动。现在,轮到我做这件事了。
(逻辑问题,归纳不当。每个父亲都想为女儿写书?没有文人情结的暴发户、...
.吴晓波老师最近因为精英论引发广泛争议。在网络的民主社会中大谈精英主义,是绝对的政治不正确。他的文章《算算你的“屌丝值”》也透出浓浓的精英味道,他根本没法站在屌丝的立场思考问题。下面是我们的点评。
从家庭财务的角度说,屌丝的标配与他从事的职业其实没有关系,而在于两个指标:第一,屌丝只有职务性收入,甚少财产性收入;第二,屌丝的银行负债率为零。
(常识问题。照吴老师的说法,改革开放刚开始的八十年代,大部分人都是屌丝。这打击面是不是太广了?屌丝这个词难道没一点贬义吗?)
譬如他爹,开了30年的车,所有...
.哲学学者陈嘉映提到易中天时总带上于丹,似乎他们是一样的。不过我们觉得易老师没有于老师的鸡汤味。现在仔细阅读易老师的《六劝君免谈陈寅恪》,发现他喜欢把复杂问题简单化,首先抛出自己明确的观点,然后一二三把论据说一下,他不去反思这些论据是不是很容易反驳。也许他知道,某些读者就喜欢明确的、似是而非的观点,论据是不是有力,没人在意。不过,我们在意,下面便来细品易老师《六劝君免谈陈寅恪》的片段。
陈寅恪是了不起的,可惜我们学不来。
首先是“顶不住”。无论是谁,当真要坚持“自由思想,独立精神”,就必须有本事...
.
因为有朋友喜欢复旦教师陈果的课程,我忍不住点开相关视频看了几分钟,坦诚说,像她那样滔滔不绝说着大白话的人生哲学,真不简单。当然,听起来舒服的课程不一定很有道理,现在便来点评她著作《好的爱情》中《有用与无用》一文。
社会之学、处世之学——“小学”听起来特别管用是吧。学会了洒扫应对进退,学会了在人情世界迎来送往,游刃有余,还显得风度翩翩。可是,大人之学、生命之学(即“大学”,四书五经之一《大学》开篇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便是生命的学问),听上去好像就比较虚,比较玄,...
.木心老师享有盛名,可是读了他的《琼美卡随想录》颇感失望,现点评其中一篇《但愿》,便知失望在哪里。
“荒谬只是起点,而非终点。”加缪曾经这样说。
一个以文学艺术成了功出了名的人,即使人格十分完美,作品却不是件件皆臻上乘,难免有中乘的、下乘的。“荒谬之神”笑眯眯地走过来,目光落在下乘之作上,签名!只要那个出了名的人签了名,再糟的东西也就价值连城。
整个世界艺术宝库中,有多多少少东西其实是巨匠大师的不经心之作,本该是自我否定了的,我们不会看见听到的。难得有几位高尚其事的艺术家,真正做到了洁身自好,...
.梁文道老师读书太多,知识广博,说话、写文章让人感觉滴水不漏,他那本《我执》里的文章都短小精悍,可能因为太短小了,有些观点刚刚抛出便戛然而止,没有正反观点的细致分析,所以我们点评这篇《有钱人的笑话》,评分并不高。
医院的角落有一堆过期的娱乐杂志,一翻就看到逗趣的文章。难怪他们舍不得丢,对于病人和家属来说,没有比这些杂志更能调解心情的东西了。
那篇文章的主角是个卷入娱乐圈绯闻的富家子,他居然对记者说:“我无法接受一个人爱我只是为了我的钱”。哈哈哈哈!他怎么会有这么古怪的念头呢?别人怎会为了他的钱而...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老师最近一句“不会吧”,引发广泛争议。讨论的人已经很多,我们也说不出什么新意。还是读读他的著作《白说》里的讲演稿《致青春:做一个和自己赛跑的人》,选第一部分《不挣扎不绝望不算青春》做个点评。
今天讲一个与青春有关的关键词吧,就是“焦虑”。
焦虑几乎是当下每所高校共同的情绪,从校长到老师,从大一到大四。象牙塔的教育传统在严酷的现实面前,已经受到了非常大的冲击,该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我们在内心里又该如何去舒缓这种焦虑?
我个人认为,转型期的中国,一个特殊的时代之下,每个行当都会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