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英时先生驾鹤西去,在旧书网上看他文集全套售价超过3000元,这套书当时出版时也就500元左右。今天学习这套书第12卷里的文章《价值荒原上的儒家幽灵》片段,只是学习,不挑刺。
今天又可以谈谈儒家在当前中国文化景况中的问题了。这是因为近几十年来,借所谓“亚洲价值”说的声势,(“所谓”二字,似乎是对“亚洲价值”的某种怀疑)儒家的地位在中国陡然上升了。
今年夏天有一位大陆的哲学专家到普林斯顿来访谈,(“专家”二字,用词准确,现在不少研究哲学的大学教授动不动就自称“哲学家”,实在吓人)他属于中年一代,并且在一...
.奥运会刚刚结束,突然发现德国著名哲学家卡尔·雅斯贝斯在著作《时代的精神状况》中曾经专门讨论过体育运动,立刻仔细读了两遍,文章分6段,下面是每段不一定准确的大意以及简单点评。
第1段:体育运动提升了力量,增加了勇气,有利于自我保存。现在人那么热衷于锻炼,不就是为了活得长久、健康一点吗?在大自然锻炼,亲近了自然,便接近了宇宙的基本力量。这说得很神秘,简单一点,在森林里锻炼与在钢筋水泥上健身,效果当然不同。人在少污染的地方,神清气爽。
(行文平庸。为了更好地自我保存,人们参与体育锻炼。这话没错,问题是...
. 说说“亲密行为”这四字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兼CEO张勇,其公布的有关灌酒事件的处理决定主文第一项(O网页链接)是:
“鉴于曲一承认存在和同事XX在醉酒状态下有过度亲密行为,严重违反公司规定,予以辞退,永不录用。关于他是否有强奸或者猥亵等违法行为,等待警方的调查结论和行动。”
1 单独看这一主文,并不至于发生歧义?如若如此,从上下文来看,文中“亲密行为”,既不是“强奸”,也不是“猥亵”;也许,两者皆列入警方调查范围,此时明确,不如等待。等待是在合理范围内的举措。
2 问题是,过度的亲密行为是啥?从此事件背景...
余秋雨与易中天两位先生搞过网络骂战,读二人的文章,易老师显得正直,虽然不够深入,余老师就不太好说了,他一篇《学会蔑视》的文章,明明可以结合历史人物,写出历史纵深感,到他这里,掺入太多个人情感,像是在为自己的行为辩护,有点小家子气。下面是具体点评。
恶言脏语是不可忍受的。问题是:谁让你忍受了?
(常识感缺失。这句话说得好轻率,面对污言秽语,想不忍受就能不忍受吗?孔子说,六十耳顺。年纪一大把,心态才能好一点。而且,年纪轻轻就做到耳顺,什么都看开,那不是境界,而是麻木不仁。)
喊着你的名字并不是一...
.王朔老师写过一篇《知道分子》,狠狠批评了那些只知道读书而毫无想法的学者文人。出发点很好,但煽动性强,打击面广,把思想原创看得太简单,行文风格有点像现在流行的偏激网文。下面是具体点评。
有一孩子,从小爱学习,人也不苶不傻,老师讲什么,家长讲什么,社会上闲杂人等讲什么,孩子听了都往心里去。
(只有王老师所谓知道分子才会使用“苶”这个字,一般人不认识,乍一看是茶叶的“茶”,其实少一横。“苶”是什么意思呢?精神不振。)
后来认够了字,也比比画画会写了,见书就看,拿小本子就抄,历代名人的胡说,招三不招...
.网红周濂教授写过一篇文章《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很火,下面是具体点评。
英语中有一个词叫做“white lie”,谎言即为白色,自然充满了温情和善意:慈眉善目的圣诞老人扛着一大坨礼物限时专送,仁心仁术的医生隐瞒绝症患者的病情,老和尚告诫小和尚山下的女人是老虎,莫不是此类白色谎言的代表。
(用词好清奇,礼物为什么是一坨呢?)
当“white lie”上升到国家层面,为的是全体人民的利益,那就有了一个更好听的名字,名唤“noble lie”,谎言竟然都可以是高贵的,那是因为它不仅立意高远,而且大爱无疆。
(常识...
.
对于武汉大学周玄毅教授最近的遭遇,能否幸灾乐祸?周玄毅的文章《公正世界的幻觉》似乎告诉我们,幸灾乐祸是情不自禁的。当然,此周玄毅是不是周教授,无法确定。下面便来点评这篇文章。
祥林嫂为什么不受欢迎最直接的解释当然是唠叨。但是唠叨自己不幸的人多了,为什么她的结局竟是如此凄凉?细究起来你会发现,嫌弃和排斥的真正原因,乃是村民相信她“命不好”,哪怕是捐了门槛也无济于事。
(常识感缺失。祥林嫂已成经典形象,如果有人在我们周围总是唠叨自己的苦难,我们也会抱怨一句:“真是祥林嫂!”久病床前无孝子,至亲...
.
韩寒很聪明,不写博客了。网上传闻,他意识到自己写博客会情不自禁想着如何调动最多人的情绪,以获得最大的传播,他觉得这是不好的倾向,于是毅然把博客停了。这个逻辑很奇怪,意识到自己不好的倾向,应该往好的倾向改变啊,为什么是不写呢?下面点评他一篇《说徐志摩》片段,不为批判,只为普及一些常识。
上期许知远是观点的偏激,欠缺的是常识感,这里韩寒是常识的偏差,缺失的是常识。缺乏常识感的许知远看不上没有常识的韩寒。
从课本里大家都接触过徐志摩,老师说他是大才子。《再别康桥》是要背诵的。我对背诵的东西很讨...
.
许知远曾经的文章,自恋、愤世嫉俗,现在访谈了那么多名人,似乎好了很多。下面点评他的《庸众的胜利》,从文章名字就可以看出他的自恋非同一般。当然,写这文章他还不到40岁,四十才能有点不惑嘛。
大约三十年前,当法国学生们被问道,谁是他们最仰慕的公众人物时,他们选择的不是老年萨特,而是米歇尔·科卢奇——一位电视喜剧演员,以嘲讽和出言不逊著称。
(常识问题。萨特曾经是明星学者,不是因为他的理想主义扎根于现实 ,而是由于他的偏激,偏激才动人,受欢迎。学生喜欢萨特与仰慕科卢奇没有质的区别。与萨特同时代的雷...
.
木心的学生,陈丹青老师,敢说话,挺会批评,只是他心中的理想太过简单,不符合这个理想的,他都看不顺眼,缺少一种同情的理解。不是说他批评得完全没有道理,只是说,他这样的文章读多了,容易愤世嫉俗,不是什么好事。下面是他文章《羞耻与责任》片段的点评。
我们与第一代海归的贡献无法相比。我们只是服务国家,完全谈不上创建。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政府先是开放留学,后是起用陆续回来的海归,当然,主要是理工、科技、管理、贸易、金融、外交这类专业的海归。这类海归在今天基本上是工具作用与工具人格。
(常识问题。陈老师...
.
(一)回归家族
在保时捷公司[3]财务状况明显显弱[4]之时,保时捷和皮耶希两家族联手,与德国上市公司大众汽车[5]做成一笔交易。不是保时捷公司收购大众汽车,[6]而是大众汽车收购保时捷公司。保时捷汽车控股公司(以下简称“保时捷控股”),是两家族持股大众汽车的壳公司。大众汽车一并收购,两家族旗下的汽车经销商网络(以下简称“经销网络集团”)。保时捷和皮耶希两家族的财富,[7]尽皆淹没在大众汽车这一汽车王国之中。相应持股,见图示一:
图示一:持股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