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来,控股股东减持成为韦尔股份公告中的高频关键词之一。其中在2021年9月至12月期间,公司控股股东虞仁荣通过集中竞价、大宗交易方式共计减持公司股份790万股,合计套现约18.15亿元。
控股股东在减持股份的同时,也在频繁通过减持可转债套现。2021年1月25至7月8日期间,虞仁荣共减持韦尔转债730.695万张,按照期间韦尔转债交易价格均值162.124元/张计算,在二级市场实现盈利约4.54亿元。
与控股股东减持不同,2021年上半年不少基金管理公司在增持韦尔股份。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韦尔股份基金持股数量为7838.49万股,同比增加37...
.在条件成熟时引入做市商机制是推进科创板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
2022年1月7日,证监会就《证券公司科创板股票做市交易业务试点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做市规定》)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早在2019年发布的《关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就曾提出,科创板将在竞价交易基础上,待条件成熟时引入做市商机制。
证监会表示,科创板设立以来市场运行平稳,各项改革措施成效明显。为落实《实施意见》,深入推进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改革,拟在科创板引入做市商机制。
目前,《...
.近日,天下秀股东厦门赛富和嘉兴腾元披露减持计划,拟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合计减持不超过3615.4952万股,合计减持比例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该股份均来源于公司2019年借壳上市时发行的股份,在2021年12月31日刚刚解禁。
壳公司最初为北生药业,于2001年上市,因经营不善连续亏损,于2009年进入破产重整程序。随后公司实控人多次发生变化,在受顾国平、鲜言等人控制时,公司存在严重扰乱信息披露秩序等10项违规,证监会多次通报批评、立案调查,成为资本市场“明星公司”,相关人员也因扰乱市场秩序被判处终身禁入证券市场。
目前,公司受...
.近日,渤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渤海证券”或“公司”)拟于上交所主板上市的申请获受理。公司拟发行不少于8.93亿股。
根据证监会公布的2021年证券公司分类结果,渤海证券的监管评级自上年的A类A级下调至B类BBB级,2021年获评A类(AA级和A级)的券商合计达50家。2021年公司监管评级的下调或与公司主要风控指标下滑、投行业务内控不足等有关。
2021年上半年,渤海证券的业绩依赖资本消耗型的证券自营业务。截至2021年上半年末,公司的净资本为157.68亿元,虽有小幅增加,但在当前41家上市券商中仍处中下游水平。
信披资料显示,...
.苏州清越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清越科技”或“公司”)的科创板上市申请于近日获受理。公司拟公开发行不超过9000万股,计划募资4亿元。
受核心产品PMOLED市场天花板较低等因素影响,清越科技近几年的业绩增长停滞。基于此,公司开始拓展电子纸模组、硅基OLED等业务,但目前电子纸模组产能利用率以及毛利率均较低,而硅基OLED尚处于起步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上市前的2019年至2021年上半年,清越科技持续大比例分红。此次上市,公司计划将募集资金中的1.5亿元用于补充运营资金,合理性值得商榷。
核心产品天花板较低 业绩...
.12月份以来,新凤鸣连发两次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减持公司可转债的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通过两次减持可转债共套现近6亿元,在二级市场获取资本利得近1.17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仅2021年12月至今,就有包括长城汽车、艾华集团、新洋丰在内的逾8家上市公司发布了控股股东减持可转债的公告。
翻阅大多数控股股东减持可转债的公告发现,此类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在可转债发行时通过原股东优先配售,从而大比例获配可转债。在上市后快速减持套现,短期内获利不菲。这种现象已成为A股可转债发行、交易的常态。
控股股东及一致行...
.嘉和美康于12月14日在科创板上市,上市首日盘中股价破发。嘉和美康发行价格为39.5元/股,截至12月27日收盘,公司股价收报35.2元/股,较发行价格下跌4.3元/股,跌幅近11%。
按照12月27日收盘价估算,参与网下配售的泰康资产、华夏基金和南方基金所获配的限售股份已分别亏损103.91万元、86.68万元、86.38万元。
专业机构“打新”出现浮亏,到底是什么原因?
翻查公司的初步询价数据发现,在信托公司中,中信信托报价最高,为110.33元/股;在公募基金中,中信建投基金报价最高,旗下9只公募基金产品均报价66.82元/股,远高于剔除最高报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