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自在卷舒

不要搞“高利率”恐吓

自在卷舒 12月09日

经济学博士,自由市场制度的信奉者

继今年6月出现资金荒后,银行间市场的利率水平一直处于相对高位。说是“相对高位”,既是和过去的低利率相比,也是和现在世界各国的利率相比。

与过去,尤其是2009年以来的利率水平相比,目前应该说有所提高,但从别一个方面讲,还不够高,因为现在有的通货膨胀。利率的高低并没有绝对的低和高,而应以通胀做参考。再说,前两年的低是不正常的,低的已经扭曲了资源的配置。所以提高利率是非常正常的。

另外,与国际世界比,现在既有比我们的低的,比如美国、日本、欧洲,也有比我们高的,比如印度、俄罗斯、巴西等。所以每个国家的利...

.
左小蕾

利率市场化是资源配置重头戏

左小蕾 12月09日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存贷款利率放开只是“市场化”的开始,市场化利率的形成才是利率市场化的核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其中金融改革部分提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中国金融市场与其他领域一样,存在着深层次的矛盾,仍没有形成充分竞争、完全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也就是说,还不是一个真正规范的“市场”。金融市场改革,绝不是多一两个新产品活跃市场,也不是更多的衍生品“创新”,而是“市场化”。必须在利率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民营银行设立、增加直接融资比重、股票发...

.
Dialogue Earth
在气候辩论中持中间立场的诺德豪斯教授为我们解释了为什么世界应该接受采取行动的成本 马丁·沃尔夫 06.12.2013 加速减排不会自行发生,提高碳价和加强监管双管齐下才能减排。   上周,又一场令人失望的气候变化大会在华沙闭幕。过去二十年中,许多城市都有幸举行过这样的会议。这一次,195个国家艰难地同意要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贡献”,而不是“承诺”。目标仍然是在2015年的巴黎会议上达成强有力的协议。从过往的经验来看,这一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这样的结果之所以让人沮丧,是因为如果世界各国能....
赵晓

房产税开征尚需时日

赵晓 12月09日

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赵晓 陈金保)

-------------------

近日,房产税即将于明年11日开征的消息在网上和坊间已是甚嚣尘上,而且还有鼻子有眼地罗列了详细的计税依据、税率和减除额。从现在到明年11日,满打满算已不足一个月,所以从11日开征的可能性肯定没有。那么,近1-2年内开征房产税的可能性又有多大呢?

2012年下半年开始的新一轮房价跳涨,曾让“搁置争议,先试再改”的房产税推进思路一度占据上风。房价暴涨露头,就先用房产税这根金箍棒狠狠敲它一下,上述传闻反映的正是坊间百姓的这种普遍心态。笔者也曾在今年5月份专门撰写《房产税...

.
刘尚希

改革只能依靠“实践理性”

刘尚希 12月08日

财政部科研所 所长 研究员

    摸着石头过河属于认识论层面,而顶层设计属于方法论层面,二者无法相互替代。本人接受记者专访谈了一些浅见,今天复制在此供大家参考。摸着石头过河,其中的“石头”,指的是实践,也就是通过实践探索,达到改革的彼岸。     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方法符合中国国情 
    ——访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  

  2013年10月18日中国经济时报  

    刘尚希简介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专家。对收入分配、公共风险、...


.
尹铭

11月底发的博文,再发验证下!标题改了下!!!

1,对央企上市公司反腐,是对历史的清算和总结,给股民一个交代;

 

2,“习李新政”转化为强硬的“习核心”,普金式的风格将限制和打击各种以前跋扈的利益集团,对股市来说,就是很难出现中石油这样的吸血巨无霸,或者大规模高溢价的发行新股;

3, 失效的地产政策或者无节制的货币增发也将得到修正,前几日,央视对地产商欠税3.8万亿的声讨,虽遭到利益集团反击,但可看作一种政策信号,届时 更多资金将进入流动性较强的投资领域;

4, 中央策略需调整,博弈需时间 ,尘归尘,土归...

.
刘尚希

基于国家治理的财政改革新思维

刘尚希 12月05日

财政部科研所 所长 研究员

(作者按:此文写于11月17日,曾发表在人民网观点频道)

 

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标志着我国改革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具有改革里程碑意义。这次提出的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把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聚焦到“国家治理”上,反映出着眼于整体性、系统性的改革新思维。

与此相适应,财税改革也有了新认识、新思路和新举措,充分体现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维和改革的新力度。

1.对财政的职能作用有了新认识。把财政定位为“国家治理的基础”,这是在...

.
张明

外汇储备需要继续分流吗?

张明 12月04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经济学Style 2013年第十一期

作者团队:程实 管清友 宗涛 张明 

本期执笔:张明(现实)VS 宗涛(现实)

《金融博览》专栏文章,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应继续推动主权外汇资产经营主体的多元化

张明

近期,关于是否应该将部分外汇储备由央行划转至财政部管理,再次引发各方面热议。正方认为,这样做既有助于提高外汇储备经营绩效,又有助于弥补社保基金缺口。反方认为,通过发行特别国债来置换外汇储备的做法会增加政府债务,且切割外汇储备的做法可能损害央行的独立性。

笔者认为,从提高主权外汇资产经营绩效的角度...

.
刘振华

最近一些上市公司的再融资方案引发投资者和媒体的关注。比如,京东方在725日的公告中称,通过定向增发募集不超过460亿元资金。在2012年实施完220亿元的配股后,招商银行在8月份完成了275亿元规模的配股。

从增发的家数来看,今年的增发确实属于快节奏。截至109日,沪深股市的增发家数在2013年已经达到184家,仅略次于2011年全年的187家。另外,还有几百家公司已经发布增发预案,预计2013年全年的增发家数会创历史纪录。相比之下,配股的公司家数却较少,截至2013109日,仅有11家公司实施了配股。另外,自201210月份以来...

.
韩十洲

那么,我们就要在这个早已被大历史所限定的“历史情境”中理解“革命”的意指(sense)和所指(reference),即当时之“革命”中占据优先地位的已不是以“个人”为轴心的法理秩序构建,而是以“民族”(nation)和“国家”(state)为轴心的现代民族国家构建,这不仅是反抗民族压迫(民族主义)、解决民生疾苦(民生主义)的前提,也是宪政民主和人权(民权主义)的隐含前提,“亡国奴”是没资格谈“人权”的,连“自尊”与“民族”都不要的人是没资格谈“自由”的,相应地,“五四”之前的个人话语也就不得不让位于共同体话语(民族话语...

.
李嘉华

经济周期谁也逃不开

李嘉华 12月03日

供职于中国外运长航集团

   热销书

《经济周期谁也逃不开:中国企业怎么办》

(梗概)

 

李嘉华 

    谁也逃脱不了周期

1章,作者从最熟悉的全球航运业切入,引领读者重温了两段惊心动魄、冰火两重天的产业经济发展故事:

一个是百年难遇的航运繁荣。从“疯狂的石头”讲起,2000年国际铁矿石价格进入上升通道,至2008年累计上涨幅度达到400%,这直接导致一吨铁矿石的海运费超过了一吨铁矿石本身的价格,其中一个比较典型的商业案例是20079月,从巴西图巴朗运到中国北仑的铁矿石售价约为20美元/吨,海运费却要71.62美元/吨,占...

.
李华芳

设限准入与双向流动

李华芳 12月03日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对未知的恐惧常常使得人们高估风险带来的潜在损失。对大城市人口限度的担忧,也属于其中的一类。因为人们无法预知城市的人口限度,因此总担心城市人口过剩的问题。但城市人口只有在“设限准入”的情况下,才可能会发生过剩的问题。如果采用另一种“双向流动”模式,就能有效调节城市人口。

 

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到“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所依据的依旧是“设限准入”模式。这一政策设想背后的理论依据是城市资源有限,因此无法容纳超过一定程度...

.
张五常

国家理论:什么是国家?

张五常 12月03日

香港经济学家

五常按:本文是《经济解释》卷四《制度的选择》第五章《收入分配与国家理论》的最后第四节。

 

国家理论(theory of the state)又称国政理论,其实二者不一样。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芝加哥大学的施蒂格勒与贝克尔等人成立一个研究所,用上「state」一词。他们研究的是国家政策的问题,属国政。另一方面,「国家理论」的要点是问:「什么是国家?为什么会有国家?」这些问题不浅,因为原则上一个小家族可以自封为「国」,而当今之世,有些小岛注册为国,能否被国际承认是另一回事。问什么是国家或为什么会有国家,我们要从历史有载的...

.
创绿研究院


去年在美国气候谈判代表团的团长,前世界资源研究所气候变化专家乔纳森.潘兴与NGO交流的时候,NGO提起了“气候公平”的问题。潘兴老师无奈地说:“这个如果算起来美国要减成吸碳经济(零碳经济都不够),中国有那么点限制,而印度还可以接着排,这个政治上是行不通的。”他两手一摊:“(气候公平)这个点子我回去在国会真的卖不动的。”
 


那到底什么是“气候公平”?有哪些解读?为什么《独立宣言》里写着“人人受造平等”的美国会如此避讳这个概念?“气候公平”还能实现吗?创绿中心就此准备用一系列文章来尝试来回答这些问题。

...






.
刘煜辉

化解中国流动性压力

刘煜辉 12月02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

 

 

历史规律被打破

经历6-7月份的“钱荒”之后,中国金融体系的流动性压力丝毫没有舒缓的迹象。

货币比名义经济增速尚高5个百分点,为何利率却出现创新高的强劲动能? 这是债券市场的资深投资者百思不得其解的事。

比照过去十年的经验,三次利率高点的发生所对应的经济状态,都是货币低于名义经济增速,由于经济的动能十足而使货币供给不能满足。但这一次规律却被打破。

货币经济学关于这种状态的解释是:货币流通速度可能在快速下降。

如果一个经济体存在大量的资源错配至不具备经济合理性的项目,大量错配至低效率的部门...

.
尹铭

纪宝成不算个事儿

尹铭 12月01日

濯清资本副总裁

 

纪宝成前校长在人民大学搞拆迁'校中村的时候,尹总正在人大旁听法学.

 

因此,他站在保安中间,拿着喇叭,对不肯搬迁的钉子户大喊如果你们要砍,砍我纪宝成好了的场景,虽没有亲见,还是有耳闻的. 细节真假且不论,看当时结果和口碑,纪校长的作风和办事能力还是颇受好评的.

 

之后,就是当时的江核心对该校的访问,以及巨额拨款,短期就多达十亿。要知道,对外埠学生来说,人大和北大清华是一条线的,而在北京, 后两者却甩人大不是一两条街,至少在招生分数线和经费是这样的。在北京有笑话说,人大附中的校长都比人大校长...

.
刘尚希

为什么说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

刘尚希 11月28日

财政部科研所 所长 研究员

下文是11月21日在中改院主办的一次座谈会上的发言记录,谈了一些粗浅的体会。

 

 

 

 

财政不只是一个经济手段

 

这次三中全会对财税的重视是无与伦比,史无前例。这次《决定》第五个问题的头一句话就点明了财政的重要性: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个重要性是从对财政的认识突破了过去形成的经济学角度来确立的。长期以来,对财政主要是定位在经济领域,主要是当作政府宏观调控的杠杆和手段来看的,这次定位已经超出这个局限,而是定位在经济、社会、政治多层面构成的...

.
何诚颖

三中全会,股市从此大不同——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与中国股市未来走势(下)

 

三、当前股市的运行情况分析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已过去近5年。虽然,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美国的经济复苏缓慢,但是美国股市却持续上升。道琼斯指数从2009年3月份见底以后,连续五稳步上涨不仅超过了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前的水平,而且屡创新高,目前已经超过16000点

爆发欧洲债务危机的欧盟国家虽然至今尚未走出危机困影,但欧洲三大主要指数表现良好,自2009年见底以后,持续上升,英国富时100指数已上涨88.80%,法国CAC指数...

.
尹铭

最后一月上攻 大家各取所爱吧

尹铭 11月27日

濯清资本副总裁

1, 对央企上市公司反腐,是对历史的清算和总结,给股民一个交代;

 

2, “习李新政”转化为强硬的“习核心”,普金式的风格将限制和打击各种以前跋扈的利益集团,对股市来说,就是很难出现中石油这样的吸血巨无霸,或者大规模高溢价的发行新股;

3 失效的地产政策或者无节制的货币增发也将得到修正,前几日,央视对地产商欠税3.8万亿的声讨,虽遭到利益集团反击,但可看作一种政策信号,届时 更多资金将进入流动性较强的投资领域;

4 中央策略需调整,博弈需时间 ,尘归尘,土归土,市场还给市场;

 

判断市场见底,...

.
李华芳

中华民族往何处复兴?

李华芳 11月27日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往何处复兴?

李华芳

三中全会谈改革,中华民族要复兴。但问题是:往何处复兴?或者说方向在哪里?当然,更大的问题是中国往何处去?本文显然无法全面回答“中国往何处去”这样的大问题。我将问题分解成政治上中国往何处去,以及经济上中国往何处去。当然政治和经济在中国当下很难分开,严格来说,算是个政治经济学问题。当然本文只是在很宽泛的意义上讨论中国的走向,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一文章是全无意义的。

 

 

余英时老师最近接受了个采访,谈了谈他对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未来的看法,大致的结论是:经济放松,政治加紧。并且...

.
ok--> 房地产市场 全球气候变化 俄乌冲突 妇女权益保护 超级名家八卦系列 中美贸易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