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鄢烈山

我们先来看欧米茄展现的陆焉识与继母和妻子之间的“三角”关系及其内涵。再来看欧米茄表现的陆焉识与子女之间的冲突及其意蕴。……最后,从欧米茄看管教干部的善恶及人性的复杂


《陆犯焉识》的欧米茄
                   鄢烈山

衷心感谢张艺谋导演拍摄了电影《归来》(英文名Coming Home回家)。一是,无论你如何评价这部电影,它都提起了一个有现实意义的话题,比古装戏离我们的生活近,比宫廷权谋戏更有现代性;二是,它引起了许多人阅读严歌苓小说原著《陆犯焉识》的兴趣。应邀赴京参与小说《陆犯焉识》的读书分享会,我找来原著...



.
童志超

不少喜爱阅读的朋友可能都听说过牛津通识读本(Short Introduction)这套丛书。可以说每本不过巴掌大小,一百余页的牛津通识系列是专门为“入门者”的浅度了解设计的,而对于想进一步做深度研究的读者来说,一套“逼格”更高的材料显然是阅读必须。这里我就为大家推荐这样一套“深度研究”的丛书系列。巧合的是它的编纂者恰恰是英国的另一所顶级名校:剑桥大学,名为“剑桥指南读本”(Cambridge Companion)。

覆盖面广泛,研究程度深入:和“牛津通识读本”一样,“剑桥指南读本”的覆盖面也十分广泛,包括了哲学、政治、经济、宗...

.
付晓东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是写给政府看的()

——林毅夫教授对“东亚奇迹”的解释是不合乎逻辑的

付晓东

    

前面的博文《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是写给政府看的》中指出了新结构经济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后来,在翻阅《比较优势与发展战略——对“东亚奇迹”的再解释》和《解读中国经济》时发现,林毅夫教授将“东亚奇迹”解释为实行比较优势战略的结果,也是不能让人接受的。下面,将其逻辑推理的错误呈现如下:

首先,林毅夫教授将以往经济学解释东亚成原因归为三类假说,即自由市场经济、政府干预、外向型经济。在此基础上,对这...

.
南桥

粘得住的学习

南桥 08月07日

旅美学者,专栏作者

书名:Make It Stick 豆瓣评分:0分(3人评价) Brown, P.C., III, H.L.R. and McDaniel, M.A. (2014). Make It Stick: The Science of Successful Learning.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The Belknap Press.    在全世界范围内,关于教育的讨论,我们几乎每天都能从报纸杂志或电视、网络上看到。但是关于学习过程和方法的讨论,则少得多。我曾看到一漫画,上面小男孩甲对乙说:“我教我们家小狗吹口哨了。”男孩乙说:“我怎么没听过它吹?”男孩甲说:“我说我教了,我没说它学会了啊。”教不能有效地转化为学, 教育者为之苦....
尹铭

如何赌球与郭美美的价格

尹铭 08月05日

濯清资本副总裁

郭美美因为聚赌被抓, 为何还要谈如何赌球呢?

 

 世界杯年,合法非法博彩甚嚣尘上, 本想谈谈如何赌球, 可坊间也放出话来,稍安毋躁,风声紧.既然央视和警方主要在挖郭美美妈妈如何起于发廊洗浴 ,郭美美如何为娼(其实很多女孩羡慕的),以扫黄为主, 那我们更放心谈赌了.

 

(小标题) 为什么不是法国

认真猜输赢开始于 1998年法国世界杯, 因为周围的朋友对于胜负追求不再仅仅是口舌之争了,开始真金白银了. 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寡言少语的A先生.

 

为什么呢?

首先,  A先生可是在北京101中学踢过球上过学的, ,别紧张,他...

.
童志超

在很多人看来,现代代议制民主的实质是某一地区的民众利用选举对议员进行“民意授权”,让其在国会等议政机构中代表自己选区的利益,从而在绝大多数人不直接参与政治生活的情况下实现所标榜的“权力源自人民,人民当家作主”。这种“地方代表代表地方”的逻辑诚然有其深厚历史渊源。约250年前的美国“国父”们就是打着“无代表不纳税”(No Taxation without Representation)的旗号“闹革命”的。正是因为当时的英国议会没有来自北美地区的议员来代表北美人民利益,英国殖民政府的政策才能被革命者指责为未得到人民认可的“专制暴政”...

.
付晓东

 

                      付晓东

    

本人对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的总体感觉是比较优势原理与历史经验的混杂,是在为政府干预产业寻找依据和理由。个人认为,新结构经济学主要存在四大方面的问题:

    一、新结构经济学实际上误用了比较优势原理

比较优势原理在林毅夫的新结构经济学处于核心位置,被视为是与旧结构经济学的重要区别所在,是所谓“超越凯恩斯主义”的重要体现。林毅夫在《新结构经济学——重构发展经济学的框架》中提出:“就政府的目标和干预措施而言,新旧结构经济学却有着诸多根本性的差异。旧结构经济学...

.
羽戈

案:这是我的第六本书,主题是中国近代史,可视为《百年孤影》的续集。书名出自周德伟先生悬于紫藤庐的对联:岂有文章觉天下,忍将功业苦苍生。周先生的联语也许取自昆曲《千忠戮》:岂有文章能济世,忍把功业误苍生。

《岂有文章觉天下》属于老友梁由之兄主编的主见文丛。第一辑除了拙著,还有萧功秦《家书中的百年史》、冯克利《虽败犹荣的先知》、虞云国《放言有忌》、娄军《在他乡寻找自己》等。目前已经印好,八月中旬将全面上架,卓越可预购。

现呈上图书信息如封面、目录、后记等,谢谢诸君一如既往的支持。

...

.
唐辛子

休夫记  

唐辛子 08月01日

旅居日本的年轻中国妈妈、自由撰稿人

 

现代中国男人娶媳妇,一般都要求“有车有房”。而且,现在中国人的结婚成本也越来越贵,不久前看到一份在网上热传的《中国城市娶妻成本排行榜》,排行前三名的深圳、北京和上海,娶妻成本都超过了200万人民币以上。有网友为此大发感概:这是个娶不起老婆的时代。

 

那些大发感概的中国男人,如果知道在日本平安朝的时候,男人结婚不仅不用花钱,而且还可以要求女方必须“有马有房”的话,恐怕要惊讶得捶地。而且还不仅如此。那时候的日本,甚至还有女方因为家里太穷,娶不起丈夫或养不起男人,不得不含泪离婚,恳求丈夫另栖高枝的...

.
东方平

遗腹女的遭遇

 

 

民国奇女子史静仪一生,与三个男子生了五个孩子。后半生陪伴在史静仪身边的,只有与李国琛所生的一儿一女。儿子李文曾在武汉冷冻机厂工作,早已退休,女儿李湘生是一个雕塑家。

 

早年所生的第一个孩子,托养在莫斯科就没了下文,史静仪第二次赴苏后似乎也没有寻找带回。

 

第二个孩子是男孩,与陈乔年所生的陈红五,夭折。

 

第三个孩子是女孩,取名陈鸿,陈乔年牺牲后才呱呱落地。史静仪二度留学苏联时,由中共党组织出面托人收养,史静仪有生之年一直下落不明。

 

史静仪晚年最牵挂的,就是...

.
东方平

九头鸟的进退

 

 

李国琛是史静仪的湖北老乡,是一只懂得良禽择木而栖的“九头鸟”。

 

说起来,李国琛还是中共第一批军事骨干。他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2年加入中共,1925年考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18期,同学当中有后来名闻一时的国民党上将汤恩伯。李国琛毕业回国正赶上参加南昌起义,随后加入叶剑英的第四军军官教导团南下广州,投身广州起义。起义失败以后,叶剑英、李国琛被派到苏联学习,编入莫斯科中山大学特别班。同学当中,除了叶剑英,还有董必武、林伯渠、徐特立、吴玉章等中共四老;有毛泽东在新民学会的...

.
东方平

四十年的坎坷

 

 

 

失去陈乔年之后的史静仪,似乎也在某种意义上失去了自我。她逐渐脱离中共宏大叙事篇章的主页,就像稀释于水的一粒盐,消失在历史的涓涓细流之中了。

 

陈独秀三子、陈乔年弟弟陈松年晚年回忆:陈乔年牺牲时,妻子史静仪正怀着女儿,孩子生下后被送到上海的救助会抚养。在一系列沉重打击下,史静仪再度留学苏联。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史静仪又与一名姓许的国民党军官结婚,并生下了孩子。

 

再后来姓许的国民党军官带史静仪回国抗战。不久,姓许的军官战死在了前线,国民党还为他举行了追悼会,当时史静...

.
东方平

两春秋的温馨

 

这场风波,也是总书记陈独秀必须亲自出面摆平的第二桩党内“爱情纠纷”,涉事者之一还是自己的次子。

 

上一年向警予、蔡和森、彭述之的“三角之恋”,陈独秀的解决办法是征求女方意见后,把向蔡送去莫斯科学习。最后两人还是在莫斯科分道扬镳,自动拆散了党人引为楷模的“向蔡同盟”。

 

这一次,陈独秀的角色不仅是党的一把手,更是当事人大家长。这起恋爱事件,表面是陈乔年横刀夺爱,实质却是史静仪感情受伤害后移情别恋。陈独秀秉公执法的结果,也只能尊重史静仪的自主选择权利。为了缓和彼此的尴尬...

.
东方平

三角恋的纷争

 

 

 

1926年,史静仪从苏联海参崴坐船回上海,遇到在上海担任团中央书记的刘仁静。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句古语终于有幸落到了一个女“士”身上。刘仁静再次见到的史静仪,完全是脱胎换骨的一个新人。一个没有多少新文化的柴禾妞,经过两年的留学镀金,此时已经出挑为见多识广,落落大方,有信仰有知识的左翼青年、漂亮丽人。

 

刘仁静对史静仪几乎已经冷却的感情,这时像是一个添了柴火的锅炉,猛地升高热度。可是,史静仪对他,已经不复3年多前的盲信与崇拜,而是不卑不亢,不冷不热。

 ...

.
童志超

“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句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的名言可以说很好的反应了许多现实主义者看待国际政治问题的态度。简而言之,现实主义的命题就是国际政治根本没有所谓的伦理道德,而只有实实在在的利益博弈。诚然,在国际关系史上,这种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的逻辑已经在国家间的多次的武装冲突和两次世界大战中得到了验证。不过历史事实是一回事,命题本身的正当性则又是另外一回事。在国内社会中,某个人或某群人为了自身利益陷害他人甚至谋财害命的事也不少见,但这些事实本身并没让绝大多数人公然承认...

.
东方平

一杯水的主义

 

 

 

与陈乔年一起在法国勤工俭学,一起到莫斯科东方大学留学的郑超麟晚年回忆:“乔年是个美男子,不仅是我们十二个人中最美的,而且是我所见的莫斯科中国同学中最美的……。他身体强壮,皮肤很白,两颊同苹果一般红。”

 

 陈碧兰也对陈乔年的“苹果”留有深刻的记忆,“陈乔年……他本是一个体格标准(略嫌单薄),脸庞白净,两颊经常泛着红云,大家都叫他鸦普洛果(俄文即苹果)。他学习很认真,本质亦好,但嘴有点刻薄,尤其开玩笑时总是很粗鲁,同他的形象颇相称。”

 

在陈碧兰的眼里,看不到同...

.
东方平

两无猜的同窗

 

 

 

 

莫斯科东方大学是1921俄共(布)创办的一所新型大学,主要任务是为苏联东部地区训练民族干部和为东方各国培养红色干部。刘少奇、任弼时、罗亦农、肖劲光等众多中共高级干部,都是莫斯科东方大学毕业生。

 

好几年时间里,东方大学朝鲜女生、印度女生、伊朗女生、中亚女生,就是没有一个来自中国的女生。郑超麟回忆,从一些同学的绰号里,可以看出大伙是如何盼望国内送女学生来的。当时任弼时的绰号就叫做“女学生”,王人达叫做“妇女代表”,王一飞介绍陈乔年给外国同学,说这是Kutauruka(...

.
东方平

一场梦的外骛

 

192211月,新婚两月的史静仪还没有琢磨透丈夫的心思,就不得不送别刘仁静远行朔方,一个人孤零零留在人生地不熟的北京,一个人应对北国的寒冬腊月。

 

刘仁静的党内使命,是随中共总书记陈独秀同赴莫斯科,出席在那里召开的少共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和共产国际四次会议。通晓外语的刘仁静成了中共代表团的喉舌,大出风头。他代表中共在大会上发言,也因此结识了列宁和托洛茨基等苏联领袖。

 

考虑到史静仪在北京举目无亲,刘仁静临行前,把她托付给一个党内同志照拂。

 

史静仪盼星星盼月亮,盼着...

.
东方平

一头热的初恋

 

 

在北京大学外文系读书的刘仁静这几年变化挺大,他个头不高,聪明伶俐,朋友评价“人小鬼大”。他博闻强记,尤其能言善辩,换了今天,一定是大专辩论会的最佳辩手。

 

1922年秋的刘仁静,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在校学生。一年前,他参加在上海举行的中共第一次代表大会,成为这个年轻政党的一个活跃分子。

 

在北京城里,刘仁静欢喜地接纳了不期而至的未婚妻史静仪,两人抛弃一切繁文缛节的传统婚仪程序,觅屋同居。

 

秋季的北京天高云淡,神清气爽。粉雕玉琢的青春美少女史静仪摆脱了传统大家庭的精神桎梏...

.
童志超

我个人一直认为在翻译工作当中,政治学作品的难度是非常高的。这不仅是因为其复杂的行文本身,更是由于其中的很多术语和词组的理解是要建立在对作品出版的时代及政治背景的高度把握之上的。受制于译者本身知识水平的,许多政治学作品的中文译本不仅正文晦涩难懂,有时甚至连几个英文单词的标题翻译都是错的。这里想跟大家聊一聊在我看来的几本西方政治学经典的错误中文译名。

 “The Federalist Papers”=《联邦党人文集》?

把“The Federalist Papers”翻译为《联邦党人文集》实际上是错误的理解“Federalist”这个词。在美国历...

.
ok--> 房地产市场 全球气候变化 俄乌冲突 妇女权益保护 超级名家八卦系列 中美贸易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