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财新网首页 > 博客 > 旁观组
旁观组

一季度经济结构改善?

旁观组 05月22日

本质现象,携手旁观。微博:@旁观组

@旁观组一季度GDP增长7.7%中,有4.3个百分点是由最终消费贡献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55.5% 。政府认为中国经济结构出现改善,但只要看一下历史,就明白这个理由很不成立

 

一、又见消费拉动

4月,在统计局的一季度发布会上,发言人提到关于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的来源。他认为以前中国经济增长,投资是主要的动力。但是随着各级政府加大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升级,现在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不断地提升。
 

主要的理由是,今年一季度GDP增长7.7%中,有4.3个百分点是由最终消费贡献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55.5%;资本形成总额对...


.
旁观组

高M2与低增长

旁观组 05月14日

本质现象,携手旁观。微博:@旁观组

 


@旁观组: 近期货币增长持续高于预期,而增长却持续低位,引发大家对中国货币空转的讨论。

 

一、又见M2增速过16%

4月M2的同比增速达到16.1%,创了25个月的新高,也高于市场15.5%的预期。如果从过去12年的大周期看,是第四个货币上升周期中突破16%的增速。

根据过去的历史经验,16%是一个相对中性偏高的速度。如果用央行13%的调控目标看,目前货币增速已经明显过高。

二、工业增长持续9%附近

纵观过去三次货币上升,都会带来经济的上升。

2002年那次,工业回升到14%附近,GDP回升到10%附近。

2005年那次,工业...


.
旁观组

新政冲击与站稳脚跟

旁观组 04月23日

本质现象,携手旁观。微博:@旁观组

@旁观组:新一届政府施政5个月来,政府思路逐步明晰。之前市场的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开始破灭,而新政的冲击正在全社会各个环节展开。

 

一、新型城镇化下的投资

 

从去年底开始,配合着新总理的“新型城镇化”的朦胧利好,市场开始不停的炒作周期类股票。在市场很多人眼里,所谓的新型城镇化和过去的大干快上的旧式城镇化应该没有太多区别。

过来讨论的大牛们老是喜欢给出上面一张图,他们会绘声绘色的说:“你看,每次换届的头两年都是投资加快增长的年份,比如2003-04年,比如2008-09年。”因此潜台词立刻浮出台面,就是...

.
旁观组

旁观中的有罪推定

旁观组 04月01日

本质现象,携手旁观。微博:@旁观组

一、喷还是不喷

喷还是不喷, 娱乐还是不娱乐?从2012年4月1日开始的365天,我们在这里不断找寻和搭建自己的立场。

我们能提供一些什么样的视角?若不能传递新观点,那便是在耍流氓、浪费大家的时间。关于社会,热点转瞬即逝。该吐的槽,该骂的娘,网友们都以无穷的智慧做到了极致。

大多数时间,我们想做的是理性的角度分析而已。分析一深入,便逃不过每个国人面对的终极约束:制度。

二、终极约束

365天,神州大地茶余饭后的谈资,从重庆的一个响亮的耳光,转到了肩负众望的习李体制;又从雾霾漫天的帝都,转到了猪尸漂流的...

.
旁观组

改革的微积分

旁观组 03月12日

本质现象,携手旁观。微博:@旁观组

 

@旁观组大家对改革的期待,既是微分(增速、增速加快),也是积分(实际改革和预期的差距积累)!

一、《人人都爱高等数学之——论三阶导数在房价中的重要作用》

  近期,微博有一个关于房地产调控与高阶导数的帖子非常火。作者列举了过去10年政府每次调控房价的措辞。 1、 使房价回归到合理的价格/保持房价基本稳定/新建普通住房价格与去年相比稳中有降 2、 新建住房价格涨幅不高于GDP/人均收入增长/10% 3、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 4、过去五年,遏制了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   如...

.
旁观组

幸福=预期差

旁观组 12月18日

本质现象,携手旁观。微博:@旁观组

 @旁观组:你幸福吗?成了目前媒体的热门问题。其实幸福在走过温饱的小康社会里,更多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中国人的对比文化,让更多人其实是不幸福的。而沟通是缩小预期差的最好方式。

 

 

 一、什么是幸福

 

最近流行问“你幸福吗”。这种上街提问,搞的行人很奇怪。易中天回答说,我幸不幸福和你有什么关系。而有的人更是学会抢答,看到中央台上来就直接说:我很幸福,其实人家是问扫雪的。

回头思考一下,什么是幸福,还真不好说。到底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有位牛人Martin E.P. Seligman好像写过一本书叫《你的幸福可以...

.
旁观组

美元还欠贬吗?

旁观组 12月12日

本质现象,携手旁观。微博:@旁观组

@旁观组:美元汇率在80年代初期为何飙升如此之久仍未有定论,然而之后数年的狂泻却是早有注定。

图:美元对西方主要货币汇率(1973 ~ 2012)

2012年的美元走势基本平稳。美元汇率年中受欧债影响先升后降,变动幅度不大,算是全球金融危机后最平静的一年。相对应的,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汇率,年中略降,之后则升升不息一直至今。

  鉴于人民币对美元这七年来累计升值已经超过了30%,而2012年中国的经常项目盈余占GDP比率预计也将降到2%左右,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10月22号在其博客中宣称,中国的汇率政策已经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
旁观组

剩男VS剩女

旁观组 12月03日

本质现象,携手旁观。微博:@旁观组

@旁观组:剩男、剩女其实是一种人口比例的表现。自己的剩余正好是另一性别的人口红利!人口比例 

 

 

媒体总是喜欢报道N年以后会中国将会出现非常大的男女失衡,但我却发现论坛上鹊桥版以及大龄青年版中的无数“剩女”。我和我老婆都有着不少优秀单身女性的资料,但单身男性真是不多。

其实简单看看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就知道,在20-34这个年龄段中,男女比例是低于全国平均比例的1.049:1的,特别是20-29这个年龄段里,男女比例竟然在1.01:1这个水平。即使把人口分成城市和乡镇,城市比例也在1.02:1左右,而乡镇更是只有1...

.
旁观组

那些美元翩翩起舞的日子

旁观组 11月28日

本质现象,携手旁观。微博:@旁观组

@旁观组:美元离开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束缚,有机会可以大展身手。然而,和许多人的预期不同,这并没有给国际金融市场带来灾难性的动荡。

图:美元对西方主要货币汇率(1973 ~ 2012)

  “美元之舞 (Dance of the Dollar)”,语出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Irving Fisher)。费雪在发展经济理论的同时,创造出了很多流传于世的经济学词汇。在1923年的一篇文章中,费雪用“美元之舞”来描述经济体中货币数量的变动,认为货币对商业周期的影响非常重要。此语境下的 dance 为引领之意。

  随着这个词汇的广泛流传,现在我们倒也不妨...

.
旁观组

新十年:政府不能再长睡短税

旁观组 11月05日

本质现象,携手旁观。微博:@旁观组

@旁观组:中国很多经济社会矛盾到最后都变成体制改革问题。但在短期维稳的思想下,过去这些年政府对长期制度改革采取鸵鸟政策,真到了民怨沸腾就简单地用税收政策来解决。

        目前老百姓关注很多经济社会方面的问题,比如收入差距、房价过高、消费能力不足、环境污染、医疗教育等等。这些问题很多都到了事关社会稳定的地步。 但政府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式却总是治标不治本。     比如解决收入差距问题,政府想到的最简单的方式是税收。个税调整,把交最高税率的征收范围大幅增加,把最低起征点提高到3500,以为这样...

.
旁观组

有多少债 可以不还:通胀篇

旁观组 10月29日

本质现象,携手旁观。微博:@旁观组

@旁观组:历史证明,一个国家内债高企,最后往往是通过通货膨胀来解决。当一个国家还能以其自身货币向外举债时,通胀仍然是其消减债务的一个重要手段。

  美国国债以其本国货币美元计价,高通胀或重度贬值也是其消减债务的一种方式。回想四十年前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解体时的动荡,不亚于今天的金融危机。   布雷顿森林体系始建于1944年。当时二战还未完全结束,但大家意识到,建立一个稳定可靠的世界货币体系非常重要,此事宜早不宜迟。体系中一个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各国货币基于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而美元自己则以一盎司35美元...

.
旁观组

有多少债 可以不还:美债篇

旁观组 10月21日

本质现象,携手旁观。微博:@旁观组

@旁观组:希腊债务最终赖掉大半。美国国债被降级,也意味着风险增大。我们来回顾美国债务偿还史上的几次疵漏。

10月16日,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已达1.15万亿美元,约占中国GDP的15%,中国外汇储备总额的三分之一。这意味着,中国人单是借给美国联邦政府,平均到每个人身上就近一千美元。随着美国国债被标准普尔降级,美国国债已经不再是世界上最安全的资产。举眼望去,无论是德国这样的大国,还是卢森堡这样的小国,他们的国债比美国国债都要安全。安全与否,取决于在未来,国家对债务的偿付能力、意愿...

.
旁观组

黄金周感想:单调的中国需要多元

旁观组 10月09日

本质现象,携手旁观。微博:@旁观组

@旁观组:历史上第14个国庆黄金周结束了,各景区一如既往的拥挤,而且还多了高速公路这个拥堵区。笔者认为,黄金周的问题正是整齐划一单板的中国文化和制度的集中体现,除非制度更加人性而富有弹性,除非人民更加自由和多元,否则永远解决不了。

      引子     国庆期间,北京故宫日接待人数达到12万人,八达岭达到8万人,而堵在高速上打球遛狗的更是不计其数。同样的问题又一次引起有识之士的反思。同样“人太多了”这句感慨,也可能也成为一条很现实里的理由,去支持那位人口论智者“好龙女士”。     真的只是人太多的问...

.
旁观组

十月的旁白:半年记

旁观组 10月02日

本质现象,携手旁观。微博:@旁观组

@旁观组:本质现象,携手旁观。每周一次的携手,有了半年来的28次旁观。感谢财新传媒,感谢所有朋友,感谢所有读者,特别感谢所有不喜欢我们的文章的人——组友们的“获奖前感言”!谢谢!

惴惴不安,装模作样,喊了个“愚人节”的宣言,于是有了每周一次的携手;诚惶诚恐,小心翼翼,欲透过现象而探寻本质,于是有了半年来的旁观和被旁观。

开始时,那个改变中国命运的耳光还只是一个蜀地的传说;而现在,人民群众都在找寻那位名叫“多名”的女性,目标直指“发生或保持不正当关系”。

半年的坚持,28篇博文,73万的访问次数;“于...

.
旁观组

有多少债 可以不还:人口篇(上)

旁观组 09月23日

本质现象,携手旁观。微博:@旁观组

@旁观组:旁观不止,冷静常在。用一颗偿债的心,去思考生育权。

朝鲜欠了前苏联110亿美元,谈判了20年,两个伟大领袖都去世了,总算等到了这一天。俄罗斯周一(17日)表示同意勾销这笔债务的90%,而且将其余债务用于在朝鲜再投资。这就是所谓的虱多不痒,债多不愁?

  事实上,赖账往往是要付出代价的,有借不还,再借很难。不过,国家债暂且到下次再讲,本篇谈谈最近很热的计划生育政策改革之争。计划生育,就是家家勒紧裤腰带,为我们国家的过去还债。   主张坚持计划生育政策一方的总统领是叶檀女士。她认为,”中国的计...

.
旁观组

有多少债 可以不还:人口篇(下)

旁观组 09月23日

本质现象,携手旁观。微博:@旁观组

@旁观组:旁观不止,冷静常在。用一颗偿债的心,去思考生育权。

三、个人权利,易放难收   民主国家,限制公民的权利,远比赋予公民新的权利要困难得多。我认识的很多中国人,都觉得美国的大城市还没有中国的安全,尤其在晚上,很多街区都不敢进入。有一个原因,就是个人可以合法持有枪支,这样当遭遇抢劫时,就算刘翔可能也会有灭顶之灾。最近,美国枪击案频发,但禁枪只能是镜花水月。   主废方的一个核心论点是中国人口增长速度已经很慢,许多家庭生育意愿已经不强。但是,这些统计都来自于中国现有的计划生育政策之下,...

.
旁观组

中国居民的蛋糕少了4—7万亿

旁观组 09月05日

本质现象,携手旁观。微博:@旁观组

@旁观组:政府稳增长调结构每次都把促进居民消费挂在嘴边。但居民收入老是赶不上税收的增长,那居民消费怎么能起到主要作用呢。全世界都在通过给居民减税来促进消费,但中国政府总是打着结构性减税之名,行大幅加税之实我们希望新一届政府有一个更好的系统性的给老百姓减税的意愿和实际方案。

 

 

 

一、居民的蛋糕越分越少

 

过去30年,居民消费占GDP的比例越来越低,80年代还在50%以上,90年代就降低到45%左右,而2002-2008年快速下降到只有35%。改革开放之初到现在,居民的蛋糕被政府和企业拿走了30%。如果2011年,居民...

.
旁观组

旁观奥运三则

旁观组 08月31日

本质现象,携手旁观。微博:@旁观组

@旁观组:奥运给申办城市带来的经济利益在哪里?羽毛球运动员消极比赛伤害了谁?精英体育制度有没有合理性?@旁观组 的另类思考带你一起「旁」敲侧击。

在博客写作的过程中,我总是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旁观」,如果与其它观点的角度有所不同,其不同之处到底在哪里。   《魔鬼经济学 (Freakonomics)》序言中说:「激励,是现代生活的基石。找到并理解人们行为背后的激励,是理解任何谜团的关键。」我深以为是。   正好伦敦奥运会已经落幕一段时间,现在再来讨论当时的一些争论话题就不会带来什么火气。本文讨论三则...

.
旁观组

等待戈多——准备金何时下调?

旁观组 08月21日

本质现象,携手旁观。微博:@旁观组

@旁观组:市场每月每周都在等待央行降准,但降准似乎和戈多一样总是不来。本文从央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剖析政策低于预期的原因。

一、久旱待甘霖

距离上次人民银行降准(5月12日,一个特殊的日子)已经正好100天了。从6月开始,市场每个月甚至每个周末都在等待年内的第三次降准。每个周末,市场都带着期待开始,都带着失落结束。我所在的一个msn群,每周都开一个降准的对赌饭局。

6月一次会议,北京某知名基金说现在开始将每个月一次降准。到了6月底,他们说6月降息,所以不降准了。到了7月底,他们说还是因为降息了。但8月不论不...

.
旁观组

长期稳增长必须依靠高效率的投资增长

旁观组 07月25日

本质现象,携手旁观。微博:@旁观组

@旁观组:随着CPI进入1时代,PPI进入通缩,农民工出现返乡现象,目前对于经济低于潜在增长应该没有太多疑义了。这个时候稳增长来促就业保稳定应该就是第一要务。在国际经济形势动荡,就业放缓带动消费不振下,目前中国稳增长唯一能依靠又回到了投资需求。而这个不二选择引起了社会各层天然的反感和反对。

在未来20-30年,中国的增长动力来自城镇化的深入,而相关投资特别是第三产业投资是拉动经济的重要动力。没有投资配合,就没有合理的城镇化。因此,我们应该反对的是效率的政府投资,而应该欢迎高效率的市场化投资

 

 

...

.
ok--> 房地产市场 全球气候变化 俄乌冲突 妇女权益保护 超级名家八卦系列 中美贸易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