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徐泓

徐泓 | 忆二舅:北大教授韩德刚

徐泓 12月25日

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二舅韩德刚,在母亲娘家的亲戚里,与我们家关系最好。第一,他和我父亲合得来,几乎无话不谈;第二,他和我们最亲。我们从小就是在听二舅讲福尔摩斯侦探故事中长大的。

韩德刚,他是我母亲同父异母的弟弟,19264月生于大连,1932 年随父母回到北平南柳巷家中。

打排头兵的韩德刚,那时6岁,穿着一身小制服,精气神十足。虽然他比身后孪生的妹妹仅出生早一点,但端正、稳重、大方的模样,颇有大哥哥相。

韩家的人多少都有些音乐天赋,韩德刚也不例外。他酷爱小提琴,也能拉上几首名曲。我小时候到南柳巷外公家去,喜欢钻进二舅住的...

.
返朴

他用数学预言流行病起源,含冤30年后终于得到承认

返朴 12月25日

溯源守拙·问学求新。返朴,致力好科普。

撰文 | 七君   每年全球数百万人患有一种急性肠道疾病,患者会腹泻不止,如果不迅速治疗,患者会在几小时内死去。这种病,就是霍乱。   世界卫生组织在2019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130万-400万人患有霍乱,其中2.1万-14.3万人会因此死去。     直接饮用被污染的水会得霍乱丨图片来源:WHO   在19世纪的英国,霍乱曾是持续肆虐了20年的流行病。虽然那时的英国正处于繁荣的维多利亚时代,但对霍乱的病原体一无所知。   在150年前,医生们对霍乱的普遍看法是:它是由瘴气引起的,这被称为瘴气理论(miasma th....
赵亚姣
  文 | 盛平   2020年12月21日是冬至,没想到早上即接到傅高义教授不幸辞世的噩耗。早晨6时48分,傅教授的研究助手给我发来微信:“盛平老师您好:我是傅高义先生的研究助手。傅老师今日于Mt Auburn医院因术后并发症不幸去世。事起突然,冒昧给您去信。心中惶然,措辞不当,请您原谅。傅先生千古。”顿时悲从中来,痛心不已。8时我与傅教授的研究助手刘博士通话,询问详情,确认傅教授去世的信息。因傅教授去世仅几小时,也无进一步的信息。之后的几小时里,傅教授去世的消息开始传播开来,不少关心的朋友也纷纷发来微信询问有关的....
刘晓春

艺术、风口和经济规律:审美疲劳创造永恒?

刘晓春 12月25日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上海金融数字化研究中心主任

  最近和雕塑家瞿广慈、昆剧演员张冉对谈,跨界交流,很有新鲜感。对谈中,意识到一个现象,许多艺术形式,都不能持久延续,哪怕当初是多么辉煌。这就牵涉到一个概念,美,是不是永恒的?   昆曲是美的,音乐美,唱词美,唱腔美,舞姿美,服饰美。张冉说,是女人的艺术。那唱腔一出声,弥漫的就是女性的美。然而,曾经差不多就湮没了,幸有周恩来的加持,一直延续到如今。前些年白先勇做过一番昆曲年轻化的努力,到大学推广,热闹了一阵。现如今,靠这些体制内、体制外的演员艰难地维持着。他们有通过他们的努力使昆曲发扬光大的愿景....
返朴

阿西莫夫诞辰百年:人类的远望探头

返朴 12月25日

溯源守拙·问学求新。返朴,致力好科普。

优秀的科幻作品中所包含的是某种超越时代的精神,只有通过与时代的反复关联,才能发掘出其中的现实意义。今年是阿西莫夫诞辰100周年,如何在问题重重的当下重温其作品、正确认识他的遗产,值得学界深思。中国当前对阿西莫夫的研究不能仅停留在讨论他如何尊重科学,或者他的作品如何更好地普及了科学知识、科学精神这样的话语上,更重要的是,他所担忧和警惕的问题至今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撰文 | 吴岩(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科学中心教授 )  陈发祥(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科学中心研究助理)   如何在这样的年代重温阿西莫夫的作品、正确....
知识分子

16世纪的沉船,诉说着500年前西非大象的生活

知识分子 12月25日

由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创办的移动新媒体平台,现任主编为周忠和、毛淑德、夏志宏。

图源:Ancient origin/DHWTY   撰文丨陈珍珍   责编丨戴 威   1533年3月7日,许多船只从葡萄牙里斯本驶出,计划开展一场连通欧亚非三洲的贸易。茫茫大海,航行更是一场未知的冒险。“伟大耶稣(Bom Jesus)” 号便是其中的一艘商船,常往来于葡萄牙和印度之间,但这次航行没能让它到达印度,再次出现已然是将近500年后。   2008年,在纳米比亚打捞出了迄今为止的非洲南部最古老沉船,40吨货物包括铜锭、金银硬币、还有100多只象牙。考古学家通过对古金币分析,证明了这正是 “伟大耶稣” 号,而货物中100多只象牙则让专....
赵亚姣

【博编荐文】胡德平:悼念傅高义教授

赵亚姣 12月25日

财新网博客频道前编辑

  尊敬的夏洛特•伊克斯女士:   惊闻傅高义教授于12月20日,以90岁的高龄在医院辞世。美国失去了一位学识渊博,致力于东亚文化研究的著名学者。您及您的家庭也失去了一位最至爱的亲人。在此,请允许我致以深切的哀悼之情。   我和傅高义先生曾有多次接触、面谈,最后一次,即是在今年中国疫情发生的前夜。每次接触,他都以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与我和周围的朋友娓娓交谈,不知老之将至地做采访、笔录工作。其谦逊客观的美徳,在我脑海中始终挥之不去。在他专业的学术生涯中,他写出了一系列涉及日本和中国的煌煌著作,他呼吁中美....
孙越

《龙熊记》之一:京城首位俄国客

孙越 12月24日

旅俄作家、俄罗斯文学翻译家

    话说万历四十六年,即公元1618年,明神宗朱翊钧主政,那年,后金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叛明,大明遂与后金决战于萨尔浒。此役明军大败,金兵长驱直入,讨明大戏拉开序幕。这时,俄国罗曼诺夫王朝刚结束动乱,沙皇瓦西里四世腾出手继续推动疆土东拓计划,展开远征西伯利亚战略行动——俄国商人、猎户、农夫等在哥萨克雇佣军护送下,分批分拨在鄂毕河与叶尼塞河流域移民。17世纪上半叶,哥萨克军队奉命占领叶尼塞河流域以及克拉斯诺雅尔斯克、托木斯克和托博尔斯克等地。俄军每到一处便修建寨堡,屯兵种粮,阻击来犯的部族武装。   ....
严肃的人口学八卦

美国的人口普查:种族、移民与驴象之争

严肃的人口学八卦 12月24日

以人口学的视角看世界,传播有趣的人口学。

本文由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方法与应用”论坛(第七期):“美国人口普查:历史沿革与现状”讲座材料整理而成。讲座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郑真真教授。   编者按   今年不仅是我国开展第七次人口普查的年份,也是美国进行人口普查的年份。相比于中国,美国的普查历史要悠久的多。普查作为一项需要动员全国资源的大项目,对了解国家的基本国情与人口变化态势、制定合适的社会政策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此同时,普查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烙上了历史的印记。从美国....
蔡未名

疫情期间岂可如此“自由”

蔡未名 12月23日

未名,江南布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写过小说……

疫情期间岂可如此“自由”。——

新冠疫苗接种正在美国正式铺开,但部分疫苗怀疑论者还在不断强化质疑效果。福克斯新闻主持人塔克·卡尔森在一次节目的开场白中质疑疫苗是否值得信任,援引一位出现副作用的接种者,声称政府为宣传其安全性开展了“华而不实”的营销活动,指“这一切看起来有点夸张,感觉很假。”(界面新闻)

笔者当然不可能看到福克斯的这档节目,如果上述报道属实,对卡尔森的这种做法和说法颇为反感。诚然,由于新冠疫苗刚刚上市,不少人对其持怀疑态度,这是可以理解的。有些人不愿意接种,是因为他们觉得接种所冒...

.
徐建安

徐建安:诺曼底之行 | 战争与和平

徐建安 12月23日

波音公司退休工程师

从1995年起,笔者多次到巴黎旅游。只是一直没有机会到向往已久的二战盟军登陆的诺曼底一游。因为要等6月6日,最好还是个五周年十周年纪念的日子。这样以来,就拖到了2009年,诺曼底登陆75周年。诺曼底在巴黎正西大约300公里,车程3小时,和北京到石家庄相似。 1944年6月6日的法国诺曼底。75年前的那一天,D-Day。75年之后6月6日,笔者有幸踏上了同一个海滩。75年前情景,可以从世界上最出名的战地记者Robert Capa 罗伯特•卡帕(注一)所摄的照片看到。而站在这里只是75年之后一个二战迷的祭祀和怅惘。也许那时无数二战的电影浮现脑海....
包特

读书时需要避免作者的“自带音响”

包特 12月23日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经济学助理教授

我们读书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作者在自己的书里和自己的辩论对手或观点敌人辩论的情况。这种时候,如果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较为公平理性的观点,就需要有意识地注意一件事:那就是很多作者在自己的书里都是辩论“必胜客”,但实际上,这不一定代表这个作者更厉害,而只是因为这是在他自己写的书里,受他“自带音响”的影响。

我的这一感受,主要是受今年有意识想跳出自己的舒适圈,读一些和之前读的风格不一样的书的影响。比如我之前读康德,今年就读一读黑格尔;之前读卢梭,今年就读一读霍布斯;之前读苏东坡传,今年就读一读王安石传...

.
吕乃基

知识的同化与异化

吕乃基 12月23日

关注全球化、社会转型、科技与文化、知识论、科技及其前沿、产业化、认知科学等

 一切有机体的反应,都有一个同化和异化过程,用符号表示如下:

TI)→AT+ET是一个结构,I是吸收的物质/能量,E是排除的物质/能量,A是大于1的系数)

如果以同化和异化的机制来考察知识,会怎么样呢?

什么是知识的同化和异化?

1.

知识的同化,就是个体接受外来的知识,与原有的知识之间发生相互整合。大致有以下类型:

其一,相应于量子阶梯,高层的知识与低层知识在“垂直方向”的整合,如理化天地生之间的整合,经济学与管理学的整合,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整合,等等。其结果是,高层知识更牢固地建立在低层知...

.
聂辉华
【内容提要】大学生在申请“大创”项目过程中,如何选题?如何构思?如何与老师联系?如何实施调研?如何撰写论文?   文/聂辉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有一次,我参加了中国人民大学首届“本科生学术论坛”,并作为嘉宾点评了一篇获奖论文,还翻阅了几十篇优秀论文。在点评时,我提到了一些研究建议,并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于是决定在此前文章的基础上修订本文。(也许我每年都需要修订一次!)   每年的3月或4月,我都会收到许多学生关于开展“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简称大创)的咨询邮件,其中许多问题是类似的,因此我....
押沙龙

押沙龙:好好说说秦国

押沙龙 12月22日

电子工程师

  看了几眼《大秦赋》,想说说秦国。

01 秦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首先说最重要的问题:秦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大秦赋》里的秦国,似乎仁义正派、广受爱戴。这真的是胡扯。在真实历史里,秦就是“暴秦”,比其他六国都要残暴。

  战国时代的人,一说秦国就是“虎狼之国”,特别凶残。其他国家也打仗,也杀人,但很少像秦国这么过分。“秦人每战胜,老弱妇人皆死,计功赏至万数”。完全是灭绝式的新式打法,其他国家看了都触目惊心,觉得这就是虎狼啊。

  而且秦国对内也很残暴,这一点在当时也是共识。其他...

.
任意

兔主席:回忆傅高义

任意 12月22日

知名评论人

 

兔主席 20201222

 

昨天一早坐飞机出差。落地看到傅高义教授去世的噩耗。晴天霹雳!一时满脑子只有恍然和忧伤。

傅高义教授九十高龄,但脑子非常清楚,思维非常敏捷,下笔有如神,依然处在每天不断学习、思考的紧绷状态。年轻学者也极少能做到像他这样的。我妈妈经常说:“人就要经常动脑子,不断学习,才能维持脑力。你看看傅高义教授!”

今年七月份,我就美国政府制裁中国共产党员写了一篇文《美国对中国的傲慢与偏见》,傅高义教授读到此文,还在《华盛顿邮报》(90岁高龄哈佛教授傅高义引用兔主席在《华盛顿邮报》发...

.
知识分子

失败也是成长:我曾三次申请吴瑞奖学金

知识分子 12月22日

由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创办的移动新媒体平台,现任主编为周忠和、毛淑德、夏志宏。

2020年12月12日,吴瑞奖学金得主们在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学术分享会。   编者按   吴瑞奖学金被誉为华人生物学在读博士最高奖项。   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吴瑞奖学金获得者?必须是天才式的人物吗?还是有志者通过努力也可以实现的梦想?   希望这篇文章,给对失败有恐惧的年轻人们一些启示。   撰文 | 龙尔平   我叫龙尔平,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刘奕志/林浩添教授团队完成了五年的博士训练;在此期间,我共三次申请吴瑞奖学金,并有幸最终入选。很感谢两位导师-刘奕志/林浩添教授的悉心栽培,让我有机会做前沿....
饶毅

饶毅:经常推荐的两本生物学相关的书

饶毅 12月22日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

平时给北大生物学大一学生推荐的两本英文书,他们可以拥有并过几年温习一遍: 1)The Double Helix by James Watson 2) Genentech, the Beginnings of Biotech, by Sally Smith Hughes 两本都是小册子。 第一本是DNA双螺旋提出者之一有关他二十多岁亲历DNA结构解析的学术和个人自传,里面有关其他人并非都准确,但对他自己的心态历程的描绘栩栩如生。一般获奖者可能掩饰一些,Watson的写作更为直白。 这本书可以从一个角度让年轻人理解科学研究和科学家。当然并非每一个科学家都如他,也不一定都要像他,但Watson提供一个参照。....
知识分子

翁帆:杨振宁的雪泥鸿爪

知识分子 12月22日

由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创办的移动新媒体平台,现任主编为周忠和、毛淑德、夏志宏。

图1 杨振宁与其母亲合影   撰文 | 翁 帆   1984年杨先生的母亲88岁,身体精神都健旺,杨先生和弟妹们接母亲到美国探亲游玩,前后在美国住了8个月,十分开心。其间有一天杨先生特别陪母亲去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Brookhaven National Laboratory, BNL),看1954与1956年两个夏天他在该实验室的住处、办公室与图书馆。   这张相片(图1)是那天照的。背景是一座一层楼工厂式的建筑(现已拆除),相片中的窗子后面是那两年夏天杨先生的办公室,是他写下一生最重要的两篇文稿的地方。 图2 文稿的封面 图3 1954年文....
返朴

发表一篇假研究,一共需要几步?| 学术垃圾溯源

返朴 12月22日

溯源守拙·问学求新。返朴,致力好科普。

发表一篇研究论文可能很难,也可以很容易。不过,一些看似轻松的发表机会,或许将给科学带来无法修复的伤害。   撰文 | 李姗珊   编辑 | 魏潇   图片来源:Denis Oliveira on Unsplash   美剧剧本改编的研究   今年四月,毕业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科学作者 Bradley Allf 收到了来自一封学术期刊的邀稿信。这封邮件充斥着奇特的名词,由混合字体写就,还出现不少格式错误。不知为何,邀稿方还在邮件中附上了一份“新冠医疗手册”,其中一条详尽地解释了把遗体装入“防水裹尸布”中的基本机制[1]。 ....
ok--> 房地产市场 全球气候变化 俄乌冲突 妇女权益保护 超级名家八卦系列 中美贸易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