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财新网首页 > 博客 > 斯诺登
吴澧

卫星撞火星,差生误民生

吴澧 04月20日

专栏作家

今年普利策奖的公共服务(Public Service)奖,授给了《华盛顿邮报》和英国《卫报》美国分部,表彰他们的爱德华·斯诺登泄密报道。正好,老农不久前刚在《马航坠机检验读者中学程度》一文中谈到这位老兄。拙文在4月3日的《南方周末》发表后,读者来信和网上讨论中,比较多的一个疑问——用某位大学生的话讲——就是“若如作者所说,斯诺登是‘中学差生’,那么他有什么资格进入NSA〔美国国家安全局〕工作呢?……我认为作者对斯诺登的评价不够公正。”想不通是不是?谜底揭穿一钱不值:那些岗位按规定只能招聘美国公民。

近年多...

.
旁观中国

2014年3月24日 周一

 

路透社/CNN
| 米歇尔:互联网自由是普世权利
| Michelle Obama tells Chinese students internet freedom's a universal right
| 米歇尔:留学是“公民外交”
| Michelle Obama lauds study abroad as 'citizen diplomacy'

 


上周六,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在北大演讲时谈到,开放信息的获取,尤其是互联网,是一个普世权利。

“信息和思想通过互联网和媒体自由交流是非常重要的”,米歇尔在北京大学的演讲中说道,“我丈夫和我从本国媒体和同胞那里受到很多质疑和批评,它们不是那么容易应对的,”她说,“...






.
吴裕彬

中国应积极保卫香港

吴裕彬 09月16日

职业投资人

中央还要防止大陆人和港人对立情绪继续扩大。

回归中国16年了,香港正在经历一场认同危机。竞争优势日渐消融,香港对大陆越来越强烈的文化和经济影响力感到恐惧和敌视。比如前一阵子前廉政公署专员汤显明的公款宴请丑闻令不少港人深忧大陆贪腐成风的公务员文化正在全面侵袭香港。在这样的背景下,香港的本地主义日渐抬头,但问题是本地主义是侵蚀香港自由港和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致命病菌。开放性包容性是香港不容丢失的特征,但开放包容的结果会不会令香港完全被大陆同化?香港人陷入了左右皆难为的困境。

 

在这种...

.
吴裕彬

棱镜门和国家机器市场化

吴裕彬 07月16日

职业投资人

(原文发表于7月15日【联合早报】)

【前言】

最近一直在对美国国家安全部门的市场化(national security privatization)问题进行研究,以前人们提到这个问题往往想到的是以"黑水公司"为代表的硬外包,而忽视了以大数据为核心的软外包才是主流。美国国家安全部门的软外包已经是一个总额高达560亿美元的巨大市场。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在2013年的联邦预算中削减了军费但是增加了国家安全部门的费用,这说明美国正在逐渐把把力量投射(power projection)的重心从传统军力(硬投射)转向以大数据为核心的网络战力(软投射)。

“棱镜门”主角...

.
陶短房

斯诺登的“俄罗斯纠结”  

陶短房 07月03日

旅居加拿大的中国专栏作家

 

在6月23日之前,谁也没有想到,“棱镜门”主角斯诺登会从香港毫无征兆地飞赴莫斯科;在7月2日之前,也不会有多少人想到,在莫斯科谢列梅捷沃国际机场中转区蜗居近10天的斯诺登,会对俄罗斯这个“米饭主”甩脸色。

6月29、30两日,沉默已久的斯诺登再次爆料,将美国国家安全局长期监控包括法国、德国、意大利等盟友在内38个国家驻美国、联合国使馆、使团,甚至在欧盟总部所在地布鲁塞尔实施监听监控行为等“猛料”在英国《卫报》、德国《明镜周刊》上抖出,引发欧美关系的巨澜。7月1日,斯诺登发表公开声明,指责美国总统奥巴马和美...

.
陶短房

斯诺登:为什么是厄瓜多尔   

陶短房 06月30日

旅居加拿大的中国专栏作家

厄瓜多尔庇护维基泄密的创始人阿桑奇已逾一年,至今仍任由他住在自己驻伦敦的大使馆中,尽管英美两国不断施压,厄瓜多尔却坚持继续给予庇护。这还不算,“棱镜门”主角、美国直接提起诉讼、在全球范围内要求引渡的眼中钉、肉中刺斯诺登,6月23日离开香港、抵达莫斯科后虽然屡屡演出“乾坤大挪移”,但很可能选择厄瓜多尔,作为自己避难的下一个目的地。目前已证实,斯诺登正式向厄瓜多尔提出了政治庇护申请,阿桑奇更言之凿凿,称斯诺登在离开香港前,已获得厄瓜多尔签发的难民身份证明,可以在美国已吊销其护照的情况下,继续其国际间旅...

.
吴裕彬

斯登诺事件和大数据维稳

吴裕彬 06月27日

职业投资人

(原文发表于【联合早报】)


(前言)
最近斯诺登事件震撼了全世界,原来美国是一个无孔不入的监听国家(Big Brother State)。以美国的全球影响力和一流的技术,一旦棱镜这样的系统更加成熟和完备,则全球各国或者个人要想摆脱美国的操纵就越来越不可能。强大的科学技术和国家机器结合会产生什么效果?让人难以想象。

  而从经济上来讲,棱镜的产生是必然的,因为美国的联邦政府包括军费,情报等各方面的支出已越来越超越美国经济的承载能力,而大数据技术是政府开源节流的一个重要手段,这些方面麦肯锡咨询和IBM都做过深...





.
邱林

曝光美国“棱镜”监控计划的爱德华·斯诺登在香港藏身两周后,6月23日离开香港,乘坐俄罗斯航空公司的航班前往莫斯科。人们普遍猜测,斯诺登或将从莫斯科前往另一个国家,如古巴、委内瑞拉,或者是厄瓜多尔。但是,事过两天后,我们并没有看到斯诺登离开莫斯科的消息。

这不免引起人们的联想,斯诺登到了俄罗斯是否还会走,什么时候走,下一站又到那里?答案就在这里。6月1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发言人佩斯科曾表示,若斯诺登向俄罗斯提出请求,该国会考虑向其提供政治避难。佩斯科虽未明说俄罗斯政府是否会接纳斯诺登,但是,俄罗斯人...

.
陶短房

斯诺登的“乾坤大挪移”  

陶短房 06月24日

旅居加拿大的中国专栏作家

 

6月23日,正当人们得知美国司法机构已开始起诉并要求引渡爱德华.斯诺登,将关注重点放在香港、甚至中国中央政府态度之际,这位“棱镜门”主角却毫无征兆地登上俄罗斯航空公司SU123航班,从香港飞往莫斯科。

尽管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和英国路透社信誓旦旦,引用内线消息表示,斯诺登已预订了6月24日自莫斯科飞往古巴首都哈瓦那的SU150航班机票,将取道古巴,飞往“最终庇护地”——委内瑞拉,但许多观察家对这一说法将信将疑。果不其然,斯诺登飞抵莫斯科后情况再度生变,厄瓜多尔大使馆的汽车出现在机场,有消息称,斯诺登可能登上汽...

.
李开复

网络时代的人权危机

李开复 06月24日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6月6日,英国《卫报》与美国《华盛顿邮报》在验证获取的一份秘密文档的真实性后,率先曝光了美国政府在过去许多年间的监视行径。该秘密文档显示美国国安局(NSA)与联邦调查局(FBI)经由一项代号为“棱镜”(PRISM)的互联网信息筛选项目,直接接触九大互联网企业的用户数据,侦查可疑行为。

  6月9日,“告密者”前美国中情局人员斯诺登(Edward Snowden)自曝身份。据称,PRISM项目初次启动是在2007年小布什政府时期。当时国会通过《保护美国法案》,并在一年后通过《外国情报侦察法修正案》,授权私人公司与情报机构合作,以扩大...

.
宋文洲

反思斯诺登事件,找回中国话语权

宋文洲 06月20日

日本软脑集团创始人

斯诺登事件让世界震惊,原来美国一面理直气壮地指责中国,一面自己却在放肆地做黑客。但是,我们往往忽视了世界的另一个震惊:“中国政府一直以来将的是实话!”在我们庆幸这个正义的青年揭穿美国丑陋真相之时,我们也应反思自己的话语权。

  中国官方话语技巧有待提高

中国一直强调中国也是外国黑客入侵的受害者,但传播效果一直不太理想。可是,斯诺登让我们知道了令人生寒的“棱镜计划”,更知道了那些令人尊敬的全球企业竟也是“棱镜计划”的参与者,这让几乎一切活动都依赖互联网的人们不寒而栗。

在发达国家生活久了的人...

.
陶短房

“棱镜门”:或许到了“谈规则”的时候  

陶短房 06月20日

旅居加拿大的中国专栏作家

 

自6月5日“棱镜门”,即美国国家安全局NSA被控通过种种手法,监控本国和外国通讯内容及用户隐私信息的消息曝光至今,轰动性消息可谓层出不穷。继接连在英国《卫报》、美国《华盛顿邮报》上爆料后,“棱镜门”揭秘者、自5月30日起一直避居香港的前NSA技术人员爱德华.斯诺登又选中了香港英文报纸《南华早报》,借后者版面披露了与中国、香港有关的新料。

照他的说法,中国内地和香港政、商、学界的电脑和数据库,也未能逃脱“棱镜”的扫射,被NSA通过“棱镜”大范围监控的,包括上述电能、数据库相关的邮件、视频、图片、存储数据、聊...

.
信海光

斯诺登使美国企业两难

信海光 06月17日

专栏作者


前中情局技术员爱德华·斯诺登的叛逃使美国情报部门监视网民数据和电话的秘密计划“棱镜”意外曝光,更牵扯到苹果、微软、谷歌、雅虎等九大互联网公司,斯诺登称,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可以直接进入这九大互联网公司的中心服务器,以搜集情报。

6月14日,部分被牵扯到的网络巨头发表声明,这几家企业尽管坚持否认政府可以直接进入公司中心服务器的说法,但承认配合了政府的信息索求。脸谱称2012年下半年总计收到9000至1万次政府信息索求,涉及走失儿童调查、跟踪嫌疑人、恐怖威胁等内容,涉及1.8万至1.9万用户账号,微软公司声明...


.
陈立彤

透过“棱镜”看竞争

陈立彤 06月17日

中国律师、美国纽约州律师、香港国际仲裁仲中心仲裁员

(财新“竞争与垄断”专栏作家 陈立彤 特约作者 Jared Nelson)据新华社6月13日消息,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局长罗伯特•米勒13日在国会听证会上说,近日遭曝光的“棱镜”等电话和互联网秘密监控项目在搜集反恐情报方面发挥了作用。假如此类监控项目在“9•11”恐怖袭击前就存在的话,甚至有可能协助挫败这一恐怖阴谋。其实美国的棱镜项目不仅仅是为了反恐,它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经济谍战(economic espionage)以从整体上提升美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下面以“棱镜”之Echelon项目予以解释。

  Echelon项目

  Echelon...

.
伍石

谁害怕斯诺登?

伍石 06月16日

退休人士

斯诺登揭秘,一片哗然。

有人害怕了。

谁害怕?美国国家安全局?或许有可能。

谁害怕?那些可能被“棱镜”监控和偷窥的人?是的,就是这些人。

这些害怕的人,原来只是听说有可能被监视,这次被斯诺登证实了。结果,真的害怕了。

这些害怕被监视的人是谁?

一个普通的人,没有任何阴谋和难言,会关注斯诺登吗?

相信,凡被监视的人,都是“重要人物”,精英或坏人。因为监视普通人的成本太高了。

坏人,害怕被监视,可以理解。

精英,害怕被监视,为什么?因为,精英也有“坏”的一面,不愿被别人知道。这个“坏”的一...

.
武志红

转载:数据统治世界

武志红 06月16日

知名心理专栏作家

    忘记“老大哥”吧,现在监测着全世界的是“大数据”。各国政府和各大企业都发现,设计好的算法可从数据中挖掘无限潜力,预测到你下一步会买什么,不法分子将在何时实施犯罪,甚至可能帮助治好癌症。但和所有技术一样,“大数据”也有副作用。

    温暖的春日黄昏,从科尔布兰德大桥俯瞰汉堡港,眼前风景犹如明信片:易北河在夕阳下闪着金光,起重机和卡车缓慢地移动着,不时有集装箱船静静驶过。但在塞巴斯蒂安·萨克斯看来,这个地方却是一个错综复杂的方程式。汉堡港占地7200公顷。每天约有200列火车经过300公里的铁路和130座大桥...

.
信海光

开场前先扯几句闲话,一觉醒来发现邓文迪也离婚了,想起去年她在听证会上奋起护夫,掌掴袭击者的情形,又让人不相信爱情了,当然,你也许会说邓文迪这个人,根本从来就不可能爱过谁。

但谁知道呢?

 

斯诺登叛逃不止是警告了美国人

 

by 信海光微天下

 

前中情局技术员爱德华·斯诺登的叛逃使美国情报部门监视网民数据和电话的秘密计划“棱镜”意外曝光。这一计划的主要使命是大范围收集并监控网络和电话用户信息。根据斯诺登的披露,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代号为“棱镜”的秘密项目,直接接入苹果、微软、谷歌、雅虎...

.
叶森

棱镜、大数据和别人的生活

叶森 06月14日

香港大学化学生物学博士、博士后

小时候的我,惊异于一束阳光穿过棱镜(PRISM)后的绚丽多姿,知道了三棱镜可以将可见光中不同波长的光分散开来。此刻的我,愤怒于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的棱镜(PRISM)计划,该计划对美国互联网公司的外国用户进行广泛的窃听与监控。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29岁的前美国中央情报局(CIA)雇员Edward Snowden在香港向世人揭密了美国政府的两大秘密监控项目:针对美国普通公民的电话监控项目和针对外国人的互联网监控项目。前者使得当局能够获取并存储美国电话用户的海量通讯信息:何时、何地与何人进行通讯,通讯频次与时间长度等等。尽管...

.
丁金坤

29岁的美国小伙子斯诺登,是前中央情报局雇员,把美国政府的监控工程,暴露于天下。这是一个历史事件,反映了美国公民对政府滥权的警惕。美国的监控工程,是以国家安全的名义进行的,通过高科技,可以侵入公民的一切隐私,很容易构陷公民,但这些美国政府并没有如实告诉公民。斯诺登说,自己既非英雄,也非叛徒。而是一个美国人。这很能代表美国文化,就是公民有随时戒备和反抗政府膨胀的天性。就如维基解密事件一样,美国政府道貌岸然的背后,是阴谋诡计。在这点上,不如中国的史书直透,譬如玄武门之变等,就把人的最深本性暴露出来,而...

.
ok--> 房地产市场 全球气候变化 俄乌冲突 妇女权益保护 超级名家八卦系列 中美贸易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