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陆德

陆德:中国改革尚无成规 仍需摸索和实践

陆德 01月14日

曾任国家开发银行信息中心主任

邱震海:我们始终在节目当中呼吁中国需要一个大战略,这个大战略既包括内政有包括外交。在内政方面我们知道2013年现在看样子改革是中国未来的主基调,那么在改革问题当中,中国如何出台一个完整企业的大战略?在上次节目当中我们着重谈了2013年中国能做什么,哪些是做不到的,现在让我们看看中国跨越2013年,在未来的5年到10年里哪些东西是一定要触及的,哪些东西是如何可以展开的。我们不妨跨越2013年,但是2013年以后要做的事情是必须在今年这一年里面有所考虑、有所铺排、有所部署。

假如说我们为未来的10年设计两个阶段:一个是...

.
王小鲁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王小鲁 01月10日

中国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第一财经日报,2012-11-20)

十八大报告将“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作为重点阐述的内容之一,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王小鲁看来,中国当前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不能保证经济的持续发展,甚至有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十八大提出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仍然是要重申转换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未来主要改革的方向应更多地依赖市场,减少政府不必要的干预,保证市场的公平竞争。

第一财经日报:您认为到目前为止,政府和市场改革进展到什么程度?哪些...

.
匡贤明

在稳政策中打开改革空间

匡贤明 12月16日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宏观稳定压力的相对缓解,使得宏观经济政策将保持比较大的稳定性,同时也使一些重大改革的空间明显放大。

正在召开的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仅仅是对明年经济工作的一个总体部署,更是未来10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思路的一个新起点。2013年的宏观经济形势,在短期和中长期看,可能将体现出现两个比较明显的特点。

从中长期看,中国经济增长进入新的阶段。2012年经济增长将低于8%,这是新世纪以来第一次。更为重要的是,2012年经济增长中反映出来的一些趋势性的变化,表明中国开始系统性地告别高增长,步入7%-8%的中速增长阶段。这是...

.
卓勇良

从经济自由到社会自由

卓勇良 12月12日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刚进机关时,曾听过一位年长同事讲的故事。1977年他们在绍兴农村搞“社教”,当时农民收入和存粮均很少,一些干部提出能否允许农民在田头地角种一些自己食用的蚕豆、黄豆等小杂粮。同事他们觉得这很好,于是向上级报告,没想到没被批准,理由是此事重大,必须谨慎。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功绩,最重要的是把广大人民群众从人身依附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农民不再受土地束缚,可以创业打工;工人干部不再是“单位”人,可以“下海”深耕;流通全面放开,专业市场快速生长。这样再加上对外开放,中国经济终于创造了快速跻身全球第二的奇...

.
易鹏

将改革的困难估计足

易鹏 12月11日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中心研究员

  习近平同志就任总书记后,第一次外出视察,就选择了深圳,他以此向各界强烈宣示——中国将进一步坚持改革开放。这个宣示,无疑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必定有利于在中国全社会培育更好的推进改革的氛围。在全民热议改革的氛围中,我们也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应该充分估计进一步推进中国改革会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千万不能有改革的浪漫主义和一蹴而就的思想。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中国改革已经进入到“攻坚区”和“深水区”,利益格局固化越来越严重,利益关系的调整难度越来越大。改革实质上是通过利益关系的调整,减少固化的利益结...

.
徐贲

政改需要“好生活”的理念

徐贲 12月10日

美国加州圣玛利学院英文系教授

在网上读到一篇《理直气壮讲政治改革 没啥可怕》的报道,介绍十八大代表、中央党校副校长陈宝生做客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时对政改的看法,着重于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政治体制改革、党内民主、党建质量等问题。前不久,《人民日报》也发表了《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文章。政改似乎已经成为一个开始受到重视的问题。

政治改革的意义当然不全在于遏制和防止权力的腐败、提高执政党的信誉和政府权力的正当性,也不是单纯为了加强或巩固一个政权,政改的意义更在于要为整个国家开创一种“好生活”和“好社会”提供更好的制度保证。从根本上说,...

.
吴澧

要好好学习,必天天向强

吴澧 12月10日

专栏作家

四海涌向昆明湖,五岳围住万寿山!湖海山岳同声呼啊同声喊:要好好学习,必天天向强!呀啦嗦,这是一个神奇的新班子哎,给我们革命同志和爱国青年带来安康和吉祥!

双九大后喜精品,视察深圳,重走老邓改革开放路。重拳反腐之下,胡搞十年里刮起的种种歪风邪气,有所收敛。面对当前大好形势,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不可受到某些角落里无所作为之悲观情绪的影响。我们革命同志和爱国青年要振奋斗志,高举红朝特色舌惠主义伟大旗帜,团结在以喜精品同志为首的党重阳周围,满怀信心地、坚持不懈地推进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但是,仍然...

.
刘尚希

分配制度改革应从收入、财产和消费三个层面入手

刘尚希 12月07日

财政部科研所 所长 研究员

分配制度改革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但各种讨论不由自主地集中在“收入”的分配制度上。收入分配制度固然重要,但在贫富差距中并不起决定性作用。观察分配问题要用中医思维,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我国的分配差距扩大,分配不公加剧,在收入层面只是一个表象,根子还在整个体制,包括经济体制、社会体制和行政体制等等方面,把所谓的“收入分配制度”单独拎出来进行改革,可能会事与愿违。

 

收入差距只是贫富差距的冰山一角

 

“财富分配”与“收入分配”时常混用,但二者有重大区别,前者是指分配存量、而后者是指分配...

.
刘杉

白酒不是酒是政治

刘杉 12月06日

经济学博士,中华工商时报副总编辑

酒鬼酒是今年A股市场的大牛股,从1月初最低点20.45元,一路上涨到10月19日的61.45元,涨幅高达两倍。此后开始小幅下调,但在爆出塑化剂事件后暴跌,股价腰斩。

与此同时,整个白酒板块跟风下跌,白酒股泡沫破裂,贵州茅台和五粮液等高档酒也破位放量杀跌,机构投资者集体出逃。

塑化剂是“黑天鹅”事件,但白酒股下跌绝非偶然现象,没有塑化剂风波,白酒股也会跌,酒鬼酒只是打开了暴跌的瓶盖,瓶子里倒出的不是泡沫,而是政治。

中国人好酒,但做到天天喝,顿顿喝,一晚喝几顿的,肯定不是普通老百姓。这么能喝的,不是陪酒小姐,...

.
李华芳

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

李华芳 12月06日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中国政改的思路问题

李华芳

 

1中国会政改吗?

毫无疑问,中国政治的未来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最为重要的议题之一。不仅因为在理论上对接了“文明的冲突”或者“历史的终结”这样宏大的问题,也因为其与十几亿人口的命运息息相关。不管是遮遮掩掩的学术论争,还是街头直白的“饭局革命”,都在热切争论诸如“中国会不会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如果政改,会朝哪一个方向去”这样的问题。

 

2010年,我在FT中文网发表了一篇《中国政改的历史与现实》的文章,引起了不少讨论和争议。我当时意在指出领导人口...

.
周其仁

周其仁:改革是对未来最重要的投资

周其仁 12月03日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讨论经济形势的时候,有一个比喻很流行,那就是“三驾马车”。这个比喻把本来庞杂无比的国民经济,简化为“投资、消费、出口(其实是净出口)”三驾车,很形象、很生动、很好懂。派生出来的一个效果,就是把国民经济管理或“宏观调控”,也看得像赶马车一般,这里一鞭子,那里一鞭子,经济就跑起来了。

 

我的观点是,从现在的实际情况看,恐怕没有这样的机会,可以轻轻松松几鞭子,就把中国经济重新赶回高速增长的通道。

 

分析一下吧。外需乏力,特别是发达经济所谓的“新常态”,不是我们打鞭子就可以打上去的。国际上倒有...

.
张军

以公平改革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

张军 12月03日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以公平改革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  

 

朱天  张军

 

 

 

(《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12月1日 将此文拆成两篇文章发表,并略有删节,发表时的标题分别为“中国经济并不失衡”及“以公平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增长”。这里是全文。)

 

 

 

记得八年前2004年的夏天,在北京召开的一次经济学会议期间,有人问与会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卢卡斯教授如何看当时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卢卡斯是理性预期理论和新增长理论的主要奠基人,他没有直接回答提问,而是反问道: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很快,通货膨胀率又低,有什么问题呢?确实...

.
陈季冰

“中国模式”与下个十年的改革

陈季冰 11月30日

就职于上海商报社

有关“中国模式”的研究,在当代西方政经和学术界是一门显血。由于这是一个宏大无边且与现实高度关联的问题,绝非一篇几千字的文章就能阐述清楚的。

本文将要提出的假说要旨如下:第一,所谓“中国模式”的确存在,但它并非当局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有意识地描绘和谋划出来的,相反,它是在渐进式经济改革中无意识地逐渐形成的,最高当局甚至未必愿意主动认同它;第二,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模式”是在1992年邓小平“南巡”加大经济改革力度后形成的,到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基本成型;第三,2002年至今的十年间是“中国模式”得以稳固的阶段...

.
管清友

大干新“四化”(原文)

管清友 11月29日

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主题。每个时代的主题又与领导人的执政思路有关。

中国领导人的执政思路,受到三个方面的重大影响:一是外部因素。中国三十多年来的经济奇迹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以开放促改革。中国是一个威权型政府,因此,来自外部环境,特别是美国、欧洲以及世界主要国际组织的要求是推动中国出现“变革”的外部压力。二是内部因素。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处于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尽管质疑改革的声音不绝于耳,但经济转型、社会进步、政治开明还是大部分国民的共识。三是领导人个人因素,包括个人经历和教育背景。中国的新领导...

.
匡贤明

政府自身的改革关系全局

匡贤明 11月29日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改革是最大的红利,这成为各方对改革的一个共识。但问题在于,改革红利不会自动实现,需要对现有的体制机制做出重大调整。因此,能否实现改革的突破,成为未来5-10年发展的关键。

当前的利益矛盾还有协调余地

很多人都说,当前改革面临相当严峻的利益掣肘,改革阻力相当大。能否实现改革突破,仍有待观察。但如果回顾改革开放之初面临的阻力,就会发现,改革在当时面临的意识形态阻力并不比现在小。更重要的是,现在的利益矛盾还有协调的余地,可以通过增量改革来得到缓解,而当时意识形态的矛盾,往往很难有调和的余地。

但...

.
车宏卿

常吃一锅饭,常想共患难

车宏卿 11月28日

自比井中之蛙,见不了多大天。又愿意写点东西,更愿意以文会友。

再谈不坐公交不知道出行难

--不吃一锅饭,谈何共患难?

车宏卿

 

科技压缩地球,全球一村成为现实。

网络缩短历史,时代脉搏吸引眼球。

开放排斥落后,大同世界成为主流。

多元冲击垄断,公正透明遍布寰球。

                                ——宏卿博文絮语

标签:公交 顺畅 制约 甘苦 亡党亡国

一有制约,就有顺畅

没有一种制度的真正制约,就不可能干成一件正事。

有了一种制度的强力制约,就有可能总想干点正事。

这不,受北京市机动车辆限号的影响,昨天没法把车开回家,今天早上,只好硬着头皮去挤...

.
党国英

改革应与中产阶层崛起相伴

党国英 11月27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主任

在一个已经建立较为成熟的民主政治的国家,政治家说到底是要注意三件事情的平衡,也即兼顾经济效率、社会平等与政治稳定,使三个方面的事都处于较为良好的状态,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至于偏离社会可容忍的程度。

但是,对于一个处于传统政体向民主政体转型时期的国家,政治家则面临深刻的社会结构调整。调整的目标是在公共领域建立基于法制的竞争性制度。以历史经验,社会转型时期的政治家最难处理的是三件事:一是劳动和资本的关系;二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三是国家和社会的关系。这三件是处理不好,社会阵痛就大,时间就长,政治家自己的...

.
车宏卿

推迟政治改革就是后患无边

车宏卿 11月27日

自比井中之蛙,见不了多大天。又愿意写点东西,更愿意以文会友。

市场化改革的公正性、公平性

亟待

政治体制改革来保驾护航

车宏卿

 

科技压缩地球,全球一村成为现实。

网络缩短历史,时代脉搏吸引眼球。

开放排斥落后,大同世界成为主流。

多元冲击垄断,公正透明遍布寰球。

                                ——宏卿博文絮语

标签:改革 经济 政治 公平 公正

改革,向来不是单行道。改革30年之后的今天,谁还说先搞经济改革好,谁只主张经济改革,谁就是无知,或者,别有用心。

今天《新民晚报》上刊登的深圳周伟思事件(网曝深圳村干部坐拥20亿资产 回应承认有6套房;...

.
匡贤明

尽快形成参与式改革的平台

匡贤明 11月27日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题词:不经大多数人讨论、参与而形成的改革方案,尽管力图照顾多方面的利益,但恐怕容易走形变样,容易被部分强势群体所扭曲。

  当前无疑是推进改革的最好时机,十八大报告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举;李克强副总理关于“改革是最大红利”的讲话,提高了各方对改革的预期。推进改革,各方有需求,朝野有共识。可以说,改革窗口已经打开。

  但是,在不断升温的改革热潮中,需要冷静的理性思考,改革既能畏首畏尾,但也不能有盲动。因此,恐怕有一些问题需要尽快形成更为广泛的共识。其中最为紧迫的是,如何以...

.
史炜

改革是未来最大的红利,获得改革红利切忌叶公好龙

    李克强同志最近提出“改革是最大的红利”。我们需要搞清楚的核心是:“改革的红利是什么?”“红利和改革的关系是什么?”“红利会不会有代价?”

    暂且撇开宏观经济问题,单就通信信息产业而言,通过改革肯定会创造更大的红利,这些红利包括:通信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体制的改革,全面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创造更加适合生产活动和贴近百姓需求的服务,并创造更大的附加值;通过产业融合和企业融合,消除旧体制的各种内耗,实现全要素生产体系的建设,并推进真正的适合市...

.
ok--> 房地产市场 全球气候变化 俄乌冲突 妇女权益保护 超级名家八卦系列 中美贸易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