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十年砍柴
    纪 80 年代初,湘中隆回县荷香桥一带,刚实行“包产到户”,粮食连年丰收,农民们开始吃饱饭了。人们常看到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走村串户卖冰棍、麦芽糖,或者修雨伞、雨鞋。这人面相和善、做事利落,很得小孩们的喜欢。但一些老人却私下告诉小孩:这个人,以前是杀人不眨眼的大土匪。

大土匪怎么能活到这个时候,事情得从二十世纪20年代说起。

一个冬天,荷香桥附近的刘峡—— 一个全是刘姓族人居住的小山村,来了一个三十岁所有的妇人,带着一儿一女乞讨,她姓蒋,丈夫一年前故去,大儿子送与他人,带在身边的次子张光标5岁,...

.
陈远

司徒雷登的“评价困境”

陈远 10月13日

多年进行民国史研究

司徒雷登的“评价困境”

陈远

在笔者刚刚杀青的《燕京大学19191952》一书中,涉及到司徒雷登的篇幅占了将近三分之一。作为燕京大学无可争议的创办人和灵魂式的人物,这样的比重并不难理解。

不过,司徒雷登在国内之所以妇孺皆知,却不完全是因为其创办燕京大学的经历,更多的是因为毛泽东的文章《别了,司徒雷登》。因为其创办燕京大学在国际上获得的极大声誉,司徒雷登被马歇尔看中,做了驻华大使,成为马歇尔系统中的风云人物之一。也正因为其大使生涯,令司徒雷登在国共之争结束之后被取得胜利的中共视为美国对华政策的执行者...

.
杨早

中华民国国歌两首

杨早 10月10日

文化学者

中華民國成立後,據說曾向政學各界徵集國歌歌詞多首,均未采用。治史者比較熟悉的,有沈恩孚作詞之 《亞東開化中華早》 :

“亞東開化中華早,揖美追歐,舊邦新造。飄揚五色旗,民國榮光,錦繡河山普照。喜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還有一首是章太炎應邀創作的:

“高高上蒼,華嶽挺中央,夏水千里,南流下漢陽。四千年文物,化被蠻荒,蕩除帝制從民望。兵不血刃、樓船不震、青煙不揚,以複我土宇版章。吾知作樂,樂有法常。休矣五族,無有此界爾疆。萬壽千歲,與天地久長。”

近抄《申報》,發現一位叫曾志忞的音樂家也曾創...

.
杨早

穿越1912:火锅与爱国

杨早 10月05日

文化学者


“不如去试试东洋风味?”

 此言一出,另外三个人都有些沉默。

我是因为早车刚抵上海,今夜几个报馆的朋友要替我洗尘,去哪里我自然无可无不可。老王呢,我知道他向来是有些憎恶那个邻国的,这两天尤其。小韩是为什么?

“东洋风味还算有趣,只是进门要脱鞋子,有些讨厌……”小韩皱着眉头。

这算是撞到枪口上了。老姚立刻讲起小韩的笑话来。这个笑话,在上海报界尽人皆知:小韩头一回跟老姚去吃日本料理,全不知道进屋要脱鞋这一说,临到进门,急出一身冷汗,只因他平日没什么换袜子的习惯,又是冬天,一双袜子大概要穿个把月,...


.
十年砍柴

 

(载《东方文化周刊》)

 

古往今来,国与国之间交往,最注重维护本国的尊严。而本国是否有尊严往往体现在礼仪上,譬如元首座位的摆放、发言的先后等等。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亦如此,尤其在传统文化较为浓厚的地区,比如南方一些农村和齐鲁大地。若是亲朋好友相聚,尽量谦让对方坐上座以表示尊崇对方。相反若是有旧怨的家族在一起,一定会想办法在礼仪上压对方一头。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尚不彻底,列国总是想在交往中在礼仪上使本国占据上风,南方新兴的强国楚尤其如此。大约是因为总觉得被中原诸国视为没文化的蛮夷,心理上自...

.
程晔

作者:穆瑞·罗斯巴德

译者:程晔

【《左与右》杂志创刊号主题社论,1965年】

 

无论保守党是否自知,他们身上早已打上长期悲观的印记。长期趋势,甚至时间本身,都在与他作对,因此,国内趋势不可避免地通往左翼国家主义,而在国外,趋势则是通向共产主义。正是这种长远的绝望,反而古怪地催生出短期的乐观。既然保守党已经无望地放弃了长期,成功的唯一希望就寄托在当前。在外交上,这种观点让保守党绝望地呼吁与共产主义决战,因为他觉得等得越久,事态的恶化将无可避免;在国内,这让他集中精力于下届选举,他总是希望获...

.
王锦思

九一八为什么是国耻?

王锦思 09月17日

青年作家

九一八为什么是国耻?

 

 

81年了,又到一年九一八,家乡,东北已不再是三千万父老同胞由于日本“狗盗”行为出现,中华大地又不宁静。只是反日行动抗议表达呼声难能可贵,最好别伤及无辜,我推进十多年的九一八全国鸣警报行动还要继续推进。

一百多年来,无数仁人志士的鲜血,无数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无数次的割地赔款,已将“落后就要挨打”这句名言深深地铭刻在心里。

有人曾用诗一般的语言刻画1931年9月18日夜晚,“临近中秋,一轮满月高挂于清澈的夜空,皎洁的月光笼罩着东北大好河山,一片洁白宁静,东北三千万同胞沉浸...

.
吴晓波

一百年来的三次日货抵制运动  

吴晓波 09月10日

财经作家,“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

国货维持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发表宣言,印发传单,指挥各地学生遍查当地商店,寻找日本商品,如有发现,当场没收或砸毁。 正是在这次风潮中,中国的民族工业第一次打出了“中国人用中国货”的口号,数以百计的工厂涌现出来,生产中国货以替代流行的日货,例如肥皂、火柴、毛巾以及雨伞等等。此后每年的5月9日“国耻日”都成为了抵制日货的动员运动。抵制日货成为中国社会的常态,中国将日本牢牢地定位为头号政治、军事和经济敌人。 对日货的第二次抵制风潮发生在日本入侵东三省的1931年。据《时代》周刊的报道,此次日货抵制运动的激烈....
闾丘露薇

学习

闾丘露薇 09月09日

凤凰卫视记者

华商报专栏
------------------------------

前段时间,一个香港同行和我讲起这样一件事情,北京大水,下属去采访,打电话问,车子到了哪里,对方回答:周口店。同行听到之后,很兴奋,但是对方却觉得莫名其妙,不明白上司的兴奋从何而来。同行问下属:“知道北京猿人吗?”对方答听说过,显然并不知道,周口店和北京猿人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

 

同行感叹,这就是香港回归之后,中国历史课从必修变成了选修课的结果,毕竟和其他科目比较起来,作为过来人都明白,历史课是需要一定时间来死记硬背的,既然有的选择,除非自己真的很有...


.
曾颖
  
  前段时间,在我的博客上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人,以锲而不舍的精神,要来与我辩论“你为什么要为腐败分了说话”这个问题。
  开博多年,遇到热情的粉丝多矣,意见相投的,发一幅笑脸或大拇指表情,或写一段自己相似的经验和感受,让作者感受到一种被呼应的快意;意见相左的,或叫骂两句,或发一张脑袋上冒火或拇指向下的表情。写一段长长的文字,来阐述为什么反对我观点的。
  对于叫骂,因为无法找到交流接口,我通常是不回应的。而对于来说理辩论的,我通常愿意回复,如果是对方有误会,就澄清和解释;如果对方言之有理,...


.
陈令申

宋江利用梁山“资本”换爵位

陈令申 09月03日

作家、书协会员、文史学者,知名历史博主

电视剧中宋江的形象

《水浒传》写宋江一心招安,不想当皇帝,在多数人看来不可理喻。其实,宋江很聪明,当那个烂摊子的掌班人有什么用,还不如用手中的资本换个官职爵位为好。--用现代经济学术语来说叫“搭便车”。尽管这趟车的尽头可能是万丈深渊,但到万丈深渊之前,驾车人还要费心思呀!

    愿当皇帝的是傻种,能当又不想当的是坏种。这就是《水浒传》给后世野心家们的一项最重要的忠告。乍看宋江招安思路觉得很庸俗,其实其内在却富有理性。虽然说整个招安的操作也很庸俗,实际上也是社会整体性无奈的一种表现。

...

.
陈令申

如来佛祖怎样选拔“后备干部”?

陈令申 08月30日

作家、书协会员、文史学者,知名历史博主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到西天取经,一路经过千辛万苦,历经磨难和考验,终于取得了真经,如愿成佛。但真的就这么简单吗?还是有别的玄机?

 取经是个大肥差

 取经这件事,表面上看历经千辛万苦,没人愿意受这罪,但仔细一琢磨,又似乎不是那么回事。孙悟空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服刑500多年,后来给了他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结果放出来后,经过14年就已成佛。唐僧被如来贬下界去,经过十世修行,也成了佛。取经事业绝对是一条快速成佛的捷径,是一个超级大肥差。

 对这样的说法,有人会不同意,认为...

.
十年砍柴

为满清殉国的大儒邹汉勋,后来有了一个曾孙邹永成成了反清志士。说到邹永成走上革命之路,不能不提他的伯父即邹汉勋的长孙邹代均。

汉勋死于咸丰三年底(公历1854年一月),咸丰四年,他的长孙诞生在故乡湖南新化。邹汉勋在世时,只是一个没有官职的举人,靠几次在外修撰志书挣点钱,家境也就称得上殷实。他出师未捷身先死,家庭马上陷入困顿。其子即邹代均的父亲又嗜食鸦片,更是雪上加霜。

邹代均就是在这样一个艰苦的环境长大,好在毕竟是诗书之家,从小能接受很好的家庭教育。他秉性、气质和好学不倦,酷似祖父。光绪五年(1879)...

.
十年砍柴

吾乡湘中一带,民间特别重视风水。小时候听祖父和父亲讲过许多因屋场坟山风水好而后代发达的故事,在1949年前,常有宗族间为了争好风水的坟山讼于官府,乃至发生械斗。

因为重视风水,因此吾乡的“地仙”——即风水先生的地位很高。乡间的地仙多是懂点阴阳五行就出去混饭吃的人,而好的地仙,则需要具备丰富的文史和地理地质知识。只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人才可能成为好的地仙——雅称“堪舆学家”或“舆地学家”。

堪舆之学,当然有一些神秘甚至是迷信的东西,但里面混有中国传统的地理、地质和环境、气候学说,好的的堪舆学家必...

.
陈令申

东晋孝武帝司马曜一句玩笑话死得惨

陈令申 08月20日

作家、书协会员、文史学者,知名历史博主

 

孝武帝司马曜,是东晋王朝比较有作为的皇帝,正是他在位期间,创造了在军事史上堪称奇迹的“淝水之战”。而他自己则在外敌解除之后,高枕无忧地整天醉生梦死,游戏起人生来了。

 司马曜是个享乐主义者,平生有两大爱好,一是喝酒,一是开玩笑。

 他嗜酒如命,酒喝得邪乎,玩笑开得也常常让人瞠目口呆。有一天司马曜从早上起来就觉得特别爽,便吩咐中午在延寿堂欢宴群臣。司马曜心里痛快,酒喝得有点儿高了,说话舌头多少也有点儿不听使唤,但这都不耽误他的兴致。他站起身来,高举酒杯说:“诸位爱卿,你们说说,朕...

.
王冲

我们到底该在哪一天纪念抗战胜利?

王冲 08月15日

北京外国语大学公共外交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中国社科院日本政治中心特约高级研究员,美国国务院访问者(IVLP)

8月15日,当年日本天皇宣布投降的日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王新华,这些天正忙着筹备15日的一个座谈会。除此之外,纪念馆在这一天不准备安排其他活动。但王新华的脑子里一直想着一件事:向全国人大和政协提出把9月3日定为全国假日的议案。他说:“我不是人大代表,但我打算委托人大代表做这件事。”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学者和一些民间人士,大都主张在众多值得纪念的日子里选择一天,举行全国性的活动,隆重庆祝抗战胜利。但大家对到底选择哪一天则存在分歧。著名保钓人士冯锦华说:“不管选择哪个日子,纪念才是最重要的。...

.
陈令申

“靖难之战”建文帝下落之谜

陈令申 08月12日

作家、书协会员、文史学者,知名历史博主

建文帝像

 

 自朱棣“靖难之战”一役后,建文帝是生是死,他的结局到底怎样?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成为明史第一谜案。因为建文帝在太祖(朱元璋)严苛统治之后,力行宽政,所以他的遭遇引起了无数人的同情,他的下落就格外引人好奇,在各种野史、戏剧里可以看到人们无尽的猜测和演绎。下台后的建文帝下落,却又成了千古疑案,众说纷坛。  

 据《太宗实录》中记载,燕王进入金川门后,建文帝也想出来迎接燕王,然而又自叹道:“我何面目相见耶!”,不得已下令焚宫,顿时火光熊熊,建文帝携皇后马氏,跳入火中自焚,妃嫔侍从等,...

.
十年砍柴

 


 

19491月下旬,决定华北乃至整个中国命运的“平津战役”接近尾声,困守在北平的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将军审时度势,决定交出这座古都,并让所部接受解放军改编。

“剿总”司令部大部分高级军官表示追随傅司令官,而副司令兼任四兵团司令官李文表示反对,但大势已去,他无法改变傅的决定。而鞭长莫及的蒋介石也只能电话傅作义,让他允许南京派飞机来接不愿“投共”的高级将领。傅作义当然答应。于是李文召集石觉、袁朴两位中将商议一番,然后在傅作义献城之前,坐飞机离开北平,继续去校长麾下效忠。——而当时叶剑英通过李...


.
王锦思

清代哪些人流放东北

王锦思 07月25日

青年作家

 

王锦思 节选自《发现东北》第二部

 

在沙俄和苏联时代,有句俗语是:“讨厌他就流放他去西伯利亚。”

当时,流放西伯利亚是一种极其严重的惩罚。那里荒无人烟,极端严寒,这里的流放者还要忍受野兽土匪的袭扰,以及难耐的寂寞和孤独。想跑吗?从西伯利亚回到欧洲的难度,比越狱还凶险,比登天还艰难,最好老老实实呆着。

在清代,流放也是一种非人的折磨。于是,一个历史上的特殊群体产生了,这就是——流人。

流人,顾名思义,流放之人也,是犯人的一种。流放是古代刑罚的一种类型。而拨民,通常是朝廷为了充实边疆蛮荒之地的人...

.
陈令申

谁是毒杀光绪皇帝的凶嫌?

陈令申 12月29日

作家、书协会员、文史学者,知名历史博主

大清光绪皇帝像

    百年前,光绪皇帝突然驾崩,百年后,离奇死因大白天下。砒霜中毒已成定论,下毒凶手到底是谁?因何与光绪皇帝结缘,又因何结怨?

  嫌疑人之一:李莲英   证人:慈禧太后的贴身侍女德龄公主

    1908年11月,慈禧太后前脚一去世,李莲英就主动辞职,回家养老去了。

    李莲英和光绪皇帝之间所有矛盾的导火索只有一条,就是站错了队。错的理直气壮,错的趾高气昂,“只认太后不认皇上”似乎成了李莲英的成功秘诀。其实,何止是李莲英啊,自打光绪皇帝4岁进宫那天起,太监们...

.
ok--> 房地产市场 全球气候变化 俄乌冲突 妇女权益保护 超级名家八卦系列 中美贸易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