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苏莉

调研要“问”什么?

苏莉 10月10日

东方金诚首席债券分析师

于博主而言,问题提好了,调研就成功了一大半。那么调研中,应该怎么“提问”?谈谈个人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不要问公开资料里能查到的信息。博主在实际调研中,遇到过数次分析师抓着被访谈对象“算数”:A指标怎么增长那么多,B指标怎么变化那么大,C指标感觉算的不对……被问者,很多时候会“温和”中带着无奈地回应:这些我们披露的报告里都有,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回头可以联系我们财务总监,再核实下相关数据。所以,除非我们是想考验被访谈对象的记忆力和忍耐力,否则尽量不要问能在访谈以外找到的信息。

 

二、多问...

.
返朴

八卦:丙肝病毒研究获诺奖,委员会怎么选的?

返朴 10月09日

溯源守拙·问学求新。返朴,致力好科普。

 

撰文 | 郭晓强

 

10月5日,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尘埃落定,三位在人类丙型肝炎病毒(HCV)发现过程中做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奥尔特(Harvey James Alter)、霍顿(Michael Houghton)和莱斯(Charles M. Rice)平均分享了这一荣誉(每人1/3)。每年的诺奖颁奖总会引起讨论纷纷,大家议论最多的话题恐怕就是“为什么XXX没有获奖”,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

 

丙肝病毒HCV发现值得诺奖吗?

 

奖项宣布后,有关HCV是否值得获奖存在不同看法,有些人觉得档次不够,有些则认为实至名归。笔者个人...

.
二湘的十一维空间

得诺贝尔奖的女性还太少,女子有才又有德

二湘的十一维空间 10月09日

思想的碰撞,民声的回鸣。理性思考,感性文字。

   

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Jennifer Doudna和Emmanuelle Charpentier,图片来自网络

  在自然科学领域内,诺贝尔奖似乎一直存在着一道巨大的鸿沟,这就是对于女性或多或少的偏见。

诺贝尔奖殿堂里的女性

  文/愚石

  昨天早晨,新闻里说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美国的Jennifer Doudna和法国的Emmanuelle Charpentier,两位都是女性;前天,物理学奖由三位科学家共同获得,其中的一位,Andrea Ghez,也是女性。

  相较于去年,女科学家们在这两个奖项上颗粒无收,今年可说是平分秋色。但,如果浏览一下所有的诺...

.
蔡未名

美国这次会否“选”出首位女总统?

蔡未名 10月09日

未名,江南布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写过小说……

美国这次会否“选”出首位女总统?——

别误会,笔者这里说的不是2016年而是今年的美国大选。那一年的竞选对手是希拉里与特朗普,前者虽然总票数多于后者,但选举人票却少于后者,从而遗憾地与美国历史上的“首位女总统”失之交臂。

可是,今年的竞选对手不是两位男性即特朗普与拜登吗?何来题目之说?

没错,笔者命题时卖了个关子,实际上说的并不是正儿八经的“选”,而只是一种连带的可能性:若此次拜登胜选成为新一任美国总统,鉴于他明年将满78岁的高龄,再加上身体状况看上去似乎不是很健壮(这也成为特朗普对他的一个攻击点...

.
苏莉

“调研”要去看什么?

苏莉 10月09日

东方金诚首席债券分析师

彼得·林奇说,看“感觉”。

  “当我拜访一家上市公司的总部时,我真正寻找的是对这家上市公司总部办公场所的一种感觉。对于公司的事实和数据在电话交谈中就可以得到。   当我看到……公司总部办公室竟然挤在一个保龄球场的后面时,我马上对这家公司有了一种很好的印象 。当我看到那些高级管理人员在阴暗狭小的地堡似的办公室里工作时,我深感震惊,很明显他们根本不会把钱浪费在美化办公环境上。   在寻找一家公司的总部时我内心所希望的是,如果总部不是挤在保龄球后面的话,那么也是位于证券分析师不愿屈尊前往的...

.
蔡未名

为什么纳卡不是克里米亚?

蔡未名 10月07日

未名,江南布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写过小说……

为什么纳卡不是克里米亚?——

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在纳卡地区的军事冲突持续多日,已造成数百人死伤。虽然国际社会一再呼吁停火,但目前战事反而持续升级。笔者浏览了相关新闻包括财新网对两国高官的采访,感觉在有关问题上是“公有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局外人很难明辨是非真伪。不过以下两点应为确凿的事实:

其一,纳卡地区属于阿塞拜疆的领土,并得到国际社会及联合国多个决议的背书。对此连亚美尼亚方面也没有公开否认。

其二,纳卡地区的居民绝大部分是亚美尼亚裔,其主流民意一直要求“独立”或“认祖归宗”,并受到亚国明...

.
叶超

我的故事

叶超 10月04日

上海市曙光学者、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从事城镇化与城乡治理、文化地理、可持续科学和地理思想相关的教学研究工作

我讲的不是历史,而是现在,更是未来。

我不是在远处,也不是在近处,而是在这里,就在这里,当着你们的面,亲口讲给你们。

我讲过无数遍同一个故事,每一遍皆有不同。

我讲的不是故事,而是真真切切的人和他们的事情。

选择这些人和这些事,就是选择某条道路。

和他们一起,我并不孤单。

但终将,我将只能且必然走上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如此,我讲的所有故事其实都是关于自己。

这是我的人生。

真真切切。(2020-10-4)

.
安立志

鲁迅为秦始皇焚书一辩

安立志 10月04日

杂文时评作家

焚书坑儒与统一思想

——鲁迅为秦始皇焚书一辩

 

安立志

 

 

焚书坑儒是我国古代的重大历史事件。至于秦始皇当初焚了哪些书(哪些书得以幸存)、坑了哪些人(是儒生还是术士),由于年代久远,人们看法不一。后有大人物为之翻案,以致拍马文章多有留存。

 

翻案归翻案,却没人否定这一事件的真实性。研究这一事件,应当抛开立场与利益的纠葛,从更早的史料来着手。

汉政权是秦朝的终结者,虽有损益,毕竟汉承秦制。一般认为,焚书坑儒的权威出处,是司马迁的《史记》,书中记载不下三处,一处为《秦始...

.
王焱

王焱:味 道

王焱 10月04日

学者

  “人莫不饮食,而知味者鲜矣。”(《中庸》)中国古人很早就将味觉与鉴赏力联系在一起。于是成就了汉语中的“味道”一语。

  饮食辨味为什么能够进于道?这意味着进餐并不仅仅是为了充饥,养成食髓知味的鉴赏能力才是终极目的。古代的烹饪大师伊尹说:“鼎中之变,精妙之微纤,口弗能言,志弗能喻。”知味,不仅要求精细的感觉能力,而且还要求高明的判断和评价能力。这意味着人的生理感觉与理智能力永远不离不弃。它将审美之光照进了我们的厨房和餐桌上。

  古人喜欢援引烹饪之术以做譬,比如,宰相之职是调和鼎鼐,治理大国...

.
蔡未名

一起“高空抛物血案”引发的思考

蔡未名 10月04日

未名,江南布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写过小说……

一起“高空抛物血案”引发的思考。——

前不久见央视新闻报道:最近一则“天降铁球砸死女婴,整栋楼判赔”的消息,再次引起人们对这个经典法律问题的讨论。事发后,当地警方介入调查,但没能查出抛铁球者。于是女婴父母将事发地整栋楼的住户全部起诉至法院。当地法院一审判决,除家中确无人居住的不承担责任,其余121户业主每户补偿原告3000元。部分业主对此判决表示不满,准备提起上诉。

据介绍,法院的上述判决是依据吾国侵权责任法第87条之规定。 虽然法院方面反复申明“补偿”不是“赔偿”,缴纳补偿款不代表有过错,但对于法院的...

.
顾晓阳

顾晓阳 | 澡堂记趣

顾晓阳 10月03日

作家。著有《洛杉矶蜂鸟》《北京野事》

当年洗澡最常去的是八面槽的清华园。王府井大街北口(金鱼胡同西口)再往北,到灯市西口这一段,就叫八面槽,相传满清时这里有八个饮马的水槽——为什么呢?因为清朝的皇帝个个勤政,每天五鼓时分(凌晨3-5点)就开始办公,那些上朝晋见的官员们是走东华门进宫,所以半夜就都来到这里等候了。起得那么早又要长久等候,总得有个落脚的地方,吃个烧饼喝碗馄饨垫吧垫吧呀,东安市场就是这么发展起来的。他们的坐骑呢,也得饮上一饮,就有了八面槽。八面槽就在东安市场以北。   北京在计划经济时代,洗澡成了个老大难问题。个人住家不用想....
张宇伟

【宇伟观察】向周其仁老师学“做人”

张宇伟 10月03日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管理博士项目主任。北京大学高层工商管理(EMBA)硕士,美国福坦莫大学全球金融(MSGF)硕士。哈佛大学商学院领导力证书,新华网思客专栏作者

与周其仁老师在致福轩会议室

 

   12月20日是我熟悉的日子,因为那一天是我夫人的生日。而2017年12月20日又将是我一个难忘的日子,那一天,周其仁老师给我上了生动地如何做人的一课。

 

  早上9点04分,周老师给我发来微信:“宇伟,今天晚上的活动通知归你管?请把吴晓波先生列到出席人第一个。推介他的书,又在咱们园子办,把我排在前面,不合适,请改了以后重新发出”。我马上发微信给周老师:“明白,尊重您的意见,马上改”。按照周老师的意见,我们马上将活动通知做了调整和修改,修改后的活动通知题目是:【北大国发院...

.
蔡未名

原来,他用的是“犯规战术”

蔡未名 10月02日

未名,江南布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写过小说……

原来,他用的是“犯规战术”!——

美国总统大选首场电视辩论已经结束,笔者自然不可能看到实况,但从国内媒体转述的相关报道看,这场辩论已沦为“狗血之战”,主要的看点是双方如何互相实施“无底线攻击”,特别是特朗普,据统计他全场总共有70多次打断拜登的发言,完全没有政治家的“风度”可言。

特朗普为何置“社交礼仪”于不顾而这么蛮干?读了财新网总编辑张继伟的一篇分析文章,笔者方才恍然大悟。张先生在文中将特朗普此举比喻为球赛中的一种“战术”,既不停地采用犯规手段来打乱对方的进攻。他举例说:2006年足球世界杯中,...

.
蔡未名

“算法”对人类进步的利弊

蔡未名 10月01日

未名,江南布衣,下过乡,上过学,教过书,写过小说……

“算法”对人类进步的利弊。——

互联网已经进入“算法时代”,如今所有的网络媒体无不在运用“算法”。对此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在2020年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上发表的主题演讲中表示:“算法”对于人类获取信息的影响越来越大,投喂式的信息流造就了产品的黏性,但也考验着网络媒体的价值观。他发问:“当‘算法’成为网络媒体平台打开信息世界‘任意门’的钥匙,用户到底是看到了一个更大的世界,还是一个更小的世界?”

李彦宏表示,“算法”更应该去主动了解用户的高级目标,而不是追随用户本能的喜好。“算法”本身无罪,但“算法”不能...

.
李风

李风:荷风又一个里程碑

李风 09月30日

北京荷风艺术基金会创始人、名誉理事长。

从7年前创办荷风开始,我频繁地往返于北京和安新。北京是我居住的家,安新是我心中的牵挂和激荡源泉之一。   2013年5月,我筹谋准备了十年的北京荷风艺术基金会成立,我们选择的第一个项目地就是雄安新区安新县的端村学校。带着对这份事业的憧憬,我们一头扎进了乡村儿童的艺术教育里,开启了荷风的雏菊工程——我们带着专业艺术教师直接面向乡村儿童授课,给孩子们开设了芭蕾、管弦乐、美术、合唱等课程。孩子们从艺术的小白丁,走向被内行认可,甚至获得全国比赛金奖,被众多媒体邀约做客……端村学校作为一所普通的乡村学校,在过去....
胡泳

胡泳等 | 清华“教改”与新闻学院的未来(下)

胡泳 09月30日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摘 要】在信息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传媒业在发生巨变,新闻传播教育也面临着改革的巨大压力。2020年5月15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宣布取消本科招生,该消息引发了新闻传播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5月28日,资深媒体人叶铁桥邀请时任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杜骏飞教授、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胡泳教授、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校区传播艺术系潘忠党教授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张力奋教授,围绕“如何理解清华的教改风云” “新闻传播学科的未来境遇” “新闻人和传媒人的未来走向” 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关键词】 新闻学院;学科改革....
返朴

爱因斯坦的初恋

返朴 09月30日

溯源守拙·问学求新。返朴,致力好科普。

爱因斯坦在瑞士小镇阿劳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他与当地中学教师温特勒一家友爱相处,还与温特勒的女儿谈起了恋爱。她就是爱因斯坦的初恋。   撰文 | 卢昌海   爱因斯坦家有位朋友名叫古斯塔夫·梅尔 (Gustav Maier) [注1],比爱因斯坦父亲大三岁,出生于乌尔姆,自1895年起迁居到苏黎世,主管过银行和百货商店。爱因斯坦“辍学”离开路特波德中学后,这位梅尔先生曾于1895年9月24日致信,向苏黎世瑞士联邦技术学院 (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 Zurich) 推荐了爱因斯坦。学院主管阿尔宾·赫佐格 (Albin Herzog) 于....
秦晖

秦晖:“膏粱”复归——袁隆平与杂交水稻传奇

秦晖 09月30日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历史系教授

“良种”推广变奏曲     有点偶然的新方向   平心而论,我插队9年期间的田林县虽然也出现“高产粗粝”取代“低产膏粱”的趋势,但我们这里的“高产粗粝”毕竟没有搞到晋杂五号那样没法下咽的地步。那时我们确实是饥不择食,除了吃霉谷引发强烈抱怨和“卢德运动”外,对早籼稻、硬粒种玉米之类我们已经是安之若素,而营养价值低之类的问题我们那时根本就不懂。虽然1978年我离开农村进入大学后,一时以面黄肌瘦、个子矮小见称,如金雁挖苦的“黄黄细细的头发像苞米穗一样趴在头顶,黄黄的脸再带个黄边眼镜显得营养不良”(金雁....
汪丁丁

汪丁丁:关于假新闻的两本新书

汪丁丁 09月30日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和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教授,财新传媒学术顾问

现在发布的新书当中,约百余种,版权页标明的出版日期是2021年。这些明年出版的书,有二十几本引我关注。其中,两本书是专论假新闻的。封面,见插图1和插图2。这两本新书,构成2021年关于“假新闻”这一当代重要现象的正题与反题。移动互联网和自媒体的大潮,遮蔽了潜在可能的合题,至少,使寻求超越正题与反题的思路变得很困难。我的评论,借题发挥。浏览新书,激活自己的重要性感受。   第一本书的标题,“假新闻的心理学”。这是一本文集,四位主编,来自瑞士、澳大利亚和美国。假新闻之成为最显著的一项议题,与免于操纵的民主政治....
王焱
熟悉的“异乡人”   已经记不得是文革中哪一个秋日的黄昏了,大约是1975年罢,朋友张復带着一个人来到我当时寄居的亲戚家,说,“这是铁林。”放眼看去,只见一条敦敦实实的汉子立在那里。从此,我们就算相识了。   那时候我名义上在陕北插队,实际上呆在北京,到处搜求、阅读能够弄到手的古今中西各种书籍。当时北京的青年人里存在着各式各样的文化圈子,从文学艺术、哲学理论到时事政治,关注的中心各有不同。我那时候正耽读黑格尔的书。一本贺麟先生翻译的《小逻辑》在朋友圈里传来传去翻得稀烂。有时仅仅为了对黑格尔某个....
ok--> 房地产市场 全球气候变化 俄乌冲突 妇女权益保护 超级名家八卦系列 中美贸易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