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财新网首页 > 博客 > 清华百年校庆
加藤嘉一

北大离清华有多远?

加藤嘉一 05月09日

前任北京大学日本人协会会长

在邻居清华大学刚刚迎来百年校庆的令人欢喜之际,我趁机对母校北大进行一点回想和反思。在未来的时间里我希望看到的是,清华与北大这两所中国最高学府能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同舟共济,培养使得中国真正走向世界大国的人才。以人为本,靠人发展。

我在北京呆的时间最长的地方是北大。我的在华生活与北大离不开。感恩北大,没有北大,就没有今天的自己。

遇见北大也是一种享受。我已经毕业于北大,却将继续享受作为北大人的幸福感。尽管这种享受也带着压力。既然我是北大人,就要担当北大人的责任。适当的努力是必要的。但愿有一天能...

.
欧阳宁秀

    发表于天涯观察第144期2011年4月24日

    从1911年到2011年,清华大学世纪之寿了,很难得。期颐之年,饱经沧桑,曾经辉煌,亦历挫折。在这个关键的时间结点上,在这个举校欢庆的嘉年华里,有必要一一细数以往得失,事事盘点过往兴衰,不但是为下一百年铺陈序曲,也同时替未来中国勾画蓝图。

    列强环伺之下,庞大身躯的晚清帝国开始新政,兴办新学。十年改革期间,各地政府兴办新学五万余所,招收新生逾一百六十多万人。清华学堂区区二三十名教师、三四百名学生,不过是其中的沧海一粟。但这不大的校园,不多的师生,却在...

.
陈乐乐

百年校庆 - 清华校友谈清华和北大

陈乐乐 04月27日

澳大利亚众多“闲人”中的忙人

在不丹和尼泊尔呆了两周,刻意没有上网,似乎错过了些新闻要闻。昨天回到国内,晚上跟老爸老妈一边吃晚饭一边看新闻联播,看到清华百年校庆的新闻位居要闻,连澳大利亚首个女总理首次访华都位居其后,这让我这个在清华校园读过书的澳大利亚校友不由得不感叹。

其实从去年下半年起,我们校友的邮箱里就有不少关于校庆活动筹备和安排的邮件,还有校友们对于校庆感怀的文章典故。我挑着看了一下觉得有位70年代老校友写的关于清华和北大文化戏谈的文章挺有意思。遵照作者不署名字的要求,现转发如下供大家参考。。

**************

清华...

.
赵何娟

不应被遗忘的清华人

赵何娟 04月25日

财新记者

  轰轰烈烈的清华百年校庆,走在清华校园旁,都会被裹挟入那种喜庆的氛围之中。家人们也都酝酿假期来京小游,看看百年的清华园。家乡小表妹们均到了高中奋战高考的年龄,每当问起她们想考什么大学,答案很多,清华一定是其中之一,原因却很简单,更好找工作。

  中国的名校价值,越来越凸显的似乎只剩下就业好、地位高这一金牌附身了,这些天见很多人批评清华,也借批评清华来批评大学精神。我问一个小表妹,这样的大学你还愿意读吗?表妹说,愿意啊,能考上清华的都是成绩最好的学生,学校有奖励、市里面也有奖励。我问,那你喜欢读书...

.
王兰

清华、北大校庆活动琐记

王兰 04月25日

投资业者

最近清华百年校庆活动成为热议话题,也引起不少看法。笔者先后在清华、北大两所学校学习8年,经历了两校的百年庆典,谈点琐碎的想法。

两校的活动都过于官事化,代表两校校庆活动高潮的庆祝100周年大会都是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从官方来说这体现了重视程度,也许还有安保等方面的原因,但坦率而言有点不伦不类。从诞生时间来说,两校比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都要早,尤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党者大都与北大有深厚渊源,比照美国“先有哈佛,后有美国”的说法,考虑两校在现代中国的特殊影响力,说“先有两校,后有新中国”不算唐突...

.
王锦思

 清华大学为什么盛产政治家

 

王锦思

 

4月24日,清华大学100周年校庆日,上午10时,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纪念大会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清华校友胡锦涛主席,笔者的吉林德惠老乡、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发表讲话。

在培养政界杰出人才方面,清华大学超越北大跃居第一。根据调查统计,从清华大学毕业的杰出政治家校友人数最多,有49人,北大则有46人,位居第二。中国人民大学有36人,位居第三。

“杰出政治家”是指现任国家级正职领导、国家级副职领导、省部级等正职领导,第十四届、第十五届、第十六届和第十七届中央委员...

.
绿茶

【绿茶书情】:阅读清华

绿茶 04月23日

媒体副刊编辑

校庆图书之《清华大学一百年》

    明天是清华百年纪念的日子,《新京报》从18日开始,连续六天推出共计100版的清华百年特刊,有世纪风物、百年史图、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行胜于言和人文日新等六大主题,分别从清华百年风物、历史、学子、老师和成就以及当下诸方面,探究清华的精神和未来。

    除《新京报》外,各报纸和杂志此间也分别推出特刊,纪念这所百年名校的百年风云。如《看历史》的“毕业生——百年清华的中国年轮”、《文史参考》的“百年清华的六大拐点”、《生活月刊》的“国家的品格——中国在清华1911-2011”、《...

.
徐永恒

从北大清华走出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委员

徐永恒 04月22日

课堂内外杂志社总编、大学杂志社总编

 清华大学迎来百年校庆,作为衡量其办学成果和影响的指标之一,人们再次把注意力集中到百年来从清华走出了哪些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物,并与中国共产党的摇篮——北京大学相比较。以下数据分别统计了从北大、清华走出的担任过中国共产党政治局常委、委员等领导职务的校友,包括与政治局委员职务相当的政治局候补委员、中顾委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等。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我党、我国从不主张就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籍贯、学历、学籍等进行比较,所以有关数据、资料恐并不准确,仅供参阅,请勿引用。

    一、从北大走出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含...


.
陈远

清华与中国的现代化

陈远 04月14日

多年进行民国史研究

清华与中国的现代化
陈远   刊于《中国周刊》4月号,发表时有删节。此为原稿
今年的 4 月 24 日 ,清华大学将迎来她的一百周年纪念。清华的这一百周年,不仅是清华的一百年,更是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的一百年。早在十几千年,北大一百周年纪念的时候,也有人说过类似的话。事实上,在世界大学发展史上,确实也没有哪所大学,能像北大和清华这两所学校一样,和一个国家民族的现代化过程有如此紧密的关联与交织。
与世界诸多著名大学相比,中国的大学起步比较晚,但是起点并不低,仅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完成了自身的制度建设,成功地实现...


.
庄秋水

回归清华园

庄秋水 04月11日

专栏作家

 

 

 

 

 

 

 

 

 

 

 

 

1946年10月10日,静寂荒凉的清华园,一下子热闹起来。自从1937年秋离开秀美的清华园,师生们再度聚首于此,举办复校开学典礼。

自从5月份着手复员,至10月开学,五个月中,西南联大三校师生及眷属,四五千人,间关万里,自西南边陲迁回平津,清华师生有二千左右。六年前,他们的校长梅贻琦曾把清华比喻作风雨飘摇之秋的一艘船,漂流在惊涛骇浪之中,驾驶者唯有鼓起勇气坚忍前进;此时虽有长夜漫漫之感,但相信不久就要天明风停,到那时把这船好好的开回清华园。(《清华校友通讯》...

.
王兰

没错,是对清华大学的风险投资,不是清华大学的风险投资。

每年4月最后一个周日是清华大学校庆日,今年(2011年)为清华大学100年校庆。

中国大陆今天有点名气的大学多数跨越了满清、民国、新中国三个时代:如王文韶1895年在天津创办的“中西学堂”(天津大学)、盛宣怀1896年在上海创办的“南洋公学”(交通大学)、1898年百日维新期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张之洞1902年在南京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南京大学)等。清华大学年龄上是后来者,清华成立后半年就爆发了“辛亥革命”,据此推算清华应是满清治下创办的“最...

.
李志文

点评清华百年校庆获捐巨厚

李志文 07月12日

世界知名管理学者

李志文点评:

我从清华来,略知清华事。

清华在中国的得天独厚,远远超过美国的哈佛,在老美眼里,完全不可理解。中国孩子对学校等级的迷信,到了疯狂的程度。中国的孩子脑中,没有学习的乐趣、知识的美妙,只有腐臭的九品中正。中国的社会与企业,将关注集中于北大与清华,认为是登龙门的保证,富贵的象征。

这是中央集权、官本位的自然现象。在中华农业帝国5000年的文化里,嫡长子得到祖父母、父母的全部宠爱,就是防止兄弟竞争,而导致的手足相残。嫡长子制是农业社会中稳定祥和的保证,然而是最违反商业社会的公平竞争、人人有...

.
ok--> 房地产市场 全球气候变化 俄乌冲突 妇女权益保护 超级名家八卦系列 中美贸易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