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财新网首页 > 博客 > 恐怖主义
达沃斯博客

一张地图,展现2016年全球恐怖主义态势

达沃斯博客 12月21日

世界经济论坛中文博客

原文刊载于世界经济论坛,转载请标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


现代恐怖主义的样貌正在不断变化。2015年,恐怖主义袭击造成的死亡人数下降了10%,这是这一数字自2010年以来首次下降。

然而,恐怖主义指数的总体分数上涨了6%。这是因为包括部分发达国家在内的许多国家,正在经历创纪录水平的恐怖主义袭击。

自2013年以来,经济与和平研究所(IEP)每年都会编纂全球恐怖主义指数,以全面总结过去16年来,恐怖主义在全球各地的主要趋势和模式。

今年是IEP第四年发布这一指数报告。报告表明,2015年是发达国家在历史上直观感受恐怖主...


.
微思客WeThinker

恐怖主义源于伊斯兰教?|微思客

微思客WeThinker 09月11日

聚焦公共生活,致力于推出原创内容的志愿者团队

作者:Araby阿拉比|微思客特约作者,现居美国华盛顿   前段时间(本文系2015年旧文重发,——编者注)的法国杂志《查理周刊》遭恐怖袭击的事情在微博微信上都有了热烈的讨论,我看到不少关于伊斯兰教如何本质上是一种野蛮暴力的宗教的文字后,进行了一些粗浅的反驳。于是,有几个热心网友发我链接、给我看视频,以说服我相信伊斯兰教的“不可救药性”。更有位网友不停地警告我若不对抗绿教,我的末日就要到了。感情如此强烈,以至于我不得不拉黑了他(对不起了,这位兄弟!) 当然,也有人认为伊斯兰教并非不可救药,只是急需现代化....
达沃斯博客

筑起藩篱,就可以阻挡恐怖主义吗?

达沃斯博客 05月16日

世界经济论坛中文博客

原文刊载于世界经济论坛博客,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

 

2015年12月,BBC曾撰文称:“边境政策,正在成为欧盟头上新的‘紧箍咒’。”如今,不仅是欧洲,世界上的许多地方都正在经历一个逐渐切断联系的新阶段:看看即将举行的英国脱欧公投,看看那些将希腊赶出欧元区的讨论,再看看那些人员自由通行的申根国家边境之间逐渐立起的栅栏。

1985年6月14日,在风景如画的卢森堡小镇申根郊外,五个欧洲国家签订协议,正式建立了旨在“打破国家边界”的申根区。而如今,面对滚滚涌向欧洲寻求庇护的难民,申根区国家匈牙利阻止了难...

.
陶短房

欧洲恐怖潮:美国为何能隔岸观火?

陶短房 03月25日

旅居加拿大的中国专栏作家

“3.22”恐怖袭击发生在“欧洲心脏”布鲁塞尔,顷刻间震惊全球,而这已远不是欧洲近年来所遭受的第一次或最大一次、由极端原教旨国际恐怖组织所发动的恶性恐怖事件:小的不说,仅规模和知名度极大的,近十几年来便有2004年“3.11”马德里连环恐怖爆炸案(191死,2050伤)、2005年“7.7”伦敦公交系统连环爆炸案(56死,700人以上受伤)、2015年“1.7”巴黎查理周刊事件、“8.21”阿姆斯特丹-巴黎“大力士”高铁未遂恐怖袭击案,和去年底“11.13”巴黎系列恐怖袭击案等。

这些特大恐怖系列案件的幕后主使者大多来自“基地”或“伊斯兰国...

.
陈振铎

3月22日布鲁塞尔发生恐怖袭击前,窝藏4名去年11月巴黎恐怖袭击的恐怖分子的布鲁塞尔郊区小镇莫伦贝克(Molenbeek),一直是欧洲关注的焦点,虽然这次恐怖分子身份还未证实,但未免会让人把袭击和巴黎恐袭头号主犯萨拉赫(Salah Abdeslam)在布鲁塞尔郊区被捕联系起来。

11月巴黎恐怖袭击发生后,这位从巴黎北郊奥贝维利埃(Aubervilliers)出生、在莫伦贝克生活的青年其实一直就藏在和小镇一个火车站之隔的森林镇(Forest),直到3月18日在莫伦贝克被捕。而布鲁塞尔封城、欧洲动员全部安全力量都在找他,为何花了125天?媒体的报道隐隐...

.
达沃斯博客

恐怖主义的代价

达沃斯博客 12月15日

世界经济论坛中文博客

原文刊载于世界经济论坛博客,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

2015年全球恐怖主义指数显示,2014年恐怖主义对世界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了529亿美元,这是200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下图取自人道视野(Vision of Humanity)发布的指数,该指数基于经济与和平研究所(IEP)的保守评估,包括由恐怖主义造成的直接损失以及部分间接损失。这个表格以十亿美元为单位,展现了从2000年到2015年恐怖主义对全球经济造成的损失。

正如表格中所凸显的那样,恐怖主义的损失在2014年达到了峰值,甚至超过了2001年。2014年的损失相较2...

.
达沃斯博客

解读“暴力极端主义”

达沃斯博客 12月10日

世界经济论坛中文博客

原文刊载于世界经济论坛博客,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

今年,“打击暴力极端主义”这一短语成为了国际社会的热点词汇。

今年一月,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在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的演说,就聚焦于打击暴力极端主义。奥巴马总统随后主办了两场以之为主题的领导人峰会;联合国也将于十二月推出打击暴力极端主义的行动计划;无数国家如今也正在发展本国的相关战略。而最近发生的恐怖袭击,也正以其事实的严峻性,提醒我们这一任务有多么紧迫。

但一些最基础的问题还没搞清楚:暴力极端主义到底是什么?是什么导致了它的出现?如...

.
陶短房
 

也门“鸿门宴”:恐怖主义的结局是同归于尽?

 

叙利亚连绵不休的内战、“伊斯兰国”(ISIS)的肆虐和巴黎伤亡惨重的“11.13”连环恐怖袭击,吸引了全世界越来越多关注目光,而另一个自“阿拉伯之春”以来一直被恐怖袭击、内战和沙特等国武装干预纠缠不休的中东国家——也门,仿佛被大家遗忘了一般。

其实也门是一个绝不该被遗忘的“恐怖之源”:“阿拉伯之春”和“阿拉伯之冬”的一切乱象——乱哄哄的政权更迭、空欢喜的“一人一票”、内战和军阀割据、外国干预和恐怖势力崛起、原教旨和暴力、部落冲突、逊尼派和什叶派的对抗……不...

.
吴澧

恐怖新变种,割据旧对策

吴澧 11月22日

专栏作家

所谓的“衣似蓝国”在上周星期五(11月13日)对巴黎的恐怖袭击,有来自十九个国家的近一百三十人死亡,震惊了世界,更是击中了无数人心中柔软之处。有位法国作家曾说:每个人都有两个故乡,一个是出生的城市,一个是巴黎。这倒不是法国人讲大话。十月革命后苏联最当红的红色诗人马雅可夫斯基,也在诗中写过:我愿意永远住在巴黎,如果世界上没有另一座城市叫作莫斯科。天天号召打碎旧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鼓动家啊,居然也认可巴黎作第二故乡。

  当代恐怖主义,从巴勒斯坦解放组织1972年在慕尼黑奥运会杀害十一名以色列运动...

.
黄悦
朋友海瑟在纽约市一所私立学校教书,是位知书达理的年轻妈妈。她的女儿盖比今年六岁,在上小学一年级。上个星期五晚上,女儿盖比正要睡去,海瑟拿出她的手机,想看看脸书上朋友们的动态,结果手机被“为法国祈祷”、“为巴黎祈祷”这样的图文刷屏。海瑟今年八月刚和先生一起带着女儿去了巴黎游玩,所以她随嘴就带了一句:“巴黎好像发生了什么事情。”她的女儿顿时睡意全无,瞪着大眼睛就问“巴黎怎么了”。仔细看脸书上的新闻,海瑟知道原来巴黎遇到恐袭,但是她并没有多说细节,只是解释道:“坏人在巴黎做了坏事。”   海瑟庆幸女儿....
杨早

这本书是怎么来的?肯定不是我买的。大概是哪位离京时留在我这儿的?或者干脆是某网站购书时送的?完全没有印象了。而它现在哪儿,也完全没有在脑海里存盘。

 

书名叫《但不愤怒——孩子们写给恐怖分子的信》,(美)舒尔特、西尔塞编,梁卿译,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3年3月版。其时距“911事件”还不过一年半,属于跟热门时事沾边儿的书。绿色的封面,有不少孩子欢笑游戏的插图照片。才146页,很容易翻完。看过就撂开了,也没有想保留。

 

这几日因为昆明火车站的惨案,网上一片哀悼之声,也夹杂着杀气。很多人说昆明惨剧是“小型...

.
达沃斯博客

企业如何帮助化解暴力极端主义

达沃斯博客 03月06日

世界经济论坛中文博客

*原文刊载于世界经济论坛博客,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

打击暴力极端主义并无明确的“成功”可言。只有当我们携手合作,建立更加包容、公平、宽容和开放的社会,消除极端主义和激进主义的根源,才算取得成功。

安全不仅仅是没有冲突。多年来,世界经济论坛一直在探索更广泛的“安全”概念,包括能够实现经济机会和社会包容的政策框架。

全球目前面临的一大安全风险是社会凝聚力削弱。在许多国家,青年和成人缺乏机会,体制孱弱,就业质量低下,存在历史恩怨,社会缺乏宽容(这会滋生挫折感和绝望情绪),在本土和境外催生...

.
许纪霖

为什么我不是查理?

许纪霖 01月19日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许纪霖

如果说911事件改变了美国历史的话,那么,巴黎恐怖袭击事件,将改写欧洲的未来。它只是一 起简单的恐怖事件吗,还是背后有更深层的宗教因素?14年之前,哈贝马斯说过一句最意味深长的话:911事件“触动了世俗社会的宗教神经”,如今这根敏感 的神经再次被《查理周刊》碰触了。

“我是查理”——法国自战后以来最大规模的全民游行,发出了同一个 声音,然而依然有各种异质的声音存在。法国许多穆斯林学生拒绝为《查理周刊》死难者默哀,半岛电视台说:“这是一场极端主义之间的冲突,谴责那些可恶的杀 戮,但我不是查理。”阿拉...

.
达沃斯博客

赎金的道德困境

达沃斯博客 12月16日

世界经济论坛中文博客

*原文刊载于世界经济论坛博客,转载请注明来源。

有一位名叫詹姆斯·弗雷(James Foley)的美国人被恐怖分子绑架,他的兄弟迈克尔·弗雷(Michael Foley)曾收到过赎金要求,但FBI警告他,根据美国法律,向恐怖分子付钱是刑事罪。后来,弗雷惨遭处决。

任何非ISIS(活动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组织的成员也许都会同意,斩首人质是错误的。但是,问题并不是如此简单,具有较大争议的是欧洲政府秘密决定向他们支付赎金,来拯救其国民的事。

尽管ISIS人质来自多个国家,但目前它只对来自美国和英国的人质实施...

.
陶短房

悉尼人质事件:恐怖主义离你有多远   

陶短房 12月16日

旅居加拿大的中国专栏作家

 

悉尼人质事件:恐怖主义离你有多远

 

12月15日东澳大利亚当地时间10时许,悉尼市中心商务区马丁广场周围正沐浴在南半球特有的、圣诞前夕的夏日灿烂阳光下,人们或忙碌于公务,或为即将到来的假期忙碌,一派和平景象。

就在这光天化日之下,和平氛围之中,恐怖的威胁从天而降:一名身穿防弹衣、头戴黑头巾的50岁左右大胡子男子突然闯入马丁广场的瑞士莲巧克力咖啡馆,将店内店员、顾客劫为人质,并在靠街窗户挂出写有“万物非主、惟有真主、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格言,打出标明“伊斯兰国”(ISIS)的旗帜,要求和澳大利亚总理...

.
吴裕彬

 

原文发表于9月18日【联合早报】

前不久Susan Rice来中国访问了,其中有一个目的就是探讨“中国酱油”问题的解决方案。此酱油非彼酱油,“中国酱油”问题乃是由奥巴马总统在8月初接受纽约时报专栏作家THOMAS FRIEDMAN采访时提出来的,中国打美国的酱油(Free-rider)不一般,打了整整三十年。在这三十年里,中国韬光养晦,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与此同时美国却用不菲的人力,武力,财力在全世界诛杀暴君,推广民主,维持秩序。三十年后美国终于幡然醒悟,该向中国讨酱油债了,无怪乎当伊斯兰国(ISIL)威震四方,令世界不寒而栗的...

.
吴裕彬

昆明恐怖袭击启示录

吴裕彬 03月05日

职业投资人

 

原文发表于联合早报

 

 

1月13日笔者在【中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大国崛起】一文的投稿信中陈述:“中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明显是学习美国经验的结果。911事件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这些变革揭示了作为一个全球性大国所面临的安全威胁已经到了传统的国家安全组织结构,技术储备,硬件基础,人才配置所无法应对的地步,如果中国在崛起的过程中不注意吸取美国的相关经验,不排除未来出现中国版911事件的可能。”

 

结果一语成谶,3月1日21时许,昆明火车站广场发生了由新疆分裂势力策划组织的蒙面暴徒砍...

.
吴澧

本拉登毙命,主旋律哭灵

吴澧 05月10日

专栏作家

 

五一劳动节,美国海军的海豹突击队半夜突击劳动,击毙了全球头号恐战主义愤子乌萨马·本·拉登。消息传来,他在红朝的空餐主义愤子喽罗们,比死了爹妈还难 受。央视国防军事频道总监张欣发微博赞叹:“作为一个亿万富翁,放着好日子不过,非要与强权叫板,非要过野人的生活,拉登图的是什么?拉登是阿拉伯世界有 史以来最伟大的民族英雄。”当然,主旋律媒体将本·拉登尊为争执局第十号肠胃,也不是什么秘密。9·11恐怖袭击发生时,正有一个十四人的红朝媒体代表团 在美国访问。看到世界贸易中心倒塌的电视画面,来自央视的几位成...

.
ok--> 房地产市场 全球气候变化 俄乌冲突 妇女权益保护 超级名家八卦系列 中美贸易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