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1.2014
中外对话
活动家希望美国强大的领导力可助2015年的巴黎气候峰会达成全球性的协议。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每年一度的国情咨文中重申将保证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
奥巴马总统说,气候变化“已经开始危害西部地区,那里的人们正与干旱作斗争,而沿海城市则在遭受洪灾困扰。”他会像《气候行动计划》(2013年6月宣布)中提出的那样,给使用化石燃料的发电厂设定污染上限。
然而,他并没有提及加拿大至墨西哥湾的“拱心石XL”输油管线这个正在等待他批准的项目。
他对天然气发展的推动也遭到一些观察家的批评,他们认为此...
29.01.2014
艾德 金
小岛屿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说,科学研究表明,减排40%根本不够。
欧盟委员会提出了2030年前碳排放减少40%的整体目标,这一决定受到联合国最高气候官员的欢迎。
克里斯蒂安娜·菲格雷斯称此举意味着欧盟已开始推动减排,又发推特补充说这“对2015年协议来说是个积极的信号”。
欧盟的这个目标标志着它开始推动成员国制定2030年甚至更为长远的能源、气候政策。世界各国都想看看这些自诩“应对气候变化领导者”的国家将采取什么措施,欧盟此举也是向它们释放了重要信号。
欧盟气候官员康妮·赫泽高认...
林娜
14.11.2013
应对气候变化,仅在减缓其变化上做努力是不够的,还要学会适应它。
“虽然气候变化在领导层中获得不少关注,但在大众当中还不是当务之急,大众的气候变化意识也不强。” 图片来源:绿色和平
近日,亚洲开发银行发布了最新的《东亚区域气候变化经济分析》报告,讨论了气候变化的减缓和适应策略。亚洲开发银行区域知识共享中心主任、报告作者薄洋在接受中外对话采访时表示,中国虽已为减缓气候变化做出不少努力,但仍有继续提升的空间。
中:中国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上是否做出了充分的努力?
薄:中...
. 克里斯宾·麦斯罗格
19.11.2013
随着干旱、洪涝灾害日趋频繁,太平洋岛国面临全体移民的威胁,他们呼吁世界主要碳排放国迅速采取减排行动。
气候变化若无法减缓,菲律宾等国则急需各方帮助以适应气候变化。图片来源:Nove foto da Firenze
上个月,13个太平洋岛国的领导人在马绍尔群岛会晤,呼吁经济大国减少碳排放,以免他们成为世界首批气候难民。会议得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国的支持。会议举办地马绍尔群岛的最高点海拔仅为3米。
这是在马绍尔首都马朱罗召开的第44届太平洋岛国论坛。会议通过宣言,表示该区域将力...
08.11.2013
更多内容,请见:
新气候变化协议前景犹未明朗,怀疑论者已唱衰联合国多边谈判体系
许多人仍认为京都议定书对气候变化治理缺乏雄心。图片来源:Greenpeace
伦敦—接下来的两周里,来自190多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将会齐聚华沙,试图就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达成一个新的全球协议。对于这次会议,人们不求能够取得多大进展,唯愿不会出现最坏的结果。
联合国多边谈判体系的未来也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该体系最受人推崇的就是它让所有观点都有了一个平等的发声机会,最起码,在气候谈判中就是如此。然...
.塞布丽娜 舒尔茨
迈克尔 斯泰温斯
25.10.2013
更多内容,请见:
飓风桑迪等极端天气表明,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对纽约等城市来说至关重要。
图片来源:Michael Nagle / Greenpeace
可持续的低碳城市并不能满足未来的发展需求。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次评估报告强调,未来洪水、风暴潮和热浪恐会日趋频繁且愈加剧烈,对城市及其居民、基础设施等财产构成巨大威胁。
2012年美国桑迪飓风和2011年泰国洪水等自然灾害表明,气候变化会引发极端天气,造成巨大的损失,而城市首当其冲。
联合国国际...
中外对话
27.09.2013
更多内容,请见: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气候报告新鲜出炉,中外对话采访了环境领域专家,听取他们对最新报告的意见以及对未来气候科学和政治方向的展望。
徐安琪,耶鲁大学博士后
“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对于中国来说尤为值得关注,根据2011年的一项研究显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低海拔沿海城市的城镇居民数量占人口总数的比例较高(约26.6%)。沿海低洼地区特别容易受到极端气候的影响,灾难已经在中国的几个主要城市里上演,2012年的夏天北京便遭受了近六十年来最大的暴雨,导...
.亨利·基平
26.09.2013
更多内容,请见:
有效的全球气候变化协议遥遥无期、多国深陷政治僵局,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是不是应该从范围较小的城市治理模式中借鉴经验?
城市领导人所需的能力和面临的现实都与国家领导人大大不同。图片来源:wecand
本文是皇家艺术学会亨利·基平对《假如市长治理世界》一书作者本杰明·巴伯的采访。
亨利·基平:你是怎样开始关注城市及其在解决全球问题中可以发挥的作用的?
本杰明·巴伯:我一直在研究如何使民主在各种不同的机构和各种不同的规模上发挥作用。我们都知道民主...
. 托马斯·霍尔认为,中国的气候政策也主要依赖于政界支持、反对者之间的力量平衡。
(“甘肃干地”,张志荣画,展于联合国会谈2008。图片来源:绿色和平)
绿色和平组织中国区的李硕近日在“中外对话”撰文指出,联合国气候会谈能够促使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制定更宏大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这一乐观估计与人们对会谈的普遍看法大为不同。尽管全球气候会谈已持续了20年之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