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张龙清

潜伏

张龙清 10月28日

就职于某商业银行总部

 最近一段时间来,市场的目光都聚焦在欧元区,欧盟峰会的一举一动牵动着市场的神经,俨然成了市场的主角。不过,有主角就需要配角,而美元显然成了这一段的配角。这是真的吗?历来,或者说自从二战以来,美元是当仁不让的主角,难道这次真的不一样了。

这让我想起了不久前热播的一部电视连续剧《潜伏》,表面上看剧中的余则成沉稳、不爱出风头,但实际上背地里一直在行动,一次又一次地且悄无声息地歼灭军统的计划,其实看过本剧的观众都知道真正的主角就是余则成。反观现在的美元,何尝不是这样?在欧元区闹得热火朝天的时候,特别是紧...

.
陈言

日本纸媒告急

陈言 10月27日

日本企业研究院执行院长

 

“我最终未看到《朝日新闻》直面核电问题的报道,几十年来的信任在化为灰烬,一气之下我决定不再订阅”

 

“因为地震的原因,我们的业务比去年减少了一些。”“因为地震的原因,我们的发行量减少了不少。”如果现在去日本访问纸质媒体的话,一定会经常听到这样的话。

 

“ 3· 11”大地震之后,报纸、杂志、漫画等日本纸质媒体正在急速走向衰落。

 

日本报纸杂志的发行量是由一家非常严格的第三方调查机构 ---“日本 ABC协会”调查公布的。在地震过去两个月后的 5月, ABC协会公布的调查结果是:“(日本第一大报)《读卖...

.
张培鸿

从卡恩无罪看错案追究

张培鸿 10月27日

专职律师

 

卡恩无罪,那么谁错了?

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卡恩涉嫌性侵美国酒店服务员迪亚洛一案,不管在美国还是在法国,其刑事部分已经结束。仅从结果看,显然是个错案,对卡恩的指控,还未到法院审判阶段,在检察官这里就撤销了。

就卡恩本人来说,他遭遇的损失是惊人的。首先他丢掉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的位子,其次在道义和时间上失去了参选法国总统的可能性,再次是由此案牵出的其他案子(包括法国女作家巴农在法国控告他),使他身虽未败,名却已裂,正所谓一错百错。

然而,面对这样一个“错案”,卡恩本人却只能自认倒霉,...

.
沈乎

一个赞比亚劳工的账本

沈乎 10月27日

财新传媒记者

 

杰克森为一家中资铜矿的下属承包商工作。昨晚六点半,他带着汗臭味儿坐到我们面前,晾出了他的工资单。

9月份,他工作了29天,到手的全部薪酬(包括基本工资、加班工资和各种补贴)是130万克瓦查(约260美元)。

他从不知道自己的加班时间是如何统计的,虽然每个月的工作时间相差很大,但到手的工资都差不离。如果他向人事询问,为何上月加班很多,薪酬却没有变化。人事就会给他5万克瓦查,但这5万克瓦查从未被计入工资单。

他有四个孩子,每年要为他们支付225万克瓦查(约450美元)的学费,摊到每月就是18.75万克瓦查(约37.5...

.
陶郁

本月BBC纪录片概览[2011/10]

陶郁 10月27日

英国牛津大学政治学博士研究生

The Woodstock Watch:  A monthly independent view/review of BBC documentaries 

Volume 1, Issue 1 (October 2011)

TTT

风物长宜放眼量。

☆☆☆

月度编辑推荐[The Editor’s Taste of the Month]

JFK: The Making of Modern Politics

TTT

Britain's Park Story

时长:59’07”

首播:BBC Four, 9:00PM Mon, 2 Aug 2010

链接:

影片视角:第一人称。

官方介绍:The British invented them for the world, and they have been described as 'the lungs of the city’ - historian Dan Cruickshank reve...

.
车宏卿

听杨壮教授等讲述西点军校

车宏卿 10月26日

自比井中之蛙,见不了多大天。又愿意写点东西,更愿意以文会友。

探求西点军校之魂

――听杨壮教授等讲述西点军校

车宏卿

 

科技压缩地球,使甲方与乙方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

网络缩短历史,使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

开放排斥落后,使通律与特色之间的反差越来越小;

多元冲击垄断,使去伪与求真行为的难度越来越小。

                                ——宏卿2011年自语

标签:西点 灵魂 文化 借鉴 建议

在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推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背景下,20111025日晚,听到了北大教授杨壮教授的一席讲座。感觉真开眼。如果能够摸准西点军校的灵魂,如果西点军...

.
孙昊

资本要素的回报与占领华尔街

孙昊 10月25日

保德信 PGIM 中国

 

生产要素(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等)的回报是指各种生产要素在一定供求条件下根据自己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相对贡献而获得的相应报酬。生产要素回报的分配是社会经济活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社会再生产是否可以有续地进行,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在实际社会经济中,生产要素的回报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生产要素的稀缺程度;二是生产要素所有制的性质;三是政府对要素回报的分配调节政策。在任何国家或任何经济体中,如果某种生产要素相对稀缺,则该生产要素的回报就相对较高。一国的经济发...

.
王冲

以色列无敌是因为尊重生命

王冲 10月25日

北京外国语大学公共外交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中国社科院日本政治中心特约高级研究员,美国国务院访问者(IVLP)

1等于1027,1等于4600,1等于5000,这是幼儿园的小学生都知道的错误,但却发生在一向以精明著称的以色列人身上,而且,他们不以为是错,还认为“无比伟大光荣正确”,甚至最高法院也要为了让这个等式成立修改法规。

此事说起来并不复杂。10月初,以色列决定释放1027名关押在以监狱内的巴囚犯,以换取2006年被哈马斯俘获的以军士兵沙利特。

其实,此举并非首创,以色列为拯救本国国民从来不遗余力,即便双方战俘的交换人数比例大为失衡,也在所不惜。以色列特工沃尔夫冈·洛茨就是一个例子。上世纪60年代,以色列情报部门曾经以包括9名...

.
南桥

丑陋的华人社区  

南桥 10月25日

旅美学者,专栏作者

这个问题要是长篇大论起来,三天三夜说不完,我只能零零星星举几个例子,不求全备,但希望能大略说明一下问题。

  不知是不是仅仅我们这里这样,但我发觉,我们这里的圈子,素质比国内一般人差。因为圈子小,关系密切,所以相互传播流言,窥探隐私,勾心斗角,凑一起说的都是房子绿卡孩子得奖这些事,或是吹嘘自己的生意。一个人住着大房子,美国人各过各日子,平时很少有人来专门瞻仰,大家落寞得很,于是就你一场我我场办Party, 互相炫耀。最近几年,所有的聚会我一概不去。我不需要为此作任何解释,仅仅是因为讨厌。当然这些炫...

.
曹海丽

【柏林来信】为什么我们不能自由地离开中国

曹海丽 10月24日

《新世纪》周刊首席记者

今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17)将于11月底12月初在南非德班举行。为了提供便利,南非政府决定向所有注册成功的参会人士——包括政府代表、非政府组织,以及媒体——提供落地免费签证。

 

这对所有需要南非签证的人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但我们除外。因为中国政府有规定,没有签证,中国公民不能出境。

 

这个政策是我在两年前才知道的。当时我要去泰国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的一次年中会议。泰国此前为了吸引游客已经放宽政策,允许所有外国人落地签。我想我可以不用在国内办签证了。

 

这时一个同事告诉了我...

.
巫楠

哈佛精神VI:智能时代麻烦多

巫楠 10月24日

北京记者,2011-2012年哈佛大学尼曼新闻学者,亲身记录哈佛校园的奇人轶事,解释哈佛精神的社会和人文影响力。

本周哈佛各课程相继中考,校园相对平静。我就分享些最近的生活感受,在美国如何适应越来越多地和机器服务打交道。

我刚刚被邀请参加一个国际研讨会,需要办理签证。遗憾的是波士顿没有外国使领馆,要办签证就近得去纽约、华盛顿,或者把所有材料快递到那里。FedEx是很多使领馆指定的快递服务。为了赶时间我选了他们最快的服务,单程要三、四十美金,预计第二天早晨会到达。第二天,我习惯性地追踪了邮件进度,结果发现到下午一点都没有如期到达,那是很多使领馆当天签证服务截止时。打电话到客服,他们说不清楚最新情况,可能是机械故障...

.
孙昊

谈谈"欧洲病"

孙昊 10月21日

保德信 PGIM 中国

 

了解经济史的人一定都听说过“英国病”(British Disease)。这是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30多年间,英国的经济增长放缓,个人收入实际增长减速,在全球中的地位日趋下降。尽管在撒切尔执政期间英国的整体状况得到大大改善,但英国在全球的相对地位已经不比从前,其经济规模曾经几乎被意大利超过。近两年来,我们也听到了这样质疑的声音:“美国是不是继英国之后也染上了‘英国病’”?。

         其实,目前世界上还有一种病,对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而言,也是最要紧的一种病,那就是“欧洲病”。这种病从欧洲核心国家蔓延开来,...

.
陶短房

卡扎菲之死:当“主角”们开始谢幕  

陶短房 10月21日

旅居加拿大的中国专栏作家

 

卡扎菲之死:当“主角”们开始谢幕

 

卡扎菲看来是死了:他的尸体照片、影像已传遍网络,金手枪也成为胜利者炫耀的战利品。他的遗体据说已被运往的黎波里,对于一个曾接受过多次西式治疗的人而言,现代科技会很快判明,这是不是他的真身。

即便肉体上未死也无足轻重:苏尔特和拜因沃利德,最后几块飘着他绿旗的利比亚国土已经或即将易手,一周前他呼吁“全体利比亚人民”走上街头,表示对他的支持,可从居民区阴暗处走出的,不过区区几十人而已。一个已被国际社会抛弃、被自己国民抛弃的人,死了固是死了,活着也还是死了。

利比亚...

.
陈言

日本式的士

陈言 10月21日

日本企业研究院执行院长

 

  如果不是乐在其中,或是退休后发挥余热,要干开的士这一行也干不久的。在日本,的士司机是一个值得尊重的行业。

  

 

  相隔数月,和几个同学去见大学老师后,老师还像过去一样,请我们这些已经年过半百的学生吃饭。天色已晚,老师准备打车回家,在东京街头等了一辆又一辆的的士过去,最后看到有车顶上挂着一个黄色灯笼状的“个人出租”后,老师才举起手把车招停,乘坐这辆“的士个体户”回家。

 

 

  我的老师只乘坐个人的士的原因却是,“的士司机太苦,的士个体户更苦”。以至于我们这些学生,在当着老师的面...

.
陶短房

卡扎菲:一“死”了却无限事   

陶短房 10月20日

旅居加拿大的中国专栏作家

 

卡扎菲:一“死”了却无限事

 

卡扎菲“死了”,至少许多消息都这么说,而且,有图片为证。尽管还缺乏独立消息的证实,尽管在整个利比亚战争过程中,不论卡扎菲或反卡扎菲方面的信息,都一贯地真伪难辨,但我们仍可以说,他很可能死了。

最初的消息,是他乘车逃亡时被北约空袭击中,双腿负伤被俘,独家放出这一消息的前线指挥官阿卜杜勒.马吉德.穆雷加(Abdel Majid Mlegta)更一度表示,被俘的卡扎菲正送往后方,一同被抓获的还有卡扎菲的表弟兼政治顾问易卜拉欣(Ahmed Ibrahim)等人,但随后的消息却是他“当场死亡”,并有未证实...

.
陶短房

不要让卡扎菲“复活”   

陶短房 10月20日

旅居加拿大的中国专栏作家

 

不要让卡扎菲“复活”

 

卡扎菲可能被打死了,至少目前流传出的许多信息都足以让人产生这样的判断,尽管利比亚冲突爆发以来,信息的真实性始终是个令人头疼的大问题。

即便他没死,但他的政治生命也早已完结:大多数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已承认新政府,周边所有邻国也都表示,将不会接纳他入境避难,他的“抵抗到底”呼吁只得到少数死党、亲信的响应,和他本人的身体力行,尽管这让利比亚战局又多拖延了近两个月,但从全国局面上看,不过是于事无补的困兽之斗。就算他再度脱身,甚至过不多久放出条录音来恶心人,但他最后的堡垒——苏尔...

.
沈乎

非洲镜鉴

沈乎 10月20日

财新传媒记者

 

今天在卢萨卡(Lusaka)见两位朋友时谈到籍贯,我说我是江西人。一位朋友说:哟,江西人,打响了两枪。

南昌起义第一枪。我问,哪里第二枪?

话一出口,我立刻回过神来:他说的是柯蓝煤矿枪击事件。我心里虽很难受,也无法反驳。2010年10月,在江西人投资的柯蓝煤矿,因用工条件恶劣,数百名矿工冲击煤矿办公室,两名中方管理人员枪击工人,造成12人受伤。这是近年来中赞关系中性质最恶劣的事件。

此次事件激起了赞比亚民众极大愤怒,也被当时的反对党、现在的执政党PF(Patriotic Front)所利用。直到现在,我们随机问赞比亚民...

.
吴澧

欲占华尔街,先乱西雅图

吴澧 10月20日

专栏作家

这几天,从资本主义旧世界的心脏——纽约传来的消息,令国内革命群众和爱国青年心情激奋,斗志昂扬。美国劳动人民要占领华尔街!这世道真的要变了!

不过,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美国大概也不是那么容易垮掉的。而且《圣经》说得好,“太阳底下无新事”,所谓的“占领华尔街”,真就那么新潮?

西方这股潮流,其实是从1999年WTO部长级会议开始的,断断续续一直蔓延到现在。因为最近在休假,没有特别注意华尔街的示威。十二年前那场暴乱,本人 即使算不上身在现场,至少也在会议地点西雅图,倒是有些记忆可以分享,特别是关于警...

.
张龙清

旮旯的秘密

张龙清 10月19日

就职于某商业银行总部

昨天,同事陆陆续续搬进了总部大楼,各自就位坐了下来。环顾四周,各个旮旯位置坐的不是处里的主持就是处里的大拿,为什么部里的中坚力量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旮旯,这里隐藏着什么秘密,不由得让我这个经济学生想从经济学上去解释。在经济学上有个著名的假设,就是人都是selfish,中文叫自利,旮旯比别的位置能带来什么利益呢?方便?看起来进出并不方便。另外,现在都是数字化办公,基本上装上电脑,连上网路就可以工作了,与位置关系也不大。那到底为了什么呢?这个倒可以问问他们。不过,这样做肯定有经济学上的意义,这让我想去了一个...

.
陶短房

埃及:当开罗再次响起枪声  

陶短房 10月18日

旅居加拿大的中国专栏作家

10月9日傍晚,埃及首都开罗市中心再次响起枪声,军警和示威者旋即爆发激烈冲突,据埃及临时政府卫生部宣布,冲突导致26人死亡,212人受伤,死者和伤者中分别包括4名和86名军警。实际执政的埃及军事当局旋即调动大批军警和装甲车,并宣布宵禁至次日早上7点。据报道称,不但开罗,第二大城市亚历山大等地也爆发了示威和冲突。这是穆巴拉克下台后,埃及规模最大、死伤最惨重的街头暴力事件。

 

事起教派冲突 责任各方推卸

 

各方消息来源都表明,此次发起示威的,是埃及境内的科普特基督徒。

10月1日,埃及南部阿斯旺省一座新建的...

.
ok--> 房地产市场 全球气候变化 俄乌冲突 妇女权益保护 超级名家八卦系列 中美贸易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