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安立志

隋炀帝走遍祖国大地

安立志 11月08日

杂文时评作家

——隋书手记之6

我国古代皇帝外出巡视,也叫巡游、巡狩,按照今天的说法就是视察、调研。一般说来,热衷外出巡游的皇帝,都是雄才大略或好大喜功的主儿。隋代之前,这方面的典型,不过秦始皇、汉武帝二人。隋炀帝作为后来者,“慨然慕秦皇、汉武之事”,在其当政期间,曾七次出巡,其中三次北巡,一次西巡,三次南巡。登基之初,大业元年(605)八月,隋炀帝一巡江都(今江苏扬州)。大业三年(607)四月,炀帝首度北巡,到达榆林、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县)。大业四年(608)三月,炀帝再度北巡,到达五原、恒山(今内蒙古、山西)。大业...

.
周 琼

英国和美国的爱恨纠葛

周 琼 11月05日

金融从业者,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高级研究员。微信公众号“玉鉴琼田”

在我生活的岁月中,我们所有的问题都来自欧洲大陆,而所有的解决方法都来自全世界说英语的国家。

                                    ——撒切尔夫人

英国美国是同一语言分开的个国家。(England and America are two countries divided by a common language.

                           ——伯纳剧作 

英国,在鼎盛时期曾统治约全球1/4的疆域和人口,把英国的语言和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英国金融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在《帝国》中写道:“维多利亚女王(1819年-1901年)统治的最后几年,帝国的自...

.
安立志

岳飞怎么成了大地主?

安立志 11月04日

杂文时评作家

报纸副刊有时很尴尬,请来一位名家,又是请赐稿,又是开专栏,却不想这名家只肯施舍“剩饭”,把早已登过的东西“赐”给编辑。一篇以“岳飞的不动产”为主题的短文,就曾拜读三遍,分别见于《羊城晚报》、《齐鲁晚报》和《法制博览》。

 

名家未必出名作。一些名作,语言如同嚼蜡,观点极少出新,无非是些白领茶余、小资饭后的壶底波澜。不过,此篇却是语惊四座,岳飞竟是一个大地主、包租公、大富翁。

 

作者引述的史料,来自岳飞之孙岳珂的(《金佗续编》,岳飞平反后,南宋王朝返还其遗产,计有“钱——三千八百三十二贯...

.
吕品

监狱中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吕品 11月03日

独立撰稿人、《经济观察网》特约记者

大约两百年前,被关押在英国监狱中的美国黑人战俘,曾在狱中上演了一出全男班的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看到这里,你会不会跟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时的反应一样:是真的吗?有点离奇了吧?英国监狱中有美军战俘?黑人战俘?会演莎剧?但是历史就是这么神奇,有时候让人最难以置信的故事反而是真实的。

 

事情发生在英格兰西南角的达特穆尔(Dartmoor),在那片辽阔而苍凉的丘陵地带上,建有一座大型监狱。监狱始建于拿破仑战争期间的1806年,目地是为了收容法军战俘。当时英国海军封锁了北美的港口以阻止其与法国之间的贸易...

.
南桥

柏林墙倒塌的文学解读

南桥 11月03日

旅美学者,专栏作者

可能很多朋友知道要糖果装古怪精灵的“万圣节”(Holloween), 其实在其次日,还有一个天主教的All Saints Day, 这真正是“万圣节”,是给炼狱中的人祈祷,并呼召人们过圣洁的生活,这是在11月1日。次日,还有一个“万灵节”(All Souls' Day), 是纪念所有死去的万灵,不管是神圣的不神圣的。几年前,我翻译过荷兰作家诺特博姆的《万灵节》,此书似也无再版,为它的万灵祈祷。非常遗憾,我为它的亡灵祈祷。

 

《万灵节》或许是对柏林墙倒塌的最好文学解读。这部小说是一思想小说,情节很淡,只不过是一个摄影家,在柏林街头晃荡,拍摄...

.
安立志

增美与溢恶

安立志 10月31日

杂文时评作家

邓广铭先生在《岳飞传》后记中指出,有关岳飞的史料主要有三类,即官史、野史和家史。官史即南宋的官修史书;野史是民间的私人著述;家史则是岳飞之孙岳珂的《鄂王行实编年》,而家史在后世影响最大。在这里,先撇开野史不谈,主要就官史与家史对岳飞的记述略作评述。

 

先说官史。官方修史是我们的优秀传统,中华古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长达数千年,就得益于这一传统。然而,在历史上,既有“脏唐臭汉”、“弱宋腐明”的说法,亦有“相斫史”、“吃人史”的评价。岳飞是南宋时期的民族英雄,对于这一结论,毕竟争议不多。但在南宋...

.
何帆

为什么中国的计划经济和苏联的计划经济不一样?

何帆 10月30日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U型组织和M型组织 上一篇《 计划经济在中国的起源》提到,中国仿照苏联的经验,制定了“赶超战略”,并走上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道路,整个经济体系最后都变成了计划经济。虽然苏联和中国高度指令化的计划体制有很多相似性,都是为了将有限的资源优先分配给重工业部门,但改革前中国的经济结构仍然不同于苏联的计划体制,这也导致二者后来在改革路径和转型结果上的差异。   著名经济历史学家钱德勒对比了美国汽车公司的两种组织结构。一种是以福特公司为代表的U型结构,在一个大公司下面有销售部、市场部、制造部等专业化部门,这些部....
孙越

契科夫和他的狗狗

孙越 10月29日

旅俄作家、俄罗斯文学翻译家

我前不久拜访了作家和乡村医生契科夫的庄园 它距首都莫斯科七十公里之外近郊 庄园里除了契科夫铜像外 还有他钟爱的两只狗狗的铜像 那是两只看上去蠢蠢的达克斯狗 一只叫辛娜,另一只叫布罗姆 它们其实一点都不蠢 他们善良而又顾恋主人 每天晚上,辛娜头一个跑进契科夫房间 它将两只前爪搭在主人的膝头 用温存的眼神与他交流 这时,契科夫医生立即涌出怜惜之情 他轻轻抚摸着辛娜,喃喃自语: 辛娜啊,辛娜,我知道你不舒服了,你该住院治疗, 别担心,一切都会好! 他们就这样,一聊就是一个多小时 辛娜聊够了,前脚跑出房间 布罗姆后脚即到,他也把前爪搭在契科夫膝头 跟辛娜一样,他们再聊上一个多小时 每晚,契科夫的家人都会面带笑容 倾听着这个伟大的作家-医生 与他的狗狗们情深意长的对话  .
安立志

张之洞抵制外国词语

安立志 10月27日

杂文时评作家

 

20144月,专程驱车到河北南皮拜谒张之洞墓园。墓园座落在双庙村北的麦田里,孤寂而冷清。这个生前曾位极人臣,死后(“文革”中)被掘墓抛尸的清末名相,他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简称“中体西用”),至今余响不绝。“中体西用”并非为了维新或立宪,“戊戌春,佥壬伺隙,邪说遂张,乃著《劝学篇》上、下卷以辟之。大抵会通中西,权衡新旧。”(《张之洞全集》,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P10621)为维新与立宪设定底线,才是他的直接目的。

 

不能说他对贯彻这一方针没有诚意。张之洞是极看重名节的“清流”人物。他...

.
安立志

谁主《良马对》?

安立志 10月26日

杂文时评作家

似乎所有的“对”,都是两人以上且事有主次,比如《隆中对》的主角是诸葛亮,《窑洞对》的主角是毛泽东。标题的“谁主《良马对》?”意思很清楚,就是在这次“对”中,主角是谁,搞不清了。

 

“良马对”的故事,发生在南宋初年。高宗赵构与马的关系,见之于话本的,有泥马渡康王的传说;见之于史传的,就是这则《良马对》。这个窝囊皇帝,在金兵南侵,河山沦陷之际,他却是一个偏安一隅,苟且偷生的庸碌之辈,但他偏偏以识马自诩,似乎堪与伯乐一比。为避讹误,抄一段史料:

 

上与辅臣论兵器,因曰:“前日岳飞入对,朕问...

.
安立志

岳珂的化妆术

安立志 10月24日

杂文时评作家

(岳飞之孙岳珂)

我向来认为,后人对于前人,尤忌溢美与抹黑。恶者不因溢美而善良,善者不因抹黑而邪恶。反之,溢美之于善者,无疑于佛头着粪,抹黑之于恶者,倒近乎制造疑案。不论治史还是论人,均应以客观求实为旨归。

 

岳珂作为岳飞的嫡孙,他在整理其祖父的史料方面,下过一番搜遗辑录之功夫。但在其编著的《鄂王行实编年》和《吁天辨诬录》中,却不止一次地对其祖父滥用化妆术——他隐瞒了岳飞的贫寒家世,称其出身于书香翰墨之家;歪曲了岳飞中原作战的进军史实,臆造了一场子虚乌有的“朱仙镇大捷”;颠倒了“良马论”...

.
吴晓波

吴晓波:国运交错的中国和日本,恩怨如麻

吴晓波 10月24日

财经作家,“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

昨天,是日本明治维新150周年,这位邻居的这场改革,深刻影响了中国的百年国运。 我们从历史和当代的角度,为大家讲述明治维新的现代意义。在这里,我们将进度条回拨到150年前,通过吴晓波的《跌荡一百年》,还原一下中国和日本究竟是如何走上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的。   文/吴晓波(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未死将生的时刻   在中国企业史的研究中,日本是一个很可以参照的对象。在过去的150年间,这两个东方国家在三个重大的时间点上出现过惊人的类比点。   第一个时间点是1870年前后,当时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发动....
何帆

何帆:计划经济在中国的起源

何帆 10月22日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朝鲜战争与赶超战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建国的时候,实行的不是“社会主义经济”,而是“新民主主义”,所谓的“新民主主义”,不妨认为在经济上要更多地依靠市场经济和私人部门。这是一种暂时的缓冲,还是深思熟虑的结果?从建国初期的历史文献来看,共产党确实打算在较长时间内实行“新民主主义”。对中国经济“一穷二白”的底子,共产党比别人更为了解。   那么,为什么后来又急转而左,出现了计划经济体制呢?这里面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就是朝鲜战争。朝鲜战争改变了中国面临的国际政治格局。在二战时期,中国和美国的关系不错,....
资中筠

资中筠:关于“冷战史”研究——兼及“史识”与“史德”

资中筠 10月18日

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历史学者

编者按:近日网上又传言资先生被“约谈”,以及资先生的所谓六点“逆耳之言”,这一伪作几年前就已出现多次,资先生也已不止一次辟谣。本次流言传播甚广,据说有的境外媒体都有刊登,以至于引起许多朋友关切询问。资先生辟谣不胜其烦,委托小编再次声明:这些都不是事实,她生活、活动照常,请朋友们放心。也从未发表过那些言论,恳请不论出于何种动机,不要再传播这种流言。假冒她言论的不止这一宗,辨别真伪请以发表在斗室天下公号上的文字为准。 近来在中美两国不断出现中美进入“冷战”之说,我认为最好慎言,不宜匆忙下此结论,....
凯茜

H, is for hockey: Russians love to play sports on the ice. Hockey is very popular there. People love to both play and watch hockey there. Because Russia stays cold almost all year, people can enjoy ice skating and sledding too!

I, is for icon: Icons are picture of gods painted on wooden panels. Russian Orthodox religion use icons to help them pray. Russia churches are full of them, and some people put them in their homes. Would you like to have one or two of them?

J, is for jeweled egg: ...

.
安立志

纸面游戏

安立志 10月18日

杂文时评作家

似乎是一种规律,自古以来,中国的改革,往往带有死里求生、背水一战、破釜沉舟的性质。 鲁迅 先生早曾指出:“中国太难改变了,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动,能改装。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坟·娜拉走后怎样》)正因如此,历史上几乎每次改革,都是在社会危机正在酿成甚或已经爆发的情况下发生的。清末变法就是在挨了八国联军的鞭子才启动的。

 

19世纪末叶,慈禧太后血腥镇压了戊戌变法,为应对日益进逼的东西洋夷,竟然借重“拳匪”贸然向...

.
安立志

质疑缇萦模式

安立志 10月17日

杂文时评作家

 

东汉史学家班固有一首《咏史》诗,文字不长,照录如下:

 

三王德弥薄,惟后用肉刑。

太仓令有罪,就递长安城。

自恨身无子,困急独茕茕。

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

上书诣阙下,思古歌鸡鸣。

忧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

圣汉孝文帝,恻然感至情。

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

 

诗中描述的是西汉一位小姑娘越级上访的故事。这首诗历代评价不一,但极有名。说它有名,是因作者对五言诗的创制,对“咏史”诗的写作,开了风气之先。评价不一,是有人认为此诗缺乏文采,造诣不高,如钟嵘就认为,“班固《...

.
安立志

隋炀帝算不算侵略扩张?

安立志 10月14日

杂文时评作家

——隋书手记之五

 

评价同一历史事件,有时却有两种评价标准。同样是军事占领,如果是外国古人比如沙皇、日本对近代中国的侵略,我们一般称其为侵略扩张,那是要谴责的罪恶;如果是中国古人对周边的鲸吞或蚕食,我们则称之为开疆拓土,那是要歌颂的功勋。

 

《隋书》上说,隋炀帝“慨然慕秦皇、汉武之事”(中华书局,1973年,页94)。如果跳出唐人对隋炀帝的抹黑,隋炀帝的文治武功,与秦皇、汉武的确可有一比。就文化政策而言,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独尊儒术”,隋炀帝的创科举、重修撰,显然更有进步意义。

 

...

.
李永峰
为什么1848年手稿和人道主义马克思的讨论,曾在思想界引起过那么大的轰动,对于如我这一年龄的中国人来说,这已经很难理解了。70年代和80年代出生的人,所面对的思想语境,与文革前所成长起来的那代人完全不同。但黑格尔讲过,历史是螺旋式发展,比我们更年轻的世代,或许对于主义的争论,将有比我们更深刻的体认。   最近几年,因为社会中阶级问题的尖锐化影响了高校里的青年学生,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武器的学生组织也走出校园介入社会。这导致了近期各高校汲汲“维稳”的行政官僚与“马会”学生组织发生对立。这批学生,以至于这个世....
安立志

千秋争议隆中对

安立志 10月11日

杂文时评作家

在国人的阅读体验中,诸葛亮是三国的魂,三国的骨,没有诸葛亮的三国,如同没有林黛玉的红楼,不可想象。《三国演义》七实三虚,诸葛亮的出场,罗贯中制造了许多悬念,作了大量铺排,荆襄民谣,水镜荐贤,徐庶回马,三顾茅庐,层层递进,一波三折,吊足了读者胃口。从诸葛亮闪亮登场,到诸葛亮彪炳史册,最根本、最重要、最成功的剧情就是“隆中对”。

 

“定三分隆中决策”,是《三国演义》的一个回目,体现了对诸葛亮的仰慕与钦敬,而这载体就是“隆中对”。“隆中对”这篇文字也成了千古名篇,不仅载入正史与演义,而且进...

.
ok--> 房地产市场 全球气候变化 俄乌冲突 妇女权益保护 超级名家八卦系列 中美贸易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