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财新网首页 > 博客 > 穹顶之下
对话地球
20.03.2015 龙 迪   雾霾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的大获成功意味着中国环境政策将作出不同于以往的改变。   图片来源:Sheila   一年前,我获聘成为了中欧环境治理项目的欧方主任。中欧环境治理项目由欧盟资助,同中国环保部合作开展,在中国推广环境信息公开、公众参与及环境司法。上任前,我对这份工作没什么太多期待,我以为在中国推广这些内容很难有所作为。   然而,与我最初的预期相反,上任后我才发现,中国在信息公开、公众参与和环境司法领域正在蓬勃发展。2013年初,当北京及其他城市首次向公众公开实时雾....
康宁1984

雾霾穹顶之下的山西和山西人

康宁1984 03月09日

银行职员,虎嗅网作者

山西是存在感非常低的的一个省份。尽管偶尔有关于“煤老板”的段子,但和其它常年保持地域攻击状态的著名省份相比,寡淡到只能算是某种对暴发户的幻想。没什么人特意关注山西,山西也没啥声音可以让全国人民在意。   托柴静的福,这位老家在山西临汾的才女在《穹顶之下》这部讲述雾霾的片子里大量引用了山西的调查资料。尽管很多触目惊心的污染场景来自十年前柴静在央视新闻调查栏目的素材,起码这些困扰山西好几十年的污染问题终于在困扰北京人民之后,成为大家关心而不是取笑的话题。   作为一个仍然生活在山西太原的当地土著....
夏海明

小王国蓝天之下

夏海明 03月06日

巴塞罗那自治大学亚洲经济研究硕士

就像超过一亿人一样,我这周末刷微信朋友圈的时候发现柴静制作的热议纪录片《穹顶之下》。这个被疯狂地转发的视频刺激我好奇去点击,看了前面十多分钟以后发现这显然不是一般的作品,该纪录片在中国社会里引发这么大的讨论是很难怪的。

 

有不少中国朋友问我对这个纪录片有什么看法,有的人还问我西班牙有什么经验可以帮中国解决空气污染的问题。就《穹顶之下》的讨论,恐怕七天七夜也谈不完,赞美它的观点以及质疑它的声音均多,已经进行了不少围绕这个片子的内容和创造者的分析,所以我认为自己也没有观点可以分享。因此,...

.
对话地球
02.03.2015 刘 琴   中国知名记者柴静以一个母亲的名义拍摄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发布短短几天内点击率便破2亿次。   图片来源:穹顶之下    前央视著名记者柴静,因为腹中女儿患上肿瘤,辞职后自费百万元、耗时1年拍摄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播出后轰动中国社会。   3月1日,履新48小时的环保部长陈吉宁在媒体见面会上说,柴静从公众健康这一特殊的角度,来唤起公众对环境的关注,值得敬佩。   103分钟的《穹顶之下》2月28日发布后,当天网络点播量达到7464万次。48小时后,视频播放超2亿,创下严肃题材长....
自在卷舒

权作《穹项之下》纪事

自在卷舒 03月04日

经济学博士,自由市场制度的信奉者

央视前记者柴静的作品《穹项之下》从上周五到今天,一直处天热炒之中,虽然其间有人早就预言热不了几天,很快会有新话题代替,也有控制传播不要冲淡主题的要求,但时至今日,仍不断有评论冒出。各种争议、言论看得也有些倦了。

本来早就想写篇博客,也算对此事表示一下关注,但大家已经写了这么多,没有更新的角度的意思,嚼剩饭总是没什么意思的。于是从网上搜来一篇和我观点最接近的文章,粘在下面,算是对这一事件的纪事。

问:柴静拍的那个关于雾霾的纪录片怎么样?

答:她的孩子肯定不是因为雾霾得肿瘤的。

问:我问的是柴静...

.
胡泳

柴静为何名满天下谤满天下?

胡泳 03月04日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http://i.ifeng.com/news/djch/fhzd/news?vt=2&aid=96433013&mid=&m=1

柴静为何名满天下谤满天下?

来源:凤凰新闻客户端 2015-03-02 13:04

 

469期 凤凰新闻客户端编辑 王月兵


[
导语]当身边的大妈都举着手机向你推荐柴静团队的纪录片《穹顶之下》时,你不能不折服于片子在传播上的巨大成功。但关于柴静和《穹顶之下》的争议和批评,规模也同样巨大。


传播学者胡泳说:“有关柴静的争议和当年有关韩寒的争议有些奇异的相似,比如,说柴静成了一块试金石。”当年的方韩大战,只余下没有荣誉的废墟。如今萦绕在柴静和雾霾话题周围的...


.
韩十洲
1、抹黑术,釜底抽薪,目的在于使柴静人格破产,丧失信用,说的话也就没人信了;   2、帽子术,凭空指控,例如扣一顶美国利益、新能源集团利益代言人的帽子给她,诬其怀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和利益;   3、归类术,张冠李戴,本来是一次公民行动和公共演讲,却把它归为纯粹的新闻报道、纪录片,然后以此标准认为不能加入个人色彩,对其横加指责;   4、浑水术,浑水摸鱼,从柴静可以说也可以不说但没说的一点(例如柴静没有分析打破垄断以后怎么办)或者片子的一点,然后东拉西扯,搞浑事情中各种因素的比例关系和结构层次,把读者脑子搞晕失去辨别力;   5、膨胀术,上纲上线,抓其薄弱一点,或疏漏,或差错,然后无限放大,把图钉说成锅盖,进而否定其全部。.
刘虓震

学了13年环境,试解析柴静雾霾纪录片

刘虓震 03月03日

供职于某环境咨询公司

看到柴静的雾霾调查《穹顶之下》非常激动。七年前我选择了以PM2.5暴露模拟为博士课题,后来又在美国南加州(洛杉矶一带)从事了两年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环境咨询工作。对照发达国家经验,对中国的雾霾问题有着深深的怨念。柴静作为一个新闻人,把几个关键问题都找出来并说清楚了,在科学事实上没有明显的错误,这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不容易的是她采访到了许多当事人,触动了长期以来敏感的话题;最重要的是可能她让许多人第一次认识到,雾霾不仅和自己息息相关,而且自己是可以推动改变的力量。这部片子必将载入史册。

 

吹捧过...

.
朱毅

炒出来的那些霾

朱毅 03月02日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

                             

起风的那几日,以及这几日,风生霾去,蓝天白云,阳光灿烂。不过,霾总在伺机肆虐,和风躲猫猫。会吹的人们散去了,霾还会来的。

应景穹顶之下的喧嚣的霾,翻出旧文再说炒。

从远古走来的石烹,以烧石之法熟食于烤;后有陶器,以蒸谷为饭、煮谷为粥、涮叶为菜;之后有青铜和铁,加之动物和植物的油,傲立于世界烹饪之林的独创炒法隆重诞生,一代代人不断发展丰富,煎炒烹炸遍地开花于宋。彼时,分餐寿终正寝。宋朝的这一始一终,从饮食安全卫生的角度看,宋前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颠锅过...

.
陈立彤

《穹顶之下》:柴静尽到了“举证”责任

陈立彤 03月02日

中国律师、美国纽约州律师、香港国际仲裁仲中心仲裁员

  柴静的《穹顶之下》受到了很大的赞誉,但也受到了很多的责难和批评。其中很大一部分的责难和批评是柴静“举证”不当——柴静不能举证她孩子的肿瘤与雾霾有直接的联系,因此“贸然”把这两样东西关联在一起是不科学、不专业,甚至是煽情的。换言之,这些责难和批评要求柴静拿出非常详尽的科学分析来证明雾霾与肿瘤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否则就是不科学、不专业。当然,也有人指出柴静本人抽烟,这也可能是导致孩子肿瘤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我认为,柴静尽到了她的“举证”责任(如果她起诉的话)——虽然中国法对此尚无明确的可操作性规定。...

.
韩十洲

柴静重装归来,发布《穹顶之下》,宛如引爆了一枚舆论核弹,蘑菇云在网上盘旋。与海水涨潮一般的刷屏、“震撼”和赞叹相比,出现的一些批评尽管完全不构成比例,但这并不能成为被无视的理由,因为言论质量与人数多寡没有必然联系。其中,有一个看上去很科学的质疑是,柴静不该加入私人故事和个人情感,即常被指责“煽情”、“夹带私货”。 

那么,是该,还是不该呢?这取决于《穹顶之下》到底是一个什么事,以及需要放在一个什么样的框架下来看。那句糙理不糙的俗语“狗眼看人低”即是在方法论意义上逆向强调了框架的重要性,什么样...

.
柳五

《穹顶之下》的命运共同体

柳五 03月01日

非著名媒体人,供职于吉林日报

 2015年1月27日,北京,柴静进行公开演讲,推出她自费百万拍摄的雾霾深度调查《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不到24小时,这部纪录片的网络总点击量就已过亿,在各大平台引发热议。微信朋友圈的刷屏约从2月28日上午开始,至今仍在延续。
       在103分钟的纪录片,柴静将雾霾归结为能源问题。而旧有的能源体制的不合理所导致的各方面利益盘根错节,作用并表现于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很多人都有切肤之感,所以才会产生如此之大的社会共鸣。加上时值马上就要召开的全国两会,想不形成舆论热点都不可能。
       实际上,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
许维

文/明道副总裁  许维

 

公众号/xuwei0418

 

出于曾经媒体人的职业习惯,我总喜欢透过新闻表面去阅读它背后的信息。昨天柴静的《穹顶之下》上线后,我就开始了“侦查”行动,结果令我颇受鼓舞,请大家跟我一起看看我都侦查到了些什么。

 

2月28日,《人民日报》下属的人民网制作了《穹顶之下》专题页面。

3月1日,新华社下属的新华网头条新闻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浙江的探索实践》,重申了2005年习近平在浙江担任省委书记时的科学论断。这篇文章是新华社记者文章,并非领导人下基层文章,在这个时间点抛出...

.
陈立彤

《穹顶之下》:劣币驱逐良币的游戏

陈立彤 03月01日

中国律师、美国纽约州律师、香港国际仲裁仲中心仲裁员

 

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讲述了雾霾的前世与今生、前因与后果及穹顶之下作为像你我这样的普通人的无奈与抗争。在片中,柴静讲述了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有些真心想搞环保的企业因为搞环保而不得不加大投入,生产成本因此加大,导致产品的价格上升。反观那些污染企业,因为不搞环保则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导致产品的价格更具竞争力,迫使环保企业走上倾家荡产的不归路。这个现象在现实生活中不在少数。

  2013年5月环保部发布华北平原排污企业地下水污染专项检查的通报,对88家企业处以污染罚款,罚金总额613万元,平均每家不到7万元...

.
南桥

柴静的启示  

南桥 03月01日

旅美学者,专栏作者

下午看了柴静的《穹顶之下》,很感动。除了雾霾问题之外,柴静的演讲给了我们诸多启发:
  1. 柴静所揭露的问题,很多学者、官员了解得更清楚,为什么没有人早日站出来发声?可能是有脑袋的人未必有心肝,有心肝的人未必有脑袋,有脑袋也有心肝的人未必有柴静这样会讲故事的嘴巴,或是她的胆量。柴静做了很多人本该做的事,这些人不应该恼羞成怒,而应知耻后勇,继续她开启的努力。
  2. 社会问题的建构,不是“民间-公权”的二元对立这么简单。很多问题上,中国不同阶层能形成大的共识。恐惧和成见,让很多新闻从业人员过于“严格”要求自己...
.
贺鼎

穹顶之下的城市规划——一个被忽视的雾霾元凶

贺鼎 03月01日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城市规划博士

清华大学城市规划博士 贺鼎

    20152月末的晚上,我看到了柴静自费做的雾霾调研纪录片,片子清晰的呈现了雾霾的前因后果,逻辑力量令人敬佩。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说,雾霾是我们在生活中频繁使用的词汇,同时也是我们的无知最集中的题目。你是否了解城市规划或者城市形态对雾霾,这个发生在城市上空的特殊气候现象的影响呢?

    我们对城市与雾霾关系的理解,几乎都停留在对城市规模的认识上。片子中提到北京城市交通(即机动车的石油消耗)对雾霾的贡献达到31.1%。因此,迄今为止,15个中国城市已经划定了城市增长边界,北京在多年...

.
丁金坤

“穹顶之下”的法治

丁金坤 03月01日

上海律师

《穹顶之下》一气呵成。感觉柴静真的成熟了,知识女性的理性,对女儿的爱转为社会责任,略带沧桑又具亲和力的笑容,她以作品来证明自己。之前,对柴静的印象一般般,因为进入央视大抵是有潜规则的,而她的《看见》对此写的轻松。香港资深记者也曾批评柴静报道情绪多,但这次柴静表现了专业。

 

通过《穹顶之下》,看到四个问题。其一、认识了雾霾及其形成,主要是煤、油、扬尘等微小有毒害颗粒污染,是追求经济而忽视环保的产物。柴静的分析止步于钢铁用煤污染,进一步则是政府过度追求GDP以及以房地产为主导产业之故。其二、执政的...

.
ok--> 房地产市场 全球气候变化 俄乌冲突 妇女权益保护 超级名家八卦系列 中美贸易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