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财新网首页 > 博客 > 唐山地震
夏冰

夏冰:1976,京城“抗”震记(下)

夏冰 09月07日

生于北洋,学于东洋, 居于南洋,趣在西洋。

伟大领袖的国葬过去了,北京的秋风也一天比一天寒冷。虽然单位里传达的“上级指示”仍是“今冬明春有余震可能”,但是操场上的“抗震棚”还是陆续拆光了,塑料布的棚子抵不过秋夜的寒气,也许等不到那个虚无缥缈的余震到来,大人孩子都要冻死了,干脆搬回家去住。

  虽说是住在家里,心里仍然是七上八下的。北京人当中开始流行“土地震仪”,其实就是倒立的酒瓶,以为地震发生时酒瓶比人的反应敏捷,人睡着后听见酒瓶倒的声音就可以醒来逃命。一时间,酒瓶成了紧俏品。但也因此闹出不少误会,有个人家将酒瓶竖在窗台上,结果酒瓶...

.
夏冰

夏冰:1976,京城“抗”震记(中)

夏冰 08月31日

生于北洋,学于东洋, 居于南洋,趣在西洋。

 

  过了段时间,我还偷听到父亲对母亲说,唐山的灾情太严重了,那么多钢筋水泥的建筑倒了,又没有专业的救灾工具,解放军战士只好用自己的手去搬,效率很低,一些地震时还活着的人,因为来不及救出来死在废墟里。他看到驻外使馆送来的报告,西方国家都有先进仪器,工人师傅进中南海报信以前,美国的监测机构就观测到地震了。英国、日本申请来中国帮助救援,而且具体说了他们会使用哪些先进的救援设备。最意外的是跟中国没有外交关系的以色列,要求捐一笔巨款救灾。“当然中央全都给他们顶回去了。中央说了,帝国主义国家派来救援的人...

.
夏冰

夏冰:1976,京城“抗”震记(上)

夏冰 08月24日

生于北洋,学于东洋, 居于南洋,趣在西洋。

1976727日黄昏,天气闷热得令人窒息。

 

母亲的好友华筠阿姨送了我们两张中央歌舞团的演出票,母亲叫我和大哥去看,回来路上偏逢下暴雨,我们都穿着雨衣还是淋得透湿,至今我还记得那天平安里一带的马路变成一条大河,我们淌着没过小腿的雨水走了很远才搭上公交车回家。由于太累,我躺上床立刻就睡著了。 

 

半夜时分,我被剧烈的摇晃震醒了,还听见楼房的地基发出吱嘎吱嘎的巨响。哥哥大叫:“快起床!地震了!”他第一个冲进我和外公的房间,要背着外公往外跑,父亲则一把把我抱了,朝楼下飞奔,虽然是被父亲抱着,我...

.
ok--> 房地产市场 全球气候变化 俄乌冲突 妇女权益保护 超级名家八卦系列 中美贸易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