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财新网首页 > 博客 > 切尔诺贝利
周鑫

我见过的切尔诺贝利

周鑫 06月09日

住在上海。历任上海电视台《案件聚焦》编导,SMG驻香港记者,第一财经北京分部主任,财新传媒助理总编辑,一财英文版Yicai Global总编辑兼CEO

2012年底到2013年初,我去过切尔诺贝利两次。由于我是去做采访,所以观察得相当细致。在我周围的人当中,能有这样子近距离观察切尔诺贝利体会的人,估计不多。

2012年,差不多是接近11月的样子。我接到了一个特殊的任务。我们要去乌克兰采访,并且要在切尔诺贝利做直播。在接到这个任务之前,我一直以为,切尔诺贝利在俄罗斯。我只是模糊的记得,那个发生在前苏联时代的可怕的事故。但轮到我自己,会在这场事故发生多年之后,去那个地方做采访,却是没有想过的。

事实上,去切尔诺贝里采访,并不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而在2012年那个时...

.
达沃斯博客

切尔诺贝利长久以来都是灾难的代名词,但它将很快成为兆瓦级别的太阳能发电厂。

图片来源:Reuters/Gleb Garanich

切尔诺贝利是1986年发生爆炸的核反应堆所在地这个灾难性事件在发生的前三个月使超过30个人致死,现在仍旧影响着无数人的生活。这块曾经被抛弃的土地和设施现在成为一个广受欢迎的旅游景点。除此之外,它也即将成为未来超过100兆瓦的太阳能产地。

目前只有福岛核泄漏事件与切尔诺贝利核爆炸被认定为七级灾难,这是能源灾难中最高的认定级别。一个有缺陷的核反应堆设计、未受到良好安全测试训练的工人,事实证...

.
达沃斯博客

原文刊载于世界经济论坛,转载请标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

切尔诺贝利,这个遭遇过史上最严重核事故的地方,正变成生产清洁、可再生能源的中心。

1986年,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第四号反应堆发生爆炸,导致50人丧生。另有4000起死亡也与该地的辐射照射有关。下面的地图显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放射性尘降物扩散到了整个欧洲。核反应堆的爆炸以及随之而来的大火向大气中释放了高强度的放射性物质,这些物质借助风力四处扩散。

荒废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方圆30公里的隔离区仍然是一片废墟。但是,转机很快就会出现了。两家...

.
孙越

苏联之殇:核电之灾与昧了良心

孙越 05月10日

旅俄作家、俄罗斯文学翻译家

  1986年4月26日凌晨1点23分,苏联乌克兰加盟共和国首府基辅以北130公里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动力机组突发故障,发生剧烈爆炸,反应堆被彻底炸毁时释放出大量高能辐射物质到大气层中。这场人类历史上最惨痛的核电灾难,给苏联人的生命造成重大危害。 据2015年俄罗斯和乌克兰官方最新的统计数字,爆炸当日直接造成30人死亡,事故7年后共有7000人员死亡,20年后又有5.5万抢险者丧生,30多万人患辐射病死去,侥幸活下来的人,大都患上精神疾病或永久性失忆,自杀者无数。共有11.5万人被迫撤离核电站附近居住地,经济损失超过2000亿美元。....
胡泳

人类“灾难时代”的最初

胡泳 05月08日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2015贝尔文学授予了白俄斯作家斯·阿列克奇(Svetlana Alexievich)。

 

阿列克奇的母语是俄语,她出生于前苏联的乌克兰,成长于前苏联的白俄罗斯。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认定她创造了“一种新的文体”,“因其真地描代人性的苦,她作品中非构的真实记录比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具有粹的文学性。”

 

瑞典皇家科学院终身秘书萨拉·丹纽斯(Sara Danius)把阿列克奇的著作形容为“一部情绪史”,或者也可以叫做“一部灵魂史”。在她的作品中,可能没有哪一部比《切尔诺贝利的...

.
胡泳

没有信息的自由流动,就无法管理现代技术社会

胡泳 04月27日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426日,是切尔诺贝利核事故30周年。1986426日凌晨123分,在前苏联乌克兰普里皮亚季市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一场拙劣的技术试验引发了石墨着火,爆炸击穿屋顶,50吨放射性燃料进入大气层。瞬间,一道强烈的蓝白光线射向夜空,那道光比电影场景还美,人们竟抱着孩子,涌出家门来观看这异象。

 

他们不知道自己看到的实际上是一幅末日异象,因为切尔诺比利核事故是历史上最严重的核电事故,也是人类迄今最惨烈的科技悲剧。这次灾难所释放出的辐射线剂量是二战时期爆炸于广岛的原子弹的400倍以上。核辐射尘污染过的云层飘往前苏联西...

.
陈季冰

“切尔诺贝利灾难”30周年祭

陈季冰 04月26日

就职于上海商报社

如果没有5年多前爆发且影响延续至今的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露危机,当年震惊世界的“切尔诺贝利事件”或许已渐渐淡出世人的记忆。

整整30年前的今天,前苏联乌克兰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造成8吨多强辐射物泄漏,30人当场死亡。这场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核灾难使电站周围6万多平方公里土地受到直接污染,300多万人受到核辐射侵害,超标的核粉尘一直飘到数千公里之外的西北欧、甚至大西洋另外一边的北美。在之后10多年内,陆续又有数万人死于核辐射引起的疾病,数10万人遭受不同程度的辐射疾病折磨。甚至直到今天...

.
Dialogue Earth
01.02.2016 约翰•麦克加里蒂   在福岛和切尔诺贝利核灾难周年祭之时,公众对于核安全的担忧犹存。   图片来源:Greg Webb / IAEA   随着新核能的经济效益越发薄弱,公众对于核安全的担忧无处不在。上周,日本前首相菅直人就这个问题发表了令人胆寒的演讲。2011年3月福岛核事故爆发时,时任日本首相正是菅直人。   菅直人在英国国会大厦发表演讲。面对国会议员和普通民众,他再次讲述了日本最大核电站之一的福岛核电站遭遇大地震和海啸袭击、冷却系统瘫痪之后,导致其反应堆融毁的一系列事故。   虽然电站工作人....
李尚勇

核电的确猛于虎

李尚勇 01月01日

现实制度问题研究学者、三部“制度困局”作者

李尚勇

 

几十年来,人们天真地相信科学家的“承诺”,认为人类可以安全、清洁地“和平利用核能”。但是,前苏联乌克兰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事故打破了这一“承诺”。随后,持续不断的核事故(如在日本大多数被隐瞒)划掉了“安全”二字;核电站运行、管理和维修中的核泄漏既划掉了“安全”,也划掉了“清洁”;最后,核子反应堆受到攻击(包括恐怖袭击)的危险性将“和平”二字也划掉了。

更为隐秘的事实是,一些国家的核电站反应堆要同时完成几项任务,例如,“前苏联的核能计划直接产生于推进终端武器的生产”。切尔...

.
孙越

基辅以北130公里——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的最终隐情

孙越 07月05日

旅俄作家、俄罗斯文学翻译家

我曾经在一九九一年至二零零九年之间,三次访问苏联解体前后的乌克兰,行走在基辅、哈里科夫、敖德萨、尼古拉耶夫等城市之间。以下的这些文字,就是我在这些年访问乌克兰之后写下的。

 这个故事并不涉及那些的雄伟的城市和秀丽的美景,我这个来自中国的行者,对那片土地的所有关注,都集中在一九八六年四月二十六日,发生在苏联乌克兰共和国首府基辅市以北一百三十公里,小城切尔诺贝利的那场核电站爆炸事故,它不仅是上帝对人类高傲自大的惩罚,而且也最终导致苏联解体——正如苏联作家布兹尼克所说,这个事故像一记重拳捶在苏联这块脆...

.
陈季冰

如果没有一个半月前爆发且延续至今的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露危机,当年震惊世界的“切尔诺贝利事件”或许已渐渐淡出世人的记忆。

 

整整1/4个世纪前的今天,前苏联乌克兰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造成8吨多强辐射物泄漏,30人当场死亡。这场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核灾难使电站周围6万多平方公里土地受到直接污染,300多万人受到核辐射侵害,超标的核粉尘一直飘到数千公里之外的西北欧、甚至大西洋另外一边的北美。在之后10多年内,陆续又有数万人死于核辐射引起的疾病,数10万人遭受不同程度的辐射疾病折磨。甚至直...

.
科学松鼠会

切尔诺贝利事故辐射对健康的影响

科学松鼠会 04月15日

像松鼠一样打开科学的坚硬外壳

“1986年切尔诺贝利事故引发的放射性污染给人体健康带来了诸多不良后果。尽管目前已有最新的研究结论,但这种放射性污染的影响范围与发生机制与此前的预估基本一致,”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UNSCEAR)于 新发布的一份报告 中这样表示。

这份长达173页的研究报告主要得出了以下这些结论:

134名电站工人和急救人员在遭到高剂量辐射后,表现出急性辐射综合症(ARS)的症状。
在切尔诺贝利事故爆发后的头几个月里,上述罹患急性辐射综合症的人中,有28人死亡。
研究还称,尽管截至2006年,有另外19例急性...

.
科学松鼠会

切尔诺贝利探秘

科学松鼠会 03月19日

像松鼠一样打开科学的坚硬外壳

原文发表于科学松鼠会:切尔诺贝利探秘

作者:蔡宙(Charles Choi)

蔡宙是《科学美国人》杂志的常驻撰稿人。他的文章还经常出现在《纽约时报》、《科学》、《自然》,和《连线》杂志上。他利用空闲时间在七大洲旅行。《切尔诺贝利探秘》是蔡宙为《科学美国人》所写的有关切尔诺贝利系列文章中的第一篇。

译者:Ashie

戴着的面罩和三个辐射检测仪沉重地提醒我,我正处在历史上最严峻的核事故现场。1986年4月26日当地时间凌晨1:23:44,爆炸摧毁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4号反应堆,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数据,它释放出的放射性沉降物大约是...

.
ok--> 房地产市场 全球气候变化 俄乌冲突 妇女权益保护 超级名家八卦系列 中美贸易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