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财新网首页 > 博客 > 法制改革的逻辑
秦前红

备受社会期待的立法法修改纳入正在召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议程,在已见诸于新闻报道的立法法修正案中,最引入注目的一项修改当属地方立法主体的扩容,亦即所谓赋予所有设区的市以立法权。如若修正案通过,那么我国享有地方立法权的主体将从49个扩充至282个。如此急剧扩容,给人以操切冒进之感。

   扩容理由除了要落实执政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关“逐步增加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的数量”的要求外,或许尚有其它客观理由:设区的市基本上可以对应于过去行政区划上的地级行政单位,这些城市在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地域范围不断扩大,人口数...

.
季卫东

法制改革的逻辑

季卫东 08月21日

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凯原讲席教授兼院长

不打破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体外循环圈,层出不穷、永无止境的信访和叠床架屋的互相监督会把现代国家治理的各种合理形式溶解于无形,审判独立和检察独立就难以真正推动
 
   中共十八大、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主要指标的法治受到空前重视,俨然形成了基本共识。过去一年间轰轰烈烈的反腐败运动,为树立法制权威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营造了适宜的政治氛围,也大幅度提升了民众对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期待。
在此背景下,怎样加快“法治中国”建设的进程、真正落实公平正义原则,成为一项牵动全局的、迫切的...


.
汪丁丁

这是我昨天写的中国立法批判论纲  

汪丁丁 07月31日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和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教授,财新传媒学术顾问

寻找转型期中国的立法原理 2014-07-31 07:54:07 来源: 财新网 作者:汪丁丁 责任编辑:张帆 2014年07月31日 07:54 来源于 财新网
  • 11发表评论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腾讯转发
  • 新浪转发
立法者行为的短期模式与立法视野的长期性,二者的冲突就是转型期社会立法的基本矛盾。很遗憾,转型期中国社会的许多深层问题,正与立法长期视野的缺失密切相关
汪丁丁
财新网“丁丁随笔”专栏作家。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教授,浙江大学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
.
季卫东

建设法治国家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季卫东 10月29日

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凯原讲席教授兼院长

在过去一年里,有三件事情对中国未来的治理提出了严峻挑战,值得特别关注。

 

三件大事意味深长

 

  研判中国现状与未来走势,有三件事值得重视。

 

  其一,根据联合国数据估测,显示贫富悬殊程度的基尼系数在中国已经高达0.55,远远超出国际公认的警戒线。当然,我们不妨参照城乡分治、存在大量灰色收入等特殊国情,对这个计算值加以质疑和修正。但是,即便农村区域基尼系数为0.39的统计结果,已经接近阶层分化的临界点,也无法掩盖城乡收入差距为3.3倍以及城市区域基尼系数不可计算的事实。实际上,不得不借助二元基尼...

.
ok--> 房地产市场 全球气候变化 俄乌冲突 妇女权益保护 超级名家八卦系列 中美贸易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