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财新网首页 > 博客 > 垃圾分类
盘和林

垃圾分类背后蕴藏巨大市场 循环经济发展可期

盘和林 08月28日

国内青年经济学者,财经评论员

“你是什么垃圾?”,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条例》实施当日,关于垃圾分类的话题便立刻引起了各大社交平台的热议,上海市民开始关注各种垃圾分类的标准,非上海市民在抱着看热闹心态的同时,也在默默关注自己所处城市何时开始实施新的垃圾分类标准。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垃圾问题早就已经受到了多方关注,北京市甚至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就提出了垃圾分类投放的基本构想,不过由于现实中多方因素的存在,一直未能成功实施,直到1996年,北京才出现第一个垃圾分类的试点小区。新世纪伊始至今接近20年....
南桥

上海垃圾刚分类,美国怎又不分了?

南桥 08月01日

旅美学者,专栏作者

在西弗吉尼亚的时候,我租房住。小区的垃圾桶有锁,租户一人一把。我纳闷。银行的柜台都是开放的,怎么个垃圾桶居然上锁?我的天啦,谁会来偷垃圾呢?   我问房东为什么。她说如果不上锁,其它公寓里的人会把垃圾扔进来。   那么别的公寓呢?我一看,也有锁。   我少见多怪,以为奇闻。   而今上海,严格实施垃圾分类制度,据说垃圾回收的阿姨会问人:你是什么垃圾?对某些人来说,简直是一语中的,直指要害。对垃圾的分类把人整得七荤八素。这样下去,不仅西弗吉尼亚,上海小区的垃圾桶也会上锁的,如果还没有开始的话。....
Dialogue Earth
24.07.2019 王晨 上海的强制垃圾分类政策不仅改变了居民的生活,也产生了一些赚钱的机会。   图片来源:Pixel-shot / Alamy   每天早上上班前先提着两三袋垃圾去投放点已经成了郑邵芊的日常,但她依旧难以习惯监督人员对垃圾的检查。今年25岁的郑邵芊在上海的一家游戏制作公司做策划。 进行了一段时间垃圾分类后,她觉得“不习惯的就是每次去扔垃圾就像是被检查作业似的,偶尔有扔错的垃圾还会被现场扒出来重新扔。”   随着7月1日起强制垃圾分类在上海快速推进,郑邵芊的生活转变只是万千上海市民的一个缩影。但被改....
李开复

触摸识别,智能分拣……看AI如何为垃圾分类赋能

李开复 07月20日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垃圾分类是当下的热点话题。我看到了几则有关分类的漫画,觉得很有意思。 垃圾分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很多朋友深有同感。在这些现象背后,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日之事,在分类规定推行初期,偶有误投也是难以避免的。如何解决人工手动分类效率较低,投放错误等问题?通过何种手段能够加强对分类情况的监管?这些问题不仅出现在国内,是全人类在资源再利用的过程中共同面对的难题。随着技术的迭代升级,已经有一些人工智能的研究者针对问题的解决贡献出了他们的智慧。我想在这里分享一些AI技术....
知识分子

上海破局垃圾分类,能否避免成为下一个日本?

知识分子 07月14日

由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创办的移动新媒体平台,现任主编为周忠和、毛淑德、夏志宏。

编者按: 上海最近开始的强制生活垃圾分类,可以说是举国关注,真正成为了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究其原因,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已经成为各地城市的痛点。其中,讨论的一个中心议题是,上海垃圾分类,如何实现保护环境,又避免重蹈日本过度使用塑料包装的覆辙? 6月底,《知识分子》编辑前往上海,实地考察了几个地点的垃圾分类。以下为他的观察与思考。   撰文 | 夏志坚 责编 | 陈晓雪   01   6月29日晚上不到8点,雨后的上海已进入夜色。柏油马路湿漉漉,在路灯的照射下反射出了亮黑色的光泽。   静安区芷江西路....
Dialogue Earth
11.07.2019 蒋亦凡   蒋亦凡认为,与其抱怨被强加的垃圾分类责任,公众应该把握住政府承诺的垃圾处理责任,让自己的分类努力不被枉费。   图片来源:Xinhua / Alamy   7月的第一周,中国的媒体和社交网络被一件“琐事”主导了,那就是垃圾分类。   7月1日,地方法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生效,让这座2000万人的特大城市进入强制垃圾分类时代。居民的垃圾被要求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生物质垃圾)和干垃圾(其他垃圾)四种。在实施中,似乎绝大多数社区都撤除了原来分散在楼道的垃圾桶,而在小区内....
知识分子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真相:比例很高,主要靠埋

知识分子 07月10日

由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创办的移动新媒体平台,现任主编为周忠和、毛淑德、夏志宏。

今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开始实施,这意味着“垃圾分类”正式纳入上海法制框架。垃圾分类的目的是最大程度上做到资源回收。对于回收不了的生活垃圾,我国无害化处理率有多少?最普遍的无害化处理是哪一种?本期镝数用数据为您解读生活垃圾背后的真实情况。   垃圾围城的省区是谁?   随着经济的发展,垃圾问题逐渐成为现在很多省份的困扰之一。   究竟各省份一年会产生多少生活垃圾?尽管目前没有直接的数据统计,但可以用一个近似的数据——清运量去估算。   《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2017》显示:我国....
李宇嘉

当“垃圾分类”遇上“旧区改造”

李宇嘉 07月07日

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近日,垃圾分类成了热门词,魔都打响了国内最大规模的垃圾分类战。笔者所在的广州,曾在2015年发布国内第一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地方性法规。近期,社区周围迎来了城管部门大张旗鼓的执法检查。作为垃圾分类最混乱的饭馆、产业园,因标识不清、混合投放,分类收集容器缺失,部分餐馆收到了整改通知书。听说,下一步检查的重点就是居民社区了。   于是,笔者爱人打印了两份垃圾分类指南,她要和我岳母一起学习,不同类别的垃圾如何投放,特别是“干与湿”、“可回收与不和回收”什么情况下发生转换。事实上,源头上的垃圾分类并不难,难....
Dialogue Earth
02.07.2019 武毅秀   上海自7月开始强制垃圾分类,引发全民热议。中国第一个对垃圾分类“较真”的城市面临哪些挑战?   7月1日起,强制垃圾分类正式在上海实施。图为上海闵行区一小区新建投入使用的垃圾分类厢房。图片来源:武毅秀   7月1日早晨,上海的雨不小。然而,在我所居住的小区,两位身披雨衣、穿着雨鞋的志愿者阿姨一早就已经站在小区的垃圾投放点,对每一位前来扔垃圾的居民进行确认:“西瓜皮?湿垃圾扔这边”。早起上班的小区住户们意识到,扔垃圾,不再是一件随心所欲的事。   从这一天起,《上海市生....
沈凌

欧游杂记之垃圾分类

沈凌 07月03日

德国波恩大学经济学博士 华东理工大学副教授

去欧洲旅游的中国游客,比较不适应的事情之一,恐怕就是垃圾分类。我在德国念书的时候,一入住学生宿舍,就有“外国学生委员”来介绍垃圾分类原则。后来我自己做了这个“外国学生委员”,也常常监督新进来的外国学生是不是正确处理了垃圾。不过我的印象中,学生宿舍里面的垃圾分类并不是那么复杂。我们的厨房门口放着两个垃圾袋,一个是黄色的,一个是蓝色的,分别放置生物垃圾和其它垃圾。也就是说,我们的分类主要就是把我们现在说的餐厨垃圾和其余的包装物分别开来。这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因为餐厨垃圾都是生物垃圾,属于可降解的,其....
李松蔚

养孩子,从垃圾分类学起

李松蔚 07月02日

临床心理学博士,清华大学心理发展指导中心讲师

养育孩子是一门学问。这门学问,可以时时从身边的人和事上学习。我最近就从垃圾分类这件事上,学习到平时教育孩子时,要避免踩哪些坑。   这些坑,包括但不限于:   「为什么不支持垃圾分类?你看别的发达国家,别人都在垃圾分类!」   「不支持垃圾分类的人没有素质。」   「从某月某日起,必须推行垃圾分类。」   「没什么好讨论的,这是规定,你就得服从。」   「再乱扔垃圾就罚款。」   「别人都行,你怎么就不行。」   「你以为垃圾分类是为了谁,我能拿到一分钱的好处吗?这还不都是为了你们自己!....
盛湘渝

垃圾分类教育,英国从幼儿园就开始了

盛湘渝 07月01日

环境科学博士,长期在英国从事环境研究咨询工作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和孩子生活在一个清洁的世界。维护我们自身的生活环境,是权利,也是义务。是权利在于每个人对破坏环境的行为,不论是个人的还是企业的,有发表质疑、讨论、举报和诉讼的权利。是义务在于我们不仅是环境的享有者,也是环境的一部分。归根结底,一个人在地球从出生到死亡的旅程,就是人与环境、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己的互动相关的过程。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这个道理在今天看来似乎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即使如此,在一个体制,监管和透明度都缺失的社会,大大小小规模破坏环境的事件屡见不鲜,导致一个国家...

.
知识分子

八年试点,上海垃圾分类有哪些经验?

知识分子 06月29日

由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创办的移动新媒体平台,现任主编为周忠和、毛淑德、夏志宏。

编者按: 还有不到两天的时间,上海即将开始强制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其中的一些举措引发了广泛的质疑,例如撤桶并点、定时投放。实际上,上海从2011年就开始在多个小区进行了垃圾分类的试点,上述举措也是从实践中得来的经验。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的博士后李长军长期从事上海社区垃圾分类的研究工作。在本文,他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就上海垃圾分类的问题分享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撰文 | 李长军 责编 | 夏志坚   从国际经验来看,经济越发达,生活水平越高,人均垃圾产生的量越多。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和人民生....
知识分子

上海垃圾分类,哪些是亮点,哪些还可完善?

知识分子 06月24日

由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创办的移动新媒体平台,现任主编为周忠和、毛淑德、夏志宏。

编者按: 常开风气之先的上海,在生活垃圾分类的问题上无疑又成为了全国的领头羊。长期关注环境政策分析与评估的宋国君研究员认为,即将于下个月实施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有诸多亮点,但也存在终端处理安排缺乏明确规定等需完善的地方。 上海能否为困扰中国城市已久的垃圾问题寻找出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未来令人期待。   撰文 | 宋国君(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责编 | 夏志坚   上海即将于7月1日正式实施《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下称《条例》)。作为我国首座将要进行生活垃圾强制分....
盘和林

以公共政策和经济手段引导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盘和林 06月08日

国内青年经济学者,财经评论员

6月5日是国际环境日。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习近平还多次实地了解基层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情况,并对这项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近年来,我国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按下快进键,加速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全国垃圾分类工作由点到面、逐步启动、成效初显。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我国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工作仍然存在覆盖范围狭窄、配套设施有待完善、居民参与度不高和收费机制不成熟等难点。究其根本,生活垃圾分类作为涉及多个层面....
Dialogue Earth
10.01.2019 王晨   垃圾分类在中国应该以奖励还是处罚的方式推广?王晨撰文分析。   北京的垃圾焚烧发电厂里垃圾每天多到烧不过来。图片来源:Chalabala   北京南城一个寒冷的冬日早上,六十岁的劲松五区居民李敏提着一袋自己在家挑拣好的厨余垃圾走到300米外社区另一头的“绿馨小屋”。在那里,工作人员对厨余垃圾称重后,李敏的专门账户里计入了相应的积分。每两天去投放一次厨余垃圾成了李敏这大半年来必做的一件事。这个习惯也带来了实际的好处,她拿出一个写着“首创智慧绿卡”的小磁卡说,“这个垃圾分类不白做,....
Dialogue Earth
30.07.2018 王晨   在中国政府努力将垃圾处理正规化时,曾经撑起废品回收业半边天的个体户们在大城市中越发举步维艰。   在正规化的回收体系还未成型之时,就提前将非正规从业者赶走,是否合理?图片来源:Tianjia Liu   在北京干了12年废品中转的个体户李强(化名)还在等待他的营业执照。他去年就开始申请,但和很多同行一样,这张执照一直办不下来。   中国的废品回收行业在等候一场变革。今年七月初,中央政府发布了一份重要文件,称将在2020年前在全国城市中建立正规、市场化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回收体系。这意....
Dialogue Earth
24.05.2017 冯灏   中国正在试图健全正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让城市居民垃圾分类从理念变为现实。   垃圾分类可以引导居民养成绿色生活、绿色消费的习惯。图片来源:weibo   八岁的北京女孩瑶瑶在学校的环保活动上学会了垃圾分类。回家后,她兴奋地请爸爸妈妈把生活垃圾仔细分成厨余、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再投放到小区的分类回收垃圾桶。但清早到来的环卫车还是将不同颜色垃圾桶里的垃圾一股脑儿混放到一起运走了。小女孩的热情变成了满腹疑惑。   垃圾分类的概念在中国已经推行近二十年,但收效甚微,拾荒依旧盛行。....
赵晗

北京拾荒20年:你的京城,我的废都

赵晗 09月14日

财新传媒前公共政策记者

北京街头不起眼的巷落,间或有三轮车哐当驶过,车上高高摞起各式各样的“破烂儿”,旁边一张海报大的硬纸壳,歪歪扭扭地写着:废品回收。紧跟其后,经过这座城市的繁华与浩瀚,便会进入一个巨大而隐匿的世界──垃圾的王国。

 

北京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提出了“垃圾分类”,但时至今日,市民尚未养成习惯。去年,北京的垃圾产生量已经达到790万吨,400多个垃圾场,如同“七环”,将北京团团围住。

 

每天,散发着恶臭的垃圾山上,成百上千的拾荒大军爬上爬下,熟练地分拣。北京可回收垃圾的处理,几乎全仰仗这16万匍匐在社会最...

.
唐辛子

日本人为什么将垃圾带回家?

唐辛子 08月21日

旅居日本的年轻中国妈妈、自由撰稿人


(本文为新浪专栏独家约稿,谢绝转载)


最近有个视频很火爆:中国留学生在日本街头采访过路的市民,问:日本大街上没有垃圾桶,为什么街头还这么干净呢?被采访的日本人答:因为自己的垃圾自己带回家。


微信上有人转发这条视频,很夸张地惊呼:日本人疯了吧?居然连垃圾也带回家?


日本人才没疯呢。


在日本高度经济成长期,丰富的物质生活带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与大量废弃。日本环境省曾经做过一个统计:日本国内一年的垃圾制造量大约为5亿吨。垃圾越来越多,而瘦长的日本列岛的垃圾处理场所有限,如何处理垃圾成为现代日本人...






.
ok--> 房地产市场 全球气候变化 俄乌冲突 妇女权益保护 超级名家八卦系列 中美贸易战